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生物醫藥資源加速聚集 專家支招設大灣區創新“新硬核”

2021-05-20 10:1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廣州5月20日電 題:生物醫藥資源加速聚集 專家支招設大灣區創新“新硬核”

  中新社記者 蔡敏婕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深入,區域醫療一體化持續推進,生物醫藥與健康産業資源加速聚集。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廣州科學城生物産業基地、深圳國家生物産業基地、中山火炬高技術産業開發區、香港科學園、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等多個重點生物醫藥産業集聚區。

  首屆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與健康圓桌峰會近日在廣州舉行,多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專家在峰會上探討如何促進生物醫藥與健康産業研究成果在粵港澳大灣區轉化落地。

  中國科學院院士蘇國輝認為,“十四五”規劃(2021年至2025年)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産業合作開闢新的空間。生物健康産業是當今世界最具活力的新興産業。在粵港澳三地,香港研發能力突出,很多尖端的研發技術等待成果轉化;澳門在中醫藥研究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廣東省有比較強的生物科技轉化能力、應用能力。三地加強合作,有利於推廣高端要素集聚,提升中國生物醫藥與健康産業發展水準,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産業創新的“新硬核”。

  粵港澳大灣區如何聚焦中醫藥的研發和製造?第三屆國醫大師、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周岱翰稱,此次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的療效,使大家重新重視中醫藥的發展,大灣區中醫藥企業仍然要加大對中醫藥人才和投入的研究,因為在治病和向健康人轉化的過程中,中醫可以發揮更大的優勢。

  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院長王一濤稱,大灣區擁有中國最著名的中藥産業集群、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優異中醫醫院群,大灣區的研究機構及企業可以共建中醫藥創新轉化共同體,要善用以粵澳合作區為中心的三大特殊位勢和政策,建立創新體制和機制,推動中醫藥現代化、産業化和國際化。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廣州一直高度重視生物醫藥與健康産業的發展,其中廣州的生物醫藥産業,近年來始終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長。廣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東認為,全球目前幾個大灣區裏,粵港澳大灣區最有可能成為産業領域制高點的,是生物醫藥産業。接下來,廣州將繼續發揮産教資源、産業資源和醫療資源集聚優勢,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重要的建設,廣州有責任也有信心將生物醫藥産業做大做強。

  就粵港澳大灣區如何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和土壤方面,中國科學院院士裴鋼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最大的優勢不應僅限于生物醫藥,還需要有政策和人才的優勢,“現在生物醫藥是花錢的行業,光有錢也搞不成,但是沒錢不行。粵港澳大灣區要真正變成中國的醫藥科創中心,一定要有政策優勢、人才優勢和金融優勢,讓一流的人才、團隊落戶大灣區,讓一流的成果轉化在大灣區”。

  對於如何把人才、高校和企業等創新要素進一步融合,中國科學院院士徐濤認為,提升大灣區創新環境,首先要有好的科研平臺,例如與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共建聯合實驗室,並與高校和生物企業合作,進行人才培訓及生命科學研究、生物醫藥研究,“把創新要素融合在一起,對於人才創新創業才更具有吸引力”。(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