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讓網際網路更好造福人民

2021-04-19 11:36:00
來源:求是網
字號

  五年前的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動我國網信事業發展,讓網際網路更好造福人民。”這一重要論述充分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明確了中國網信事業肩負的歷史使命,為深入推進網路強國建設指明瞭前進方向。

  網際網路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給人們的生産生活帶來巨大變化,對很多領域的創新發展起到很強帶動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出發,重視網際網路、發展網際網路、治理網際網路,統籌協調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領域資訊化和網路安全重大問題,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提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動網信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資訊化服務加快普及,網上交易、手機支付、共用出行等新技術新應用廣泛普及,電子政務加速發展,網路扶貧紮實推進,社會治理和基本公共服務水準持續提升,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當今世界,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資訊技術深刻改變著人類的思維、生産、生活、學習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因應資訊技術的發展,推動教育變革和創新,構建網路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培養大批創新人才,是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我國堅持不懈推進教育資訊化,努力以資訊化為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通過教育資訊化,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數字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用優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黨和國家的重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曾形象地指出:“醫療衛生服務加上資訊化,如虎添翼啊!”他強調:“要高度重視新一代資訊技術應用,加快‘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完善人口健康資訊服務體系建設,建立互聯互通的人口健康資訊平臺,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推進公共衛生、計劃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綜合管理等應用資訊系統數據採集、整合共用、業務協同,努力實現人口健康資訊規範管理和使用,用醫療衛生服務資訊化更好為群眾服務。

  加快農村網際網路建設步伐,是加快資訊化服務普及、讓更多人共用發展成果的題中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加快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和資訊化服務普及,將重點放在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降低使用成本,讓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為此,我國加大投入力度,擴大光纖網、寬頻網在農村的有效覆蓋;瞄準農業現代化主攻方向,提高農業生産智慧化、經營網路化水準,幫助廣大農民增加收入;紮實開展網路扶貧行動,發掘網際網路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的潛力,讓更多困難群眾用上網際網路,讓農産品通過網際網路走出鄉村,不斷增強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

  資訊是國家治理的重要依據,要發揮其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強化網際網路思維,利用網際網路扁平化、互動式、快捷性優勢,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用資訊化手段更好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決策施政。”運用資訊化手段推進政務公開、黨務公開,加快推進電子政務,構建全流程一體化線上服務平臺,運用大數據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網際網路+教育”、“網際網路+醫療”、“網際網路+文化”等,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準。“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不見面審批”等改革亮點紛呈,受到群眾歡迎。

  網路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路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路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誰都不願生活在一個充斥著虛假、詐騙、攻擊、謾罵、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間。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依法加強網路空間治理,加強網路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路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要加快構建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安全保障體系,共築網路安全防線,保障個人資訊安全,維護公民在網路空間的合法權益。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網信事業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資訊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建設網路強國的中國實踐證明,網路資訊技術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要把網際網路作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同步推進建設網路強國戰略部署與“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讓人民群眾在資訊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求是網評論員)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