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今天,為一百歲的她“比心”!

2021-04-07 09:09:00
來源:中新社微信公眾號
字號

  記者:楊伏山、王東明、李思源、閆旭

  廈門大學,

  今天迎來了她的100歲生日。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

  習近平6日致信祝賀廈門大學建校100週年,

  向全體師生員工和海內外校友

  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內容截圖自新華網

  內容截圖自新華網

  這兩天的“廈大”,太絕了

  中國第一所由華僑創辦的高校——廈門大學(簡稱“廈大”),6日舉行建校100週年慶祝大會,廈大師生和海內外校友,以線上線下同步展開的方式相聚母校和雲端,共賀百年華誕。

  也許你不是“廈大人”,但這兩天,你的朋友圈多少都被這所擁有“中國最美校園之一”美譽的高校刷屏。

朋友圈截圖

  朋友圈截圖

  從昨晚開始,廈門大學在思明校區的頌恩樓舉行燈光秀。這場燈光秀歷時10分鐘,由廈大2001級物理系校友李晟發起並製作,3D mapping的藝術形式將廈大百年曆史在樓高21層的頌恩樓樓面上一一展現,高新科技與歷史情懷交織互動。

  這幾天,不少廈大校友都從天南海北趕回母校,共赴這場百年盛事。

  北京人陳由偉近日在微信朋友圈發文 “回家了!”。他的 " 家 " 在廈大,他是著名數學家、廈大校友陳景潤的兒子。今年廈大百年校慶,他和媽媽由昆受邀參加。

  廈大校友林毅雄遺孀徐明慧的到來令人動容。在“重走嘉庚路致敬新時代”主題展覽揭幕儀式上,當廈大1952級生物系校友林毅雄教授的遺孀,89歲高齡的徐明慧教授拄著拐杖上臺致辭時,端坐臺下的陳嘉庚先生長孫陳立人率先起立鼓掌,眼裏泛著淚花。

  為完成丈夫為母校做些事情的遺願,2018年徐明慧教授將在北京唯一的一套66平方米的學校福利房賣掉,除了基本養老所需,她帶著100萬元人民幣,乘坐16個小時長途火車,親自送來廈大。此次廈大百年華誕,徐明慧再次向廈大捐贈100萬元人民幣。

  徐明慧説:“由於廈大人的精神鼓舞了我,所以我好像不是廈大的校友,但是我覺得我好像是勝似廈大的校友。”

  今天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鐘南山前來出席廈大南強學術講座,為師生們講述《新冠防控策略與疫苗研發》。鐘南山説,第一次到廈大是1948年。現場,鐘南山還秀了一句閩南話:“我係‘誒蒙郎’(閩南語,意為廈門人)。”

  今晚,廈大校慶文藝晚會星光璀璨,溫情滿滿。

廈大校慶文藝晚會現場。截圖自廈門大學直播

  廈大校慶文藝晚會現場。截圖自廈門大學直播

  “別人口中的學校”:不僅有顏值,還有硬實力

  喜提百歲生日,廈大這幾天少不了在熱搜上走一遭。其實,在網際網路世界,廈門大學是熱搜上常客,當之無愧的“別人家的高校”。

  坐落在廈門島西南側的廈門大學,不僅面朝大海、背靠青山,還毗鄰千年古剎南普陀寺,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獨特的文青氣質,再加上鼓浪嶼清新的浪漫風光,廈門大學也被譽為“戀愛聖地”。

  廈大吸引人氣可不僅靠顏值,學校“寵”學生可是出了名的。為了讓學生吃得開心,廈門大學芙蓉食堂公開徵求新菜,學生提出300余菜品的消息上過微博熱搜,引發熱議。

  就在去年,廈門大學深圳校友會宣佈,2021年到2030年的十年間將為母校所有在校生的米飯和礦泉水買單!按照目前測算,如果要“承包”廈大四萬名在校生一年米飯和礦泉水,一年要掏666萬元,10年總共要捐出6660萬元。

  為創新教育,早在2003年,廈大即在中國內地高校中率先開設高爾夫課程,在中國教育界引起轟動。2012年,廈大再次創下開設攀樹課程的先例。後來,廈大又陸續開設帆船、潛水、槳板、馬拉松、中華射弈、極限飛盤等“網紅課程”。

  廈大體育教學部主任陳志偉表示,“‘以生為本’,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是廈大探索開設創新公共體育課程的著眼點。”

  不僅如此,如今的廈大立足多個領域乘風破浪:聯合研製的“嘉庚一號”火箭于2019年在中國西北部成功發射;聯合研製的“海絲一號” 衛星成為國內高校首顆近海與海岸帶遙感衛星;擁有完全智慧財産權的“嘉庚”號海洋科考船達到世界同類型科考船的頂級水準創下多項第一。

  在抗疫前線,廈大人埋頭實驗室與病毒賽跑,49天研發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全球超80個國家和地區應用,“鼻噴流感病毒載體新冠肺炎疫苗”研發成為中國五條新冠肺炎疫苗研發技術路線之一。

  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山海情》裏“廈大高材生”郭閩航的原型便來自於廈大援寧支教團,從1999年到2021年,241名支教隊員足跡遍佈寧夏海原縣、隆德縣、閩寧鎮,進行了一場長達22年的愛心接力。

  中國第一所由華僑創辦的高校

  溯源廈大所有的故事與榮光,一切都離不開100年前的一位愛國華僑。

  踏著五四運動的浪潮,1919年5月,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回到故鄉倡辦廈門大學。1921年4月6日,中國第一所由華僑創辦的大學——廈門大學宣告成立。

  回顧百年曆程,廈門大學校長張榮説,百年前,陳嘉庚先生以“教育為立國之本,興學乃國民天職”的信念,傾資創辦廈門大學。此後的100年,開啟了與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矢志興學強國的壯麗征程,“廈門大學的百年史就是一部興學圖強的愛國史、自強不息的奮鬥史。”

  新中國成立後,廈大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為國家經濟恢復,社會發展,特別是建立中國新的高等教育體系作出重大貢獻。

  在改革開放浪潮中,廈大緊抓歷史機遇,相繼建成漳州和翔安校區,創辦嘉庚學院和馬來西亞分校,發揮“僑臺特海”優勢,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掀開世界知名高水準研究型大學的歷史新篇。

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圖源自廈門大學微博

  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圖源自廈門大學微博

  進入新時代,廈大成為國家“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在“211工程”“985工程”建設的基礎上,打造一流辦學體系和一流辦學能力,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廈大篇章。

  廈大國際中文教育學院/海外教育學院亦已成立六十五載,一代代廈大人秉承校主陳嘉庚先生“闡揚世界文化”的辦學宗旨,為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約6.5萬名專門人才,已形成漢語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兼備、面授教學與遠端教育並舉、理論研究與應用開發並行的特色。

  2004年成立的廈大臺灣研究院,是大陸成立的第一個臺灣研究院,前身為設立於1980年7月的廈大臺灣研究所。歷經40餘年風雨洗禮,它逐漸成長為涵蓋政治、經濟、法律、歷史、文學等各領域的綜合性對臺研究機構。

  百年廈大再出發 開啟奮進新征程

  歷經百年艱辛奮鬥,廈大培養了40多萬名優秀學生,為國家各行各業輸送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質人才,形成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等高水準學科,成為在海內外影響力日益增強的知名學府。

  廈門大學校長張榮説,百年華誕是廈門大學辦學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我們邁向新百年的歷史新起點。立足新時代,面向新百年,廈門大學必須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以更深邃的戰略眼光,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從中國的偉大實踐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陳嘉庚長孫陳立人先生,作為全球陳嘉庚先生後裔的代表,蒞臨廈大,對學校百年華誕表達最誠摯的祝賀。

  他説,廈大是他祖父一生傾注最多心血,抱有極大希望的一所學校,建設廈大是其畢生的事業。作為陳嘉庚後裔,他也一直很關心、關注著廈大的發展。近幾年,看到廈大迅速發展和卓越成就,學校師生員工昂揚向上、奮力拼搏的精神面貌,看到廈大在海外華僑華人中和國際上更有廣泛的影響力,看到馬來西亞分校良好的發展勢頭,都深感無比自豪。

  他期望,邁入新百年,廈門大學各項事業會更上一層樓,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一所著名的世界一流大學,實現祖父立下的“建設世界之大學”的志向。

  “在新的百年,廈門大學要繼續在辦學特色上下功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特聘教授劉國深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廈大要在臺灣研究等領域為區域發展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作出貢獻,在一流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礎上,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爭取讓臺灣問題在國家發展的同時消弭于無形。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