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匠心不滅,在“復刻文物”中鑒往知來

2021-04-19 10:18:00
來源:金羊網
字號

  【地評線】金羊網評:匠心不滅,在“復刻文物”中鑒往知來

  近日,95後視頻博主 @才疏學淺的才淺“復原”黃金面具的視頻在網路走紅。他購買了價值20萬的500克黃金,花15天時間純手工“復原”三星堆黃金面具,精細複雜的製作過程令人震撼。網友紛紛為其點讚。國家文物局也向他發出“歡迎一起探索文物世界”的邀請。

  匠心不滅,往事越千年。通過才淺的視頻,我們可以切實感到匠人們手上的溫度以及他們雕琢作品時閃閃發光的匠心。復原視頻有兩個細節令人動容。一是經歷了上萬次的煅燒和捶打,黃金依然絲毫無損、光彩奪目。才淺不禁聯想,在數千年前“那位工匠也一定被黃金的美麗耀眼所震撼過”。那一瞬間仿佛與古人心意相通。二是面具眼睛下方有一道褶皺無法消除,才淺嘗試學習古人製作出波浪狀的裝飾紋路後發現褶皺神奇消失,突然領會到古時工匠的巧思和智慧。這既是工匠精神的傳承也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振。

  千年時光如萬里銀河,將我們與古人永遠分隔,但唯有站在波濤之畔同樣位置的同一類人可以跨過時光,看見同一片風景。感謝才淺這樣的“復刻文物”使者,帶著我們與文物進行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可喜的是,像才淺這樣熱愛文物、傳承文化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95後女生彭靜旋在法國讀研究生期間總會身著華服在巴黎街頭彈奏古箏,讓更多人了解中國音樂;北京京劇院梅蘭芳劇團的京劇演員王夢婷,經常用短視頻的方式分享京劇的粧容、唱腔和知識,收穫近百萬粉絲;華南理工大學設計學院00後本科生劉江輝,傳承非遺摺紙,用8000余件作品雕琢出萬千世界……酒香也怕巷子深。與年輕人對話,與時代同行,傳統文化才能煥發出永久的生命力。

  文物承載文明與文化,維繫著民族精神與時代價值,理應得到保護和傳承。運用好豐富多彩的傳播力,創造出同心同向的凝聚力,文物就不再是冷冰冰的出土古物,而是充滿生機熠熠生輝。傳統文化也不再是晦澀難懂的無字天書,而是沉澱著歷史智慧和人文情懷。做好歷史文物的保護和利用,讓文物活下去,讓歷史活起來,才能讓我們在心有所恃鑒往知來,守住歷史根脈,激發文化力量,構築出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

  “無其器則無其道”。凝結在文物之中的“道”,既標刻著一個國家文化河床的厚度,也在不斷為這個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著“文明養分”。當歷史的塵埃落定,許多喧囂一時的東西都會煙消雲散,惟有優秀的文化會長留世間,給人以思想的啟迪、心靈的溫暖和精神的慰藉。行進在民族復興的征途上,讓文物“沃土”滋養心靈,讓凝結在文物中的歷史記憶和“文明光芒”照進現實,我們未來的道路必能越走越寬。(金羊網 文/熊蘋)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