高槐村:新農人的文創家園
位於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的高槐村,2014年還是一個貧困村,通過引入咖啡産業帶動經濟,2016年實現整村脫貧,此後卻又因為産業同質化陷入了發展困境。幾年過去了,如今的高槐村,已經實現了從咖啡村向文創小鎮的華麗蝶變,不僅是全國美麗宜居示範村,還是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呢?
圖為高槐村裏的帳篷營地。(中國經濟網記者 鄧浩/攝)
“我們現在一共有14種不同的精品新業態,涉及48家優質商家。”高槐村黨支部組織委員陳慧敏向中國經濟網記者介紹説,近年來借著鄉村振興的東風,高槐村聚合新農人,構建“農文旅+眾創田園”産業模式,大力引入文創産業,並以美育提升、數字賦能進一步優化業態,持續打造多元化産業生態圈。染雲山房、民謠小院、綠源尚品……新業態的蓬勃興旺激活了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高槐村的文創氛圍越來越濃厚,“旌韻高槐 文創小鎮”的品牌也越來越閃亮。
民謠小院裏,歌手在自彈自唱。(中國經濟網記者 于鶴章/攝)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高槐村近年來通過完善鄉村人才招引培育工作機制,建設高槐鄉村振興學堂,構建了“支部+新農人+原住民”共創體系,引入非遺傳承人、鄉村音樂人、植染設計師等新農人50余名和返鄉創業者10余名。目前全村1100多人中,創業就業人數超過了300人。
“高槐村現在每人平均年收入達到25338元。我們高槐村村民幸福指數是非常高的。”高慧敏表示。
家長和孩子在田邊玩耍。(中國經濟網記者 鄧浩/攝)
作為2012年首批來到高槐村的新農人之一,胡榕親身見證了高槐村這些年來的發展歷程。她笑著對記者説:“剛來的時候這裡連路燈都沒有,這幾年村子裏面基礎配套越來越好。”
2014年,胡榕在高槐村開了第一家鄉村咖啡館,名字叫“不遠咖啡”。“當時咖啡廳生意特別好。我們開了以後,村裏就陸陸續續開了很多店。”胡榕回憶説,“過了兩年,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好多店都沒人去了。我們就想著怎麼樣來轉型。於是2017年的時候,我把植物染從城裏帶到了鄉村的小院子裏,結果非常受歡迎,很多人都來體驗手工製作。”胡榕的身份也由此變成了染雲山房植染生活館主理人。
圖為染雲山房植染生活館裏的植染作品。(中國經濟網記者 鄧浩/攝)
“我們第一家做咖啡廳的時候,大家覺得高槐村就是咖啡村。隨著我們做了植物染以後,我們的朋友就做了木刻,做了潮扇,做了陶藝……從單純的咖啡,到有了文藝文創的符號了。”胡榕對記者説,她覺得高槐村有一個特別好的地方,就是“它的生命力是自發的”。
“我們是最開始來的第一批新農人。我們抱著的想法就是要在這邊生活,在這邊過日子,融入到這個鄉村裏邊。我們會按照我們理想中鄉村生活的樣子,去做得更好一些。”胡榕説。(記者 鄧浩 于鶴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