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紀錄片《大國小康》

2021-07-08 12:59: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小康,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夙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産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自改革開放之初提出小康社會的戰略構想以來,中國共産黨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根據時代要求不斷豐富發展小康社會的具體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十三五”期間,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開拓創新,奮發有為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一個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已經展現在我們面前。

  在河南省蘭考縣徐場村,村民用泡桐製成音板銷往全國,民樂産業讓徐場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億元村”。

  在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立法聯繫點,退休教師夏雲龍和同事們已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上報建議770余條,其中有41條被採納。基層立法聯繫點不僅開啟了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的“直通車”,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民主實踐。

  在重慶市石柱縣中益鄉小學,學生通過5G網路可以和外教及學長學姐實時遠端交流。學校還翻新了教室、食堂,新建宿舍、音樂室、科技館等,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在甘肅省定西市,洮河水的引入破解了當地千百年來的發展瓶頸。擅長隴中小曲的民間藝人“老調譜新詞”,將一首《引洮河》獻給他們的“救命河”“圓夢河”。

  在浙江省安吉縣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群眾不管遇到鄰里矛盾,還是經濟糾紛,中心都會提供專業援助,而且讓群眾“最多跑一次”。

  在黑龍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當地人經歷了從撮羅子、地窨子、馬架子,到泥草房、磚瓦樓房、花園式洋房的變遷。幾代房的變遷,是赫哲族邁向小康的生動縮影。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向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闊步向前。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