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進經濟特區國家級新區】南沙加速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

2021-05-13 12:01: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記者 徐也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打造廣州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明確要求南沙重點推進攜手港澳建設高水準對外開放門戶、共建創新發展示範區、建設金融服務重要平臺和打造優質生活圈等四方面任務。

  南沙區發改局副局長王劍表示:“南沙堅決扛起建設粵港澳合作重大平臺的歷史責任,不斷拓寬與港澳及周邊地區合作的廣度和深度,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機制“軟聯通”水準持續提升。”

  下一步,南沙將重點從四方面加快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

  提升門戶樞紐“三力” 實現更高水準對外開放

  強化國際航運樞紐能級。未來將進一步優化港口功能佈局,引導貨運功能向南沙港區集聚,推進國際通用碼頭、南沙港五期等項目建設,將南沙港區建成現代化綜合性國際門戶樞紐港。

  深化港口資源和港航交流合作。一方面深化與香港、深圳在航運服務等領域合作,探索與港澳共建大灣區航運要素交易中心,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航運功能重要承載區;另一方面推動與珠江口內及珠江西岸的港口資源整合,共建世界一流港口群。

  高水準建設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加快推進綜合保稅區建設,持續發展對外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建設大型設備進口全球基地、華南地區最大綜合型汽車進出口樞紐港、全國領先的跨境電商示範基地。

  深化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多領域合作。以南沙港鐵路建成為契機,開拓中歐貿易新路徑,加強與西部陸海新通道銜接,建設“一帶一路”多式聯運物流樞紐,加強國際産能合作,攜手港澳建立實體化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

  實施南沙綜合交通樞紐規劃(2020-2035年),構建鐵路、航運、航空、公路“四位一體”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強化與廣州主城區、珠江口東西兩岸城市快速連接,加快構建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

  加強粵港澳合作 共建創新發展示範區

  高標準建設南沙科學城。加快建設核心區明珠科學園,打造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大力推進冷泉生態系統、高超聲速風洞、極端海洋科考設施、大洋鑽探船等重大科學裝置建設,建設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臺,形成設施先進、學科交叉的世界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同時,加強南沙科學城與“光明科學城-松山湖科學城”聯動發展,打造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重要節點。

  縱深推進與港澳合作。重點推動“三個聯通”,第一是推動平臺載體“硬聯通”;第二是推動規則機制“軟聯通”,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第三是推動人員交流“心聯通”,完善便利港澳居民政策措施體系,深入實施港澳青年來穗發展“五樂”計劃,高標準規劃建設粵港澳青年創業就業試驗區,提供與港澳相銜接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環境。

  實施更高水準金融開放創新 建設金融服務重要平臺

  高水準辦好廣州期貨交易所,加快集聚期貨業區域性總部及倉儲、交割等功能的上下游機構,構建期貨現貨聯動發展交易市場體系。加快推動籌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港澳保險售後服務中心等重大平臺。高標準建設南沙國際金融島,推進國際金融論壇(IFF)永久會址、國際風險投資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做大做強廣州航運交易所,加快建設廣州航運交易結算中心。著力發展航運金融、金融科技、融資租賃等服務實體經濟的特色金融,攜手港澳建設全球飛機租賃中心。拓展自由貿易(FT)賬戶體系功能和應用,探索建立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相適應的賬戶管理體系。

  高標準推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 打造大灣區優質生活圈示範區

  加快建設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中國科學院大學廣州學院等優質教育項目,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重點産業優化學科專業結構,開展與港澳校際教學教研合作交流。

  推進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廣東省中醫院南沙醫院等高水準醫院建成投入使用,打造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區域醫療中心。

  積極落實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印發的《廣州南沙新區創建國際化人才特區實施方案》,深化人才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港澳人才專項支援計劃和海外高層次人才精準引進計劃,優化人才要素跨境跨區域配置,建立人才安居體系,加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集聚新高地。

  王劍表示,南沙接下來將切實肩負起新時代的職責使命,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建設、廣深“雙城”聯動重大機遇,發揮粵港澳重大合作平臺優勢,創新區域合作體制機制,深化與港澳高水準全面合作,加強與周邊地區聯動發展,在區域協調發展中先行探路、引領示範。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