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線上消費火,線下商業旺——假期市場消費需求集中釋放

2021-02-22 10:39: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春節期間,湖南省長沙市洋湖水街遊人如織。為讓市民過個祥和喜慶的春節,長沙市各條街道張燈結綵,推出多項特色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遊客“打卡”。 劉再麗攝(中經視覺)

  2021年春節,“就地過年”悄然改變了傳統春節消費市場,人們不僅開啟“買買買”模式,“買買買”方向也不斷轉變。線上消費多領域“飄紅”,線下零售不斷下沉;快遞“春運”不期而遇,激發許多線下零售店多線出擊;線下商業體迎來久違的高流量,春節黃金周消費者買得高興,商家賣得起勁。“不打烊”的春節催生了許多新的消費變化,多領域出現消費新機。

  品質商品備受青睞

  購物、聚餐、看電影……今年春節,記者通過走訪北京市場發現,各大商場人氣旺盛,已然成為節日裏的“氣氛擔當”。停車場門口等待入庫的車輛在有序排隊,商場內人們戴著口罩也遮擋不住滿臉的喜氣洋洋。由於大批居民“就地過年”,加上春節消費熱潮帶動,春節期間商場熱鬧依舊。

  據有關機構監測,春節期間全國10個一二線城市購物中心日均客流量同比增幅超200%,達到2019年春節同期水準的86%。

  “一直以來,‘85後’人群是我們商場的消費主力,但今年春節期間,許多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家庭出現了同逛商場、其樂融融的景象。”銀泰商業副總裁鄧朝軍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全家齊聚來商場,不僅是為了購物,也是一同娛樂休閒,體味闔家團圓的樂趣。

  今年春節期間,銀泰百貨的消費人數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了46%,消費金額增長近20%。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春節假期的客流量並沒有納入比較範圍。

  商務部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商務部重點監測零售企業的珠寶首飾、服裝、通信器材、家電數位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60.8%、107.1%、39.0%和29.9%。雙節疊加更激發了金銀首飾、美粧産品、鮮花伴手禮等品質商品消費的旺盛勢頭。

  “我第一次看見稀奇藝術的雕塑作品,是在某活動上展示的一尊粉紅色護士雕塑,刻畫的是奮戰在疫情最前線的醫護人員們,令人動容。沒想到今天在僑福芳草地逛街能看見這個品牌的門店,太讓我興奮了。”在人頭攢動的店舖門口,時尚雜誌編輯王倩告訴記者。

  記者留意了一下店內陳列的商品,有些商品售價並不算便宜,但依舊有不少消費者購買。店員告訴記者,購買者多數是衝著商品的藝術價值和生活審美,“現在我們的消費族中追求藝術和品質生活的中青年人群越來越多”。

  稀奇藝術首席內容官劉揚介紹,相較于往年,稀奇藝術中高端消費用戶群體維持穩定的基礎上,年輕用戶群體不斷擴大,他們對於節日的儀式感和生活儀式感需求強烈,追求高品質商品的消費比重呈現增加趨勢。

  線上消費表現亮眼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春節期間網購年貨、“雲端過節”、數字紅包等消費方式成為新潮流。借助不打烊的網購、快遞等渠道,“就地過年”群眾可以與家鄉親人互寄年貨特産;邊看直播邊搶年貨,“原産地直髮”成為今年年貨節的最大特色。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網上年貨節”期間(1月20日至2月18日),全國網路零售額達9057.6億元。網購、線上餐飲等線上消費成為年貨消費主流,全國網路零售額穩步增長。

  郵政快遞業的數據更加印證了春節期間消費市場的火爆。國家郵政局快遞大數據平臺監測顯示,春節期間(2月11日至17日),全國郵政快遞業累計攬收和投遞快遞包裹6.6億件,同比增長260%。在高位運作狀態下,全網攬收量是去年同期的3倍左右,投遞量更是達到3倍至4倍。

  記者了解到,為了和遠方的家人們一起“雲過節”,不少“就地過年”的消費者早早就開始買年貨、備年禮,熱情比往年更高。老家在福建漳州的賴金華説,他今年置辦年貨的支出達到了上萬元。“今年,我把原本用來買飛機票和車票的錢,都用來買了新年禮物寄給家人,這些年貨代表了我的心意。”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留守櫃姐”“留守小哥”們的身上。來自安徽的化粧品導購員刁福艷就是其中一位,今年是她第一次不回家過年,為了化解思鄉情,她準備了比往年更多的年貨和年禮寄回家,有化粧品、玩具、零食乾果……“我給每個人都準備了新年禮物,希望可以彌補不能回家的遺憾。”她表示。

  36歲的賈斌,在百世快遞北京大紅門站點送了5年快遞,因為東北老家有疫情,加上站點人手緊張,他選擇留在北京過春節。“這是我第一個無法與親人團聚的春節。”他説,春節期間他一直在為商戶和居民送年貨,看到留在北京過年的人們都很開心,他也越幹越起勁了。

  隨著5G和4K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越來越多人隨時隨地“雲”過年。河北、福建、甘肅等地群眾在雲端看煙花、逛廟會,感受年味;雲南、廣東、湖北、西藏等地開展了“一部手機逛商圈”“線上打年貨”等活動,讓就地過年群眾得實惠。

  消費需求更趨多元化

  今年春節黃金周,我國消費市場呈現出許多新特點新變化。非接觸、少聚集安全消費成為共識,多層次、多樣化的品質性、升級型消費需求集中釋放,消費市場展現出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據商務部監測,農曆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11日至17日),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8210億元,比2020年春節黃金周增長28.7%,比2019年春節黃金周增長4.9%。

  餐飲消費紅火,年夜飯套餐、半成品年夜飯外賣銷售火爆,線下餐飲表現也十分搶眼;一些老字號餐飲企業也加快上線上雲,北京部分餐館外賣銷售增長1倍以上,收入佔比超50%。

  此外,就地過年還帶火了本地遊、周邊遊、短途自駕遊,各休閒娛樂場所客流量明顯增長,城市郊區度假酒店、民宿等預訂火爆。

  相信有不少人都為一部《你好,李煥英》流下了淚水。春節期間多部國産電影上映,引爆電影市場;各類文藝演出、文博展覽和民俗旅遊等活動,為群眾過年提供更多選擇。

  由此可見,未來升級型消費需求將愈發向多元化、品質化方向迸發。如何將消費市場好的變化延續下去,商家如何進一步專注消費新機,將是業內需要思考並努力的課題之一。(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祝君壁)

[責任編輯: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