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攜手並肩 共同守護人類健康美好未來——習近平主席在全球健康峰會上的重要講話解讀

2021-05-22 13:14: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讓我們攜手並肩,堅定不移推進抗疫國際合作,共同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共同守護人類健康美好未來!”

  國家主席習近平21日晚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全球健康峰會併發表重要講話,立足當下、著眼未來,就推進全球抗疫合作提出五點意見,宣佈支援全球抗疫合作五大舉措,為全球儘早戰勝疫情、實現經濟復蘇指明前進方向,注入強勁力量。

  2020年4月4日,中國赴塞爾維亞抗疫醫療專家組在貝爾格萊德的基層發熱門診為門診主任特裏富諾維奇(中)更換防護標準更高的口罩。新華社發

  分享中國經驗 傳遞信心希望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科學施策,統籌系統應對”“堅持同舟共濟,倡導團結合作”“堅持公平合理,彌合‘免疫鴻溝’”“堅持標本兼治,完善治理體系”……講話中,習近平主席就推進全球抗疫合作提出五點意見。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認為,這五點意見既總結和梳理了中國過去一段時間在抗疫方面行之有效的經驗,同時也針對新的形勢,為下階段推動抗疫國際合作提出了前瞻性看法。

  2021年3月16日,在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工作人員從飛機上卸載中國科興新冠疫苗。新華社發(尼古拉斯薩拉亞 攝)

  一年多來,疫情起伏反覆,病毒頻繁變異,百年來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仍在肆虐。近期,隨著疫苗接種進程加快,一些國家相繼“解封”,然而變異新冠病毒的不斷出現,卻又給全面解封前景蒙上陰影。

  與此同時,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在轉入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後,還多次成功應對了多個地方出現的散發病例。得益於疫情防控成果,中國經濟穩步復蘇。今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佈報告預測,2021年和2022年,中國經濟將分別增長8.4%和5.6%。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發佈《全球金融穩定報告》表示,中國採取的措施迅速有效,得以比其他任何國家更快走出疫情危機。

  “在這樣的背景下,各方更迫切希望了解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經驗,急切期盼更多合作。”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説,習近平主席此次峰會期間的“經驗分享”,將為各國提供寶貴的借鑒。

  2021年5月10日,中國抗疫專家組在寮國北部烏多姆賽省準備進入新冠確診患者隔離病房。新華社發(農麗春攝)

  “要保證人民群眾生活少受影響、社會秩序總體正常”“統籌常態化精準防控和應急處置,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疫苗研發和生産大國要負起責任,多提供一些疫苗給有急需的發展中國家”……

  在阮宗澤看來,這些理念主張已被中國實踐證明行之有效,也契合全球抗疫鬥爭需要,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借鑒意義,是務實之舉,也是治本之策,是將本國人民和他國人民健康乃至全球的公共健康統籌起來考慮的胸懷和擔當。

  2021年2月3日,在巴基斯坦白沙瓦,一名醫務人員展示中國捐贈的新冠疫苗。新華社發(奧馬爾卡尤姆攝)

  宣佈務實舉措 貢獻中國力量

  推動抗疫國際合作,中國始終言行合一。

  “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産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擔負性作出中國貢獻。”

  這是一年前,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三屆世界衛生大會上作出的鄭重承諾。

  如今,中國已向全球供應3億劑疫苗。在産能有限、自身需求巨大的情況下,中國履行承諾,向80多個有急需的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援助,向43個國家出口疫苗……英國《金融時報》近期統計顯示,拉美地區10個人口最多的國家至今共收到1.435億劑新冠疫苗,其中超過半數來自中國。

  2020年4月20日,塞爾維亞總理布爾納比奇(左三)在貝爾格萊德參觀“火眼”病毒檢測實驗室時與一名專家“碰肘”致意。當日,由中國企業參與設計並捐贈核心設備的塞爾維亞首座“火眼”病毒檢測實驗室在貝爾格萊德落成。新華社發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説,隨著5月7日中國醫藥集團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正式通過世衛組織緊急使用認證,我國的國際疫苗合作已經從雙邊層面提升至國際公共疫苗層次。在中國踐行將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産品承諾的行動中,中國研發的新冠疫苗正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不僅是疫苗,一年前中國宣佈支援全球抗疫合作的多項舉措,都在抓緊落實中:

  為受疫情影響的發展中國家抗疫以及恢復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援助;

  向150多個國家和13個國際組織提供了抗疫物資援助,為全球供應了2800多億隻口罩、34億多件防護服、40多億份檢測試劑盒;

  中非建立了41個對口醫院合作機制,中國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總部大樓項目已于去年年底正式開工;

  中國同聯合國合作在華設立全球人道主義應急倉庫和樞紐取得重要進展;

  全面落實二十國集團“暫緩最貧困國家債務償付倡議”,是二十國集團成員中落實緩債金額最大的國家;

  ……

  2020年8月21日,在南蘇丹首都朱巴的一處新冠病毒檢測機構,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與南一線醫護人員交流。新華社發(中國駐南蘇丹大使館供圖)

  蘇曉暉表示,中國克服困難、履行承諾,向疫情防控能力相對薄弱的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有力支援和援助,充分彰顯中國既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的大國擔當。

  在未來3年內再提供30億美元國際援助,用於支援發展中國家抗疫和恢復經濟社會發展;將盡己所能對外提供更多疫苗;支援本國疫苗企業向發展中國家進行技術轉讓,開展合作生産;支援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機構早日就支援新冠肺炎疫苗智慧財産權豁免作出決定;倡議設立疫苗合作國際論壇,探討如何推進全球疫苗公平合理分配……

  這些舉措既著眼全局又突出重點,聚焦當前疫苗生産、分配等諸多實際問題,直面全球抗疫“切膚之痛”,有助於儘早建成全球免疫屏障。

  2021年1月19日,醫護人員在巴西亞馬孫州塔巴廷加市為一名原住民接種中國新冠疫苗。新華社發(盧西奧塔沃拉攝)

  著眼補齊短板 加強能力建設

  “二十國集團成員應該在全球抗疫合作中扛起責任,同時要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著力提高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和水準。”審視此次疫情,習近平主席如是説。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説,這次疫情是對全球衛生治理體系的一次集中檢驗。”阮宗澤表示,事實表明,這次檢驗暴露出很多問題。

  2020年5月26日,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在剛果(布)首都布拉柴維爾指導新冠肺炎病房建設時,與當地一線醫務人員合影。新華社發

  比如,在疫情之初,世衛組織等專業機構發佈的預警資訊未能受到足夠重視;在新冠疫苗研製成功後,個別國家囤積幾倍于本國人口的新冠疫苗,導致發展中國家無苗可用;有的國家在抗疫過程中不堅持科學原則,在疫情擴散後,為掩蓋自身責任,四處抹黑、甩鍋,散佈“政治病毒”,甚至以“退群”威脅世衛組織,造成極其惡劣影響。

  針對這些問題,習近平主席把脈開方:“要堅持弘揚科學精神、秉持科學態度、遵循科學規律”“要加強和發揮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作用,完善全球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要摒棄‘疫苗民族主義’,解決好疫苗産能和分配問題”“要秉持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團結合作、共克時艱”……

  2020年4月9日,在辛巴威首都哈拉雷,一名醫生在由中資民營企業出資升級改造的威爾金斯醫院內工作。升級改造後,醫院基礎設施和診治條件得到大幅改善,治療病患能力大大提升。新華社發(肖恩朱薩攝)

  類似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絕不會是最後一次,如何完善全球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習近平主席提出,要提高“監測預警和應急反應能力”“重大疫情救治能力”“應急物資儲備和保障能力”“打擊虛假資訊能力”“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援能力”這五大能力。

  蘇曉暉説,二十國集團是全球危機應對的重要平臺,在這場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戰役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習近平主席此次圍繞團結抗疫宣示中國主張、闡釋中國方案,有利於凝聚各方共識,推動全球抗疫合作。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