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央視快評】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2021-05-02 08:32: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4月3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保持戰略定力,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深刻闡述了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辯證統一關係,對新形勢下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對於我們實現更高品質的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目標,具有根本的、長遠的指導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制度體系建設,到具體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內涵豐富、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也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方案”。站在更高起點上,我們要增強辯證思維,樹立系統觀念,提升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貢獻更大的力量。

  當前,我國提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願景和承諾,不僅意味著我國更加堅定地貫徹新發展理念,走綠色、低碳、迴圈的發展之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而且將引領全球經濟技術變革的方向,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長遠歷史意義。總體來看,前期我國生態環境品質持續好轉的成效還不穩固,而且在落實“雙碳”目標任務中,不同地區在思想認識、發展階段、經濟實力、資源稟賦等方面有一定差距,我們要統籌謀劃、協同推進,提升科學性和精準性,最終贏得這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尤其需要正確處理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係。生態環境修復和改善,是發展中的“慢變數”,需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在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多重目標中尋求“最優解”,以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各地區各部門要在思想上,從長遠看當前、從全局看局部、從整體看部分,轉變發展理念,加強對歷史和人民負責的擔當意識;要在行動中,嚴守能源資源消耗上限、生態紅線底線和高壓線,提高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

  環境就是民生,藍天就是幸福。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們堅信,只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武裝頭腦,用新的理念引領新的實踐,不斷將生態文明建設推向縱深,久久為功、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央視評論員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