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走進紅色美麗村莊,以史聚力續寫新篇

2021-05-22 15:41: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紅旗飄,軍號響。子弟兵,別故鄉……紅軍主力上征途,戰略轉移去遠方。男女老少來相送,熱淚沾衣敘情長……”在江西省于都河畔的長征渡口前,《長征組歌》合唱團身著紅軍服裝,在黨旗的映襯下深情演繹《長征組歌》第一篇章《告別》。5月18日,“走進紅色美麗村莊”網路主題宣傳採訪活動啟動儀式在江西省于都縣舉行,人民網、新華網、中國青年網等13家中央網路媒體記者,分成三個採訪組分赴江西省相關紅色村莊進行深入採訪報道。在於都縣長征紀念園,採訪團記者和群眾駐足觀看《長征組歌》,一起體會當年的烽火硝煙,共同感受革命的輝煌歷程。

  “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在紅色資源極其豐富的江西,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留下了先烈先輩的戰鬥足跡,紅土地上的很多村莊,也因此鐫刻在彪炳功績的豐碑上。在江西,創建了以寧岡縣為中心的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闢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星星之火,就此燎原。當紅色美麗村莊被載入中國革命歷史的光榮史冊,它們因此成為後來人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在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到來之際,在全黨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當下,應該怎樣看待紅色村莊在革命歷史之中的地位作用?又如何充分利用紅色資源開展黨史教育?時代之問需要有人解答,“走進紅色美麗村莊”網路主題宣傳採訪活動的啟動,正是秉承著此番題中應有之義。

  都説“歷史是最好的老師”,而紅色村莊所記載著黨的光輝歷程,則是最生動、最有説服力的教材。1927年,毛澤東率領遭到敵人伏擊後的秋收起義部隊來到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高洲鄉高灘村,並召開了行軍會議,士氣由低落到高漲,隨後打下秋收起義後的第一個勝仗,而一句“高灘不散攤”的口號保留下革命火種,就此跨越近一個世紀的時空。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小小村莊裏亦有中國革命的生動映射。“走進紅色美麗村莊”網路主題宣傳採訪活動把落腳放在這裡,圍繞發生在紅色美麗村莊的黨史重要事件、重大活動,進一步去挖掘共産黨人的精神內涵,從而讓現在的人們深刻感悟到使命和信仰的力量。

  歷史場景幾經轉換,美麗村莊的紅色印跡始終清晰,而發展的勃勃生機更加催人奮進。在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壩鎮沙洲壩村參觀紅色景點,紅井和二蘇大大禮堂是必到的地方。當地依託這些紅色資源,打造了融紅色文化沉浸體驗、紅色文創市集互動、特色非遺展示、特色美食潮玩以及藝術時尚空間于一體的文旅商業集聚區——紅井步行街,使景區與遊客之間的最後“一公里”充滿了創意、新奇和快樂。“走進紅色美麗村莊”網路主題宣傳採訪活動把鏡頭對準現場,用筆觸直抵人心,讓更多人領略這些美麗村莊的神奇變化。幸福是最直觀的體現,當紅土地上一幅幅鄉村振興的畫面映入眼簾,人們就更能體會到這次活動所帶來的靈魂洗禮和精神滋養。

  走進紅色美麗村莊,以史聚力續寫新篇。當年,那些紅色村莊墻上所涂寫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早已經變成如今“建設美麗鄉村、打造幸福家園”的標語。歷史的峰迴路轉中,總有一些東西貫穿歲月、一脈相承。從發動革命讓農民翻身做主人,到現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共産黨人在農村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正是一段波瀾壯闊的奮鬥史。水田潤青山、生機遍沃土,在紅色美麗村莊之中,我們更能讀懂這個國家與民族在復興之路上的信心和力量。(謝偉鋒)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