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手捏“花”字訣,“海上花島”把美麗“栽”進土壤

2021-05-22 15:20:00
來源:文匯
字號

  “大地之子”黃楊、“淩波仙子”水仙、“切花之魁”劍蘭……近年來,崇明區港沿鎮園藝村因花卉産業興旺,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園藝村只是港沿鎮大力發展花卉産業的一個縮影。港沿鎮作為崇明區傳統的花卉苗木重鎮,具有堅實的産業基礎,幾十年來,數十種花卉暢銷國內外。隨著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花落”崇明,港沿鎮好風憑藉力,依託園藝村、魯玙村、合興村等鄉村振興示範片區,全力推進花卉産業集群發展,打造高品質、引領性、國際化的“上海花港”,使之成為集花卉品種種植、展示、研發于一體的現代化産業高地。

  這兩年,崇明立足世界級生態島建設,不斷探索發展與國際合作的“鮮花經濟”,推進便民惠民的“花博人家”,打造村頭路口的“生態花廊”……“海上花島”手捏“花”字訣,在開放中探尋經濟發展新動能,帶動相關産業鏈完善提升。

  打造“中國的庫肯霍夫公園”

  作為第十屆中國花博會“門戶小鎮”,近年來,建設鎮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推進農旅融合發展,生態民宿和特色産業在島上遍地開花。近300萬株鬱金香、20余萬株風信子、30余萬株洋水仙……在花博會“門戶村莊”裏,有一個與 “花”有關的風景區——虹橋花鄉。今年3月,虹橋花鄉對外開放,為花博會奏響前奏,也為助力打造市級鄉村振興示範村而努力。

  虹橋花鄉位於建設鎮虹橋村,毗鄰花博園區,是花博配套設施之一。作為中荷鬱金香産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建設近8000平方米的花卉産業基地和155畝的花卉主題公園。該基地通過地中海球根花卉的種植培育、生産加工、展覽銷售和景觀種植,在實現花卉全産業鏈融合的同時,打造“花卉+旅遊”發展模式。“我希望把這裡打造成中國的庫肯霍夫公園。”虹橋花鄉運營方上海阿斯米爾園藝有限公司董事長姜泳告訴記者,經過試驗,他們成功引進荷蘭球根花卉産業。“選擇把心裏的‘庫肯霍夫夢’栽進崇明的土壤,除了這裡有適宜的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和市場之外,也與其打造‘生態島’的理念相契合。”

  花卉産業的溢出效應,在崇明持續放大。藏紅花,又名西紅花,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具有活血化瘀、調神靜氣等功效。對虹橋村的村民而言,藏紅花是“致富之花”。上海市藥材有限公司在虹橋村設立了藏紅花種植基地,帶動崇明中藥材種植産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據介紹,基地種植面積約320畝,採用“公司+農戶”的協作方式,即公司提供技術、農戶提供土地。多年來,農戶掌握了科學的藏紅花種植知識,種植技術越來越成熟。每年采收期,基地還會吸納300余名農村勞動力。如今,農戶們的腰包漸漸鼓了起來,生活條件得到顯著改善,下一步還將研發更多新産品,不斷優化藏紅花産業鏈,助推崇明鄉村振興。

  先進技術支撐高端花卉種植

  伴隨花卉種植技術迭代更新,産業升級需要強大的基礎設備作支撐,因為花博會,崇明匯聚了更多的投資項目。上海瀛廟果蔬專業合作社有4個智慧玻璃溫室花棚,用於特色花卉種植、藝術插花、花卉科普、花藝組盆等項目。高端花卉紅掌花是合作社的主打産品之一,種植面積約55畝。紅掌花要種好,在種植技術和氣候等方面都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而合作社恰恰擁有科學的種植技術、先進的養護設備以及專業的技術人員。

  據合作社負責人介紹,紅掌花種植流程包括購買種苗、小盆定植、疏盆、換大盆定植、養護、採花、包裝、出貨等環節。每個步驟由專業的技術人員負責,嚴格按照鮮切花的栽培標準執行。比如對生長環境溫度、水肥、病蟲害等全面控制、密切觀察。每位技術人員都有5年以上的種植經驗。合作社以專業化、標準化、精準化的管理模式,以品牌化、人性化的服務理念保障産品的品質。

  合作社的智慧玻璃溫室大棚採用先進的控制系統,噴淋滴灌系統能有效控制環境中的濕度以及精確肥水灌溉過程中肥料的溶度與酸鹼度值;移動苗床可以更好控制花卉生長的密度;雨水回收系統可通過回收雨水節約大量的種植能源和成本。此外,合作社以博士農場為依託,聯合上海海洋大學、同濟大學,共同實施“崇明花博會虛實結合的花卉智慧植物工廠研究”項目。

  陳家鎮是崇明本島的東部橋頭堡,也是投資開發的重點地區。借助花博會,陳家鎮集聚技術優勢,讓花卉、生態産業更上一層樓。在陳家鎮瀛東村,556畝的優尼花匯港項目將分成核心交易區、種植研發區和文化藝術區等功能區塊,實現花卉交易、花卉金融、花卉智慧財産權交易等功能。結合已經並網發電的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陳家鎮將圍繞迴圈經濟、科普示範,開展後續的綜合打造。此外,在生態種養殖系統的構建上,將利用光伏調節水溫,進行刀魚、鰣魚等長江原生魚類和高附加值魚類養殖,在塘埂、岸基進行特色果蔬種植,通過探索養殖廢水多級凈化,實現迴圈農業發展。

  民宿産業升級迎接四方遊客

  崇明良好的自然環境不僅吸引中外花卉企業入駐,也吸引著全國各地的遊客紛至遝來,讓島上大大小小的酒店、民宿每逢假期都賓客盈門,當地老百姓通過經營民宿、農家餐飲等項目增加了收入。

  來入境西鎮雙津村,遠遠就能望見一棟灰頂白墻的三層小樓,圍墻上種滿綠植和花卉,這裡就是“運南居宸園”。

  見有客人來,主人朱建平發出熱情邀請。走進院門,600多平方米的景觀庭院映入眼簾,盛開的鮮花嬌艷欲滴、一塊塊庭院假山石掩映在綠樹紅花中,錯落有致。“兩年前,得知2021年崇明要舉辦花博會,我立刻向村裏提出了辦民宿的意向,這個想法也得到了村裏的支援。”朱建平是土生土長的雙津村人,十分看好崇明民宿的發展前景。他認為,經過多年生態島建設,崇明的宜居宜遊環境大大提升。而花博會的舉辦,會吸引更多遊客來崇明遊玩,因此遊客對民宿的需求會大幅提升,這是個商機。

  説幹就幹,2019年,朱建平投資500多萬元改造家中老宅,其間還專門請來專業設計團隊,對民宿的房間、庭院綠化、咖啡廳等進行設計。打開住宿區的房門,剛擦過的地面光潔如鏡,屋內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細節,都能看出主人的用心。據朱建平介紹,運南居宸園共有客房10間、床位20多個。每間房均以花為名,如滿天星、向日葵、秋海棠……只要把窗簾拉開,就是光照充足的陽光房。

  雙津村村支書陸衛豐告訴記者,目前村子裏像“運南居宸園”這樣可營業的達標民宿有4家。村委會在這些村民創辦民宿時,主動幫他們與相關部門對接,辦理公安、工商等所需證件。花博會期間,村委會還將通過政府網路平臺的資訊,安排來崇遊客前往村內民宿住宿。

  借著舉辦花博會的東風,崇明涌現出一批集“吃、住、遊、購、娛”于一體的精品民宿,它們引進專業的鄉村文旅開發團隊,助推民宿産業升級以及鄉村旅遊和休閒農業收益提升。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