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復興號引領中國速度

2021-04-19 14:4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2020年3月26日,青島市城陽區的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存車場,各型車輛等待交付。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攝

  上世紀90年代的長春客車廠載客列車裝配生産線,與2019年6月拍攝的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中車長客)製造中心。(新華社發)

  國鐵集團近日發佈消息稱,今年7月1日前,我國自主研發的復興號高原內電雙源動力集中動車組將開進西藏,屆時將實現復興號在中國內地31個省份全覆蓋。

  從蒸汽機車到內燃機車再到電力機車,從普速列車到和諧號再到復興號,我國鐵路實現了從“追趕者”到“領跑者”的巨大跨越。“純中國血統”的復興號動車組更是成為中國的“金名片”,它的成功研製生産,標誌著鐵路成套技術裝備特別是高速動車組已經走在世界先進前列,引領中國速度。

  高鐵規模雄踞世界第一

  2019年12月30日,世界首條智慧高鐵京張高鐵從北京北站首發。

  回首百年京張,鐵路發展與國力息息相關。1909年,京張鐵路建成;2019年,京張高鐵通車。從自主設計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進水準,從時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張線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也見證了中國綜合國力的飛躍。

  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年來,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上了強國富民之路,鐵路事業也實現了跨越性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

  尤其是新世紀以來,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中國走上“堅持引進先進技術與自主創新緊密結合”的高鐵研發之路,並迅速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鐵運營網路。

  不過,因為當初引進時有多個不同的技術平臺,研發出的車型、技術路徑不同,難以互聯互通,影響了運輸效率。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打造適合中國國情、路情的高速動車組設計製造平臺,實現中國高速鐵路動車組自主化、標準化和系列化,在原中國鐵路總公司主導下,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技術牽頭,集合中車集團及相關企業的力量,開展了中國標準動車組設計研製工作。2017年6月25日,復興號正式命名。

  “我們構建了一個完全自主的動車組産品平臺。以前我們雖然做了很多自主改進,但基本還是在原來的框架下進行的,今後有了自己的技術平臺,自主研發就不會受到限制。”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機車車輛研究所研究員張波説。

  復興號的誕生加速了我國高鐵的發展。截至“十三五”末,我國高鐵里程達到3.79萬公里,在全球遙遙領先。截至2020年底,全國鐵路配備復興號動車組1036組,已累計安全運作8.36億公里,運送旅客8.27億人次,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

  技術持續全球領先

  2016年7月15日,中國標準動車組以超過420公里的時速在鄭徐高鐵上交會,創造了高鐵列車交會速度的世界紀錄;2017年9月,復興號動車組在京滬高鐵實現時速350公里商業運營,樹起世界高鐵建設運營新標桿;2019年12月,復興號智慧動車組在京張高鐵上線運營,在世界上首次實現時速350公里自動駕駛;2020年底,時速250公里CR300型復興號動車組成功研發投用,時速160公里至350公里復興號系列動車組全部投用……

  我國高鐵技術和産業在較短時間內取得世界領先後,並沒有停下科技創新的腳步,而是持之以恒開展科研攻關和實踐運用,使得我國動車組技術持續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産品實現系列化。目前,復興號已有13款車型投用,時速從160公里到350公里,形成了覆蓋不同速度等級的復興號系列動車組。

  更為關鍵的是,復興號擁有大量自主標準。張波介紹,復興號大量採用中國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技術標準,同時採用了一批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能。在254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佔84%,軟體全部是自主研發。中國標準動車組整體設計及車體、轉向架、牽引、制動、網路等關鍵技術都由我國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

  通過大量的試驗和運作經驗的積累,復興號系列動車組安全性、經濟性、節能環保等性能大幅提升。國鐵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陸東福表示,以復興號系列動車組為代表,我國鐵路總體技術水準邁入世界先進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載鐵路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準,推進智慧高鐵技術全面實現自主化,復興號高速列車邁出從追趕到領跑的關鍵一步。

  此外,復興號在座椅設計、無線WIFI、輪椅存放區、嬰兒護理桌、大件行李存放處等服務設施上更加用心,也充分體現出發展為了人民的思想。從數據來看,復興號動車組投入運營以來,受到廣大旅客青睞,成為人們出行首選。

  助力經濟社會發展

  2020年12月24日上午9點15分,G8607次列車從成都東站緩緩發出,將於當天上午10點17分到達重慶沙坪壩站。這是成渝之間首次開行復興號動車組,最高時速350公里,跑出了成渝高鐵的新速度,將拉動成渝雙城經濟圈快速發展。

  隨著我國高鐵網路的不斷完善和密集,人們傳統的時空觀念發生了巨變,高鐵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也在進一步增強。

  中國鐵路經濟規劃研究院有限公司規劃所副所長梁棟指出,鐵路特別是高鐵的快速發展,大幅縮短了時空距離,提升了運輸品質,鐵路沿線逐步形成了一條條新型城鎮帶、旅遊黃金帶、産業聚集帶、經濟繁榮帶,鐵路有效帶動了區域經濟發展和産業優化升級,有力支撐了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實施。

  如今,生活在天津、工作在北京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京津城際運營十多年來,京津兩座城市同城化得到了巨大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程度更深。不僅如此,在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中,鐵路也都成為開路先鋒,成為打造“軌道上的城市群”的主力軍。在脫貧攻堅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高鐵經濟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新基建賦能鐵路發展也正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高鐵的快速發展,不僅給人們帶來了出行上的便利,還進一步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生活。2020年的“雙11”,消費者的快遞到得更早一些。鐵路部門首次試點了復興號動車組整列裝運快件,加強與電商、快遞企業合作,創新運輸産品,積極服務“雙11”電商購物節。而高鐵成網釋放出的普速貨車運力,也為平時電煤、糧食等民生物資運輸更增添了一分保障。

  國鐵集團發展和改革部副主任丁亮表示,人民群眾對美好出行客運服務和便捷高效物流服務的渴望越來越強烈,高鐵發展帶來的運力及體驗的提升,將會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大的助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齊 慧)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