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黨史研究必須樹立正確黨史觀

2021-04-02 09:16:0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字號

  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立足黨的百年曆史新起點、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動員全黨全國滿懷信心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作出的重大決策”。同時,他強調“要樹立正確黨史觀”。黨史觀是人們對黨史的基本態度和整體看法,體現人們的思想品質和政治立場。樹立正確黨史觀,是正確學習和研究黨史、深刻總結黨史經驗和把握黨史規律的前提和基礎。

  樹立正確黨史觀應堅持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

  古今中外,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歷史觀。馬克思在近代科學和歷史哲學的基礎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對社會進行考察,形成了歷史唯物主義即唯物史觀,創立了新的史學研究範式。正如列寧所言:“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思想中的最大成果。人們過去對於歷史和政治所持的極其混亂和武斷的見解,為一種極其完整嚴密的科學理論所代替。”中國共産黨自成立以來,就一直高度重視歷史唯物主義的指導作用。毛澤東同志曾深刻指出:“我們研究黨史,必須是科學的,不是主觀主義”;“唯物史觀是吾黨哲學的根據”。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是歷史唯物主義者,研究和解決任何問題都離不開一定的歷史條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系統、具體、歷史地分析中國社會運動及其發展規律,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不斷把握規律、積極運用規律,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因此,樹立正確黨史觀,就必須堅持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

  堅持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就要在黨史研究中把握黨史發展規律和發展大勢,始終掌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了解歷史才能看得遠,理解歷史才能走得遠”。因此,黨史研究要注重用黨的奮鬥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士氣、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只要把握住我們的歷史發展規律和發展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奮發有為,銳意進取,我們就能更好前進。

  堅持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就要辯證地認識我們黨的歷史,汲取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毛澤東同志曾説,“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鄧小平同志指出,“總結歷史,不要著眼于個人功過,而是為了開闢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世間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業。綜觀世界歷史,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都會跌宕起伏甚至充滿曲折”。這就要求我們充分認識到,中國共産黨的事業之所以偉大,就在於她歷經世所罕見的艱難而不斷取得成功。在中國獨特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我們進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沒有先例可循,因此只有認真反思並深刻總結黨史中的各种經驗教訓,才能堅定不移向黨中央看齊,才能確保全黨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在前進的道路上披荊斬棘、風雨無阻。

  堅持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就要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人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因此,我們要正確認識與有效把握歷史條件、歷史過程和歷史規律,辯證地看待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偶然性的關係;客觀地考察歷史順境中的成功和歷史逆境中的挫折及其與個人成敗得失的因果聯繫;對於前人是非功過的衡量與評價,應當充分考慮時代條件、發展水準、認識水準的局限性。

  樹立正確黨史觀應認清和把握黨史的主題主線與主流本質

  早在2010年7月21日,習近平同志就在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上指出,“堅持實事求是研究和宣傳黨的歷史,要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這為黨史研究提供了重要指導和有益啟發。黨史研究注重把握主題主線和主流本質,有助於深刻揭示我們黨在中國的領導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歷史必然性、中國人民選擇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通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性。只有把握好主題主線和主流本質,黨史研究才能充分展現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領導人民取得的偉大勝利和輝煌成就,以及我們黨在長期奮鬥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形成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同時,把握好黨史的主題主線和主流本質,對於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揚經驗、吸取教訓,把黨和人民事業繼續推向前進,也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闢未來的一百年”。縱觀百年黨史,它既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也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又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還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更是一部黨不斷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斷防範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險的歷史。在紛繁複雜的歷史條件下、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許許多多的人物,發生了千千萬萬的事件。研究這些人物和事件,只有認清和把握黨史的主題主線與主流本質,才能基於黨的輝煌成就、艱辛歷程、歷史經驗和優良傳統,深刻領悟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等道理,有效把握其中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並在深刻領悟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産黨的基礎上堅定對黨的領導的自信和衷心擁護。

  樹立正確黨史觀應堅持創新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史學習教育要“推進內容、形式、方法的創新,不斷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要“立足實際、守正創新”。創新既是黨史研究的靈魂和核心,也是黨史研究的本質特徵和必然要求。堅持創新精神,是深入探索共産黨執政規律、切實提高黨史研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科學回答黨史研究中的焦點和難點問題、推動黨史研究的深入開展並開創黨史研究的嶄新局面的重要條件和關鍵因素。

  堅持創新精神,既要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新理論的科學真理性和歷史必然性,又要增強貫徹落實黨的創新理論的思想堅定性和行為自覺性。這是創新黨史研究的基本要求和必備素養。同時,還要尊重黨史事實,堅持用史料説話。黨史研究必須對史料相容並蓄、不改變或破壞史料的原生態,堅持多史料互證,讓史料和事實説話。

  堅持創新精神,需要樹立大歷史觀,立足於黨的百年曆史新起點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立足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雲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提出因應的戰略策略,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

  堅持創新精神,需要堅持優良學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史學習教育要“發揚馬克思主義優良學風”。創新精神是優良學風的題中應有之義。優良學風不僅有利於使創新精神成為學術研究者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而且有利於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新境界,使黨史研究同解決實際問題緊密結合起來,在創新方法形式、創新內容載體的過程中,把學習成效轉化為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的生動實踐。只有堅持優良學風,才能多出經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檢驗的優秀成果,為祖國和人民立德立言。

  總之,研究黨史亟須樹立正確黨史觀,重在堅持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認清和把握黨史的主題主線與主流本質並堅持創新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此,在黨史學習教育和學術研究工作中,我們要努力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昂揚的姿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優異的成績迎接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

  (作者係貴州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教授)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