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脫貧攻堅大型政論專題片《擺脫貧困》第一集 莊嚴承諾

2021-02-19 09:04: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序】

  【解説詞】

  1992年7月,一位年輕的地委書記出版了一部名為《擺脫貧困》的書籍,該書圍繞閩東地區如何早日脫貧這一主題,提出了許多富有建設性的理念、觀點和方法。他最後在跋中發人深省地寫道:全書的題目叫做“擺脫貧困”,其意義首先在於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只有首先“擺脫”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脫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脫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

  這位年輕的作者就是時任福建省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

  歷史從哪開始,思想的進程也從哪開始。

  2012年,《擺脫貧困》出版20年後,當年這位年輕的地委書記,如今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在他深愛的這片土地上,帶領著14億中國人民,打響了一場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徹底擺脫絕對貧困的攻堅戰。

  【推出片名:第一集 莊嚴承諾】

  【解説詞】

  蔚藍星球,人類的家園。然而,貧困卻始終如影隨形。

  按照世界銀行每人每日生活費 1.9 美元的標準測算,1990年,全世界極端貧困人口接近19 億,其中80%的極端貧困人口集中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以及南亞地區。

  歷史的變化,悄然發生。近30年,這一區域,尤其是東亞太平洋地區的貧困人口大幅減少。

  世界貧困版圖被改寫,最根本的推動力,來自中國。

  歷史的進步,往往都是在重大節點開始的。

  2012年,中華民族迎來了一個關鍵“時刻”,開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征程。

  【同期】習近平 (2012年11月15日 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

  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解説詞】

  這是一場偉大的接力,民族復興的接力棒傳到新一代中國共産黨人手中!

  【字幕】2012年12月29日 河北省阜平縣

  【解説詞】

  2012年12月29日,即將跨入新的一年。這一天,河北阜平縣的氣溫降到零下十多度,在太行山深處,剛剛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不久的習近平,從北京驅車300多公里來到這裡。

  【同期】習近平

  看就是要看真貧,所謂窺一斑而知全豹,但是你得讓我看到真正的情況,我不看那些不能反映真實的情況。

  【解説詞】

  在這次考察中,習近平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

  徹底消除絕對貧困,一直是人類歷史上難以攻克的巨大挑戰。此刻,新一代中國領導人,面對的就是要戰勝這個挑戰。

  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一直在和貧困抗爭。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就有對小康的憧憬。

  然而,由於生産力水準低下,以及疾病、戰亂、自然災害等因素的影響,即使在歷史上的“盛世”,人們也從未遠離貧困。

  1840年,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家,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陷入了更加苦難的深淵。

  新中國成立前,中國是世界上貧困人口最多的國家,每人平均國民收入只有27美元。在那個時期的影像中,中國百姓的形象幾乎都是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模樣。

  【同期】毛澤東 (1949年開國大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解説詞】

  很多歷史學家都在研究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以星星之火而成燎原之勢,其實我們從這個政黨的宗旨上,就能找到答案,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為了人民。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産黨帶領人民開始了向貧困宣戰,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建立,消除了造成貧困的不平等社會結構,奠定了消除貧困的制度基礎。

  改革開放使這一進程進入新的歷史階段,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的扶貧開發在中國大地上相繼展開。

  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前赴後繼,奉獻了青春和熱血,奉獻了激情和夢想,帶領著中國人民在這塊土地上,書寫著最新最美的圖畫。

  短短的幾十年間,按現行標準測算農村貧困人口減少七億多。

  【解説詞】

  當歷史的長河流向2012年,中國的扶貧開發進入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

  此時的世界,歐債危機尚未褪去,世界經濟增速普遍放緩;貧富差距的加大,撕裂著西方社會。

  此時的中國,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經濟奇跡,有著全世界最密集的工廠和樓群,和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

  而與此巨大成就相對應的是,中國,還有著9899萬的農村貧困人口,這個數字比2012年世界人口排名第12位的國家的人口總數還要多。這些貧困人口,不僅貧困程度較深,自身發展能力較弱,而且他們分散在交通資訊閉塞、經濟發展落後、自然條件惡劣、高山大川阻隔的地方。脫貧成本之高、難度之大、見效之慢,超過以往。如果採用過去常規思路和辦法,按部就班推進,脫貧任務將難以完成。

  【字幕】 2013年2月3日 農曆小年 甘肅省 六盤山區

  【解説詞】

  2013年春節前夕,習近平擔任總書記後的首次新年考察,來到了甘肅省海拔2400多米的定西市渭源縣元古堆村和海拔1900多米的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布楞溝村。

  【同期】

  習近平:你像你就是八十歲了,兒子在外邊打工,孫子在外邊上學,平常生活的事都是你自己料理自己?

  村民:我自己。

  習近平:當然過得也辛苦,一個人過得辛苦。

  【解説詞】

  從這次考察之後,每年新年首站考察看扶貧,已經成為習近平的一個慣例,黨的十八大以來,這位人民領袖在扶貧工作上傾注了大量的情感和心力。

  【同期】原國務院扶貧辦主任 劉永富

  總書記是把它作為一個歷史的擔當、作為一個領袖的責任來思考這個問題的。所以他是念茲在茲啊,每年新年獻(賀)詞也忘不了貧困人口的事,忘不了脫貧攻堅的事情。每年我們有一個扶貧日,他都要作出批示,向全黨、全社會提出一些要求。(習近平)就是要把這個歷史任務要把它完成,要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

  【字幕】陜西省延川縣 梁家河村

  【解説詞】

  這條蜿蜒的山路,習近平走了七年。

  1969年,年僅15歲的習近平來到陜北一個小山村——梁家河,當起了一名知青。貧困不僅給了他刻骨銘心的記憶,也激發了他異於那個年紀的毅力和韌勁。

  【同期】陜西省延川縣梁家河村村民 劉金蓮

  (習近平)擔糞時還不擔小筐筐,擔就擔個大筐子,擔起糞來還用鐵锨把這個糞要鏟到這(筐)裏頭,還要鏟得滿滿的,(肩膀)壓得全都爛了,(習近平)把衣服脫下來疊整齊,疊起就襯在這個(肩膀)上,説你肩膀疼你不要擔,他説不怕。

  【解説詞】

  在回顧這段歲月時,習近平這樣説:“在當年陜北貧瘠的黃土地上,不斷思考著“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最後我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

  七年的勞作、七年的錘鍊,讓他從一個一天只掙六個工分的青年,成為一個一天掙十個工分的大隊支部書記。

  【同期】陜西省延川縣梁家河村原支部書記 石春陽

  你看(習近平)給我們打了壩,挖了知青井,建了鐵業社,建了陜西第一口沼氣池,所以我們村上從習近平當了書記才兩年時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我們梁家河人比較相信他,他説幹什麼我們就跟上幹什麼。

  【解説詞】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不在於他遭遇了什麼,而在於他記住了什麼,以及他是如何記住的。在梁家河七年的歲月裏,鄉親們的樸素情感和溫暖呵護,讓習近平記住了人民、記住了中國共産黨人身上的責任。

  從正定到寧德,從浙江到上海,再到黨的總書記,這四十多年裏,“人民”在習近平的心中分量越來越重,從個人的樸素情感、一個黨員責任,逐漸上升為大國領袖的擔當。

  【同期】習近平(2017年1月24日 河北省張家口市德勝村)

  我們現在到2020年要建成全面小康,要抓好脫貧工作,所以在脫貧的道路上,在奔小康的道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解説詞】

  這樣的任務,只有中國共産黨才會提出;這樣的標準,也只有中國共産黨才會要求。面對第一個百年目標,習近平總書記説,這是我們向人民立下的軍令狀,這也是我們對人民的莊嚴承諾。

  這,是一場戰役。

  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是國家統計局通過農村住戶抽樣調查的方法得出來的,但他們是誰?住在哪?為什麼貧窮?沒人説得清。

  讓9899萬人摘掉貧困的帽子,這需要一個新的理論、一套新的系統、一種新的方式。

  【片花】

  【字幕】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 十八洞村

  【解説詞】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

  在村民施成富家門前的小院子裏吃頓農家飯,已經成為遊客們的打卡首選。

  2013年11月3日,就是在施成富家門前的這個小院裏,習近平第一次提出了“精準扶貧”這個詞,他形象地對大家説,“手榴彈炸跳蚤”是不行的,抓扶貧切忌喊大口號,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騖遠的目標,要一件事一件事做。

  【同期】習近平

  就讓我想,這樣的村到底怎麼辦?這樣的情況到底怎麼辦?

  (臨上車前跟幹部囑咐)把路子摸清楚,然後扎紮實實地做。好吧,我們一定要讓我們這些父老鄉親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解説詞】

  精準扶貧的提出,給下一步的扶貧工作理清了思路,明確了方向。

  習近平指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

  【現場同期】基層幹部入戶調查。

  【解説詞】

  要做到精準扶貧,首先就要把貧困人口精準地找出來。

  2014年4月,全國貧困地區80萬基層幹部開始進村入戶,在中國的大地上,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從人跡罕至的大漠高原到交通閉塞的深山老林,一張識別貧困人口的大網鋪展開來,12.8萬個貧困村、8962萬貧困人口被識別出來,建檔立卡、錄入資訊,實行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

  2015年,為了讓貧困人口數據更精準,全國扶貧系統再次用了10個月的時間,動員了200多萬人對建檔立卡“回頭看”,這次“回頭看”,補錄了貧困人口807萬,剔除識別不準人口929萬,識別精準度進一步提高。

  脫貧攻堅的扶持對象被精準鎖定。

  【字幕】貴州省 貴陽市

  【解説詞】

  2015年6月18日,在貴陽召開的部分省區市扶貧攻堅與“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系統地把精準扶貧的要點概括為“六個精準”,之後給出了實現精準脫貧的五大路徑。

  【同期】原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李實

  “六個精準”“五個一批”直指脫貧攻堅當中“扶持誰”“誰來扶”“如何扶”“怎麼退”這四個關鍵問題,由過去的大水漫灌的扶貧方式改變為精準滴灌的扶貧方式。

  【字幕】2015年9月25日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

  【解説詞】

  2015年,世界的目光也在聚焦貧困。這一年9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在美國紐約召開。會議確定:到2030年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首要目標。

  會後,世界銀行宣佈,將國際貧困線標準從此前的每人每天1.25美元上調至1.9美元。

  讓世界更為矚目的是,在這一年中國共産黨召開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明確提出了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這一目標比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整整提前了十年,讓世界看到了這個政黨消除貧困的魄力和決心。

  【解説詞】

  六盤山,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翻越的最後一座大山,翻過了這座山,就突破了敵人的圍追堵截,中國革命就邁向一個新的階段。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十八屆五中全會將“扶貧攻堅”改為“脫貧攻堅”,對於這一字之變,習近平説,脫貧攻堅就是六盤山,只有翻越這最後一座高山,扶貧開發的萬里長征才能取得最後勝利。

  為了翻越這最後一座高山,一系列的部署緊鑼密鼓展開。2015年11月,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召開,對脫貧攻堅工作全面部署,隨後,黨中央國務院向全國人民發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召,並頒布《“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為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制定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字幕】國務院扶貧辦機要室

  【解説詞】

  在國務院扶貧辦的機要室裏,存放著一本本脫貧攻堅責任書,這是中西部22個省區市的黨政主要領導向中央簽訂的,封面上印著金色的黨徽,顯得格外莊重,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傳遞著中國共産黨堅定的決心。翻開責任書我們可以看到,每個省區市的貧困縣有多少、農村貧困人口有多少、向中央承諾的內容是什麼,責任書的最後一項這樣寫道:每年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扶貧脫貧情況,接受督查考核。

  【同期】四川省委書記 彭清華

  總書記講軍中無戲言,簽了責任書,立了軍令狀你就要做到,這是我們對人民的承諾。我們參加會議的同志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脫貧攻堅這件事,總書記是下了最大的決心的,所以我們只有橫下一條心,撲下身子去幹。

  【解説詞】

  這樣形式的軍令狀、責任書,在中西部22個省區市縣鄉各級黨委政府都能看見,通過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強化了脫貧攻堅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

  【現場同期】

  山西省臨縣縣委書記 張建國:請大家放心,縣委政府不是把大家搬出來就不管了。

  雲南省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縣委書記 焦林:説到就要做到,我們就一鼓作氣。

  【解説詞】

  從黨中央最高指揮部到基層最後一公里,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大家,層層壓實責任,兌現對人民的承諾。他們以“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和貧困群眾同風雨,共奮進。

  【解説詞】

  2016年,在扶貧開發30年、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援助20年之際,7月20日,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在寧夏銀川召開。

  在這次會上,習近平要求東部地區要增強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下更大氣力幫助西部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

  脫貧攻堅,全國一盤棋;全面小康,決勝在合力。

  【片花】

  【解説詞】

  2017年2月21日,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元宵節剛剛過去。北京,中南海,中央政治局的集體學習正在進行。

  【字幕】2017年2月21日 北京 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

  【同期】習近平

  今天我們這個集體學習,是關於這個我國脫貧攻堅形勢的。安排這個題目目的,就是能夠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的目標,而是實實在在地實現,不是勉勉強強地實現,更不能是虛假地實現。先安排看一個專題片,然後再來發言。

  【解説詞】

  看完片子後,習近平説:“群眾現在生活還這麼困難,貧困地區還這麼貧困,心裏真是沉甸甸的,看來中央要下決心解決深度貧困的問題了。”

  此時,經過四年艱苦的脫貧攻堅,中國的貧困人口已從2012年的9899萬人銳減到2016年底的4335萬人,這個成績是巨大的。

  國際經驗表明,當貧困人口數量佔到總人口的3%左右時,減貧就進入最艱苦的階段。2017年的中國,已經接近這個數字。

  如果這些貧困人口不能擺脫貧困,那麼脫貧攻堅就無法取得勝利,黨的承諾就難以兌現。

  在這場集體學習時隔四個月後,一場聚焦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在山西太原召開,會議確定“三區三州”,也就是西藏、四省涉藏州縣、南疆四地州、四川涼山州、雲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點。

  習近平説,脫貧攻堅本來就是一場硬仗,而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是這場硬仗中的硬仗,必須要採取更加集中的支援、更加有效的舉措、更加有力的工作,紮實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解説詞】

  2017年金秋,在北京召開的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間表、路線圖,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打贏脫貧攻堅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顯得意義尤為深遠。

  為此,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這個黨的莊嚴承諾,被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

  【同期】習近平 (2017年10月25日 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我們將舉全黨全國之力,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確保兌現我們的承諾。

  【解説詞】

  為了堅決兌現這個承諾,黨的十九大把精準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而隨後公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要求全黨上下再動員再部署,集中力量攻克貧困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

  【畫面】飛機 首都機場入境

  【解説詞】

  2017年11月,“三區三州”所在六省區負責人密集進京,他們將向中央單獨做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行動方案的專項彙報,這在共和國的扶貧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同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 李鵬新

  就是怎麼樣讓把這三年的時間充分用好,讓這樣難中之難、堅中之堅的問題能夠在三年得到根本性的解決,來確保如期脫貧摘帽,不要拖全國的後腿。

  【解説詞】

  在新疆扶貧辦的這間會議室,編制人員不知度過多少不眠之夜,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南疆四地州存在最突出問題,尋找最有效的解決方案,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以及19個部委始終在跟蹤指導。

  【同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扶貧辦一級巡視員 陳雷

  國家部委的意見我們直接就能反饋到縣上,縣上改了以後再返上來,那我們這個體系整個聯動,大家就可以一同改一同形成合力。

  【字幕】2018年2月11日 農曆臘月二十六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

  【解説詞】

  二月的四川大涼山天寒地凍,這裡不僅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同時也是全國典型的區域性整體深度貧困樣本,17個縣市中有11個縣為深度貧困縣,貧困人口達97萬人。

  黨的十九大召開後的第一個春節前夕,習近平來到了這裡,70多公里的盤山公路,坡陡彎急,車行近兩個小時。

  習近平冒著嚴寒走村串戶,仔細詢問查看貧困群眾的生活情況。

  【同期】習近平

  如果有條件做一些搬遷安置,住進新房子,這應該是一個目標,現在有很大改善,但是這個還不行,繼續改善。社會主義就是要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

  【現場同期】當地幹部跟習近平握手告別

  幹部:(她説)她的命是共産黨救的,她做手術,膽結石。

  習近平:把共産黨給這個老百姓的承諾一一兌現。

  【解説詞】

  這一年,攻克深度貧困地區堡壘的攻堅戰全面打響,人、財、物迅速向中國最窮的深度貧困地區聚集。僅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實施方案累計投入各類資金就超過3400億元。

  【電視新聞】2019年2月15日新聞畫面

  2018年末,全國農村貧困人口1660萬人。

  【解説詞】

  2018年末,我國的農村貧困人口只剩下了1660萬人,離中華民族徹底擺脫絕對貧困還有最後一公里。

  在這個關鍵節點上,中央在對各省份脫貧攻堅成效考核時發現:“兩不愁三保障”存在突出問題。

  【同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 曹立

  出現了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的問題。所以總書記就講,還是我們要頭腦清楚,不要好高騖遠,還是要緊盯著“兩不愁三保障”。

  【解説詞】

  “兩不愁三保障”,是我國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就是在超過國家貧困標準的同時,還要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

  在隨後召開的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上,教育部等五個和“兩不愁三保障”工作相關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了座談,習近平要求這些部門拿出過硬舉措和辦法,確保如期完成任務。

  針對“兩不愁三保障”存在的突出問題,相關部委迅速開展行動,指導各地篩查問題,摸清情況,組織資源,分類解決。到2019年年底,520多萬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基本解決。

  【同期】中國社會科學院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 吳國寶

  習近平總書記在脫貧攻堅裏面確實是設計師和總指揮,無論是在一些重要時點的一些重要指示,包括有一些關鍵節點上的政策的和戰略性的調整,他都是指導和引領脫貧攻堅往前推進。

  【解説詞】

  貧困就像風,風是有力量的,弱者總是被風吹倒,而強者則迎風而上,把風甩在身後,這需要的不僅是力量,更是信念和決心。

  【片花】

  【解説詞】

  江川遼闊,山河壯美,但歷史的長河從來不是平靜的。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經過40年改革開放,中國經受住了風雨,正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然而,一場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

  2020年新年前後,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呼嘯而至,讓世界措手不及,也嚴峻地考驗著中國。

  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這個擁有14億人口,GDP已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的世界大國,果斷地按下了“暫停”鍵,這個“暫停”,給中國經濟社會帶來的衝擊是巨大的,給正在脫貧攻堅攻克最後堡壘帶來了更嚴峻的挑戰。

  【同期】

  雲南省瀘水市扶貧辦主任 劉德華:今天是 2020年2月23日,一直到現在好多群眾無法外出打工。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瞻榆鎮副鎮長 張宇:疫情的影響下,交通、物流影響到貧困戶購買種子的問題。

  【字幕】2020年3月6日 北京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

  【解説詞】

  2020年3月6日,在舉國抗擊疫情最緊張的時候,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在北京召開。

  【同期】國家鄉村振興局綜合司司長 蘇國霞

  疫情發生以後,這個(座談)會什麼時候開,以什麼方式開,都在研究中。新冠肺炎疫情對扶貧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有的國際組織甚至估計中國完不成(脫貧)任務。就在這種內外對我們如期完成任務都覺得信心不足的時候,産生疑問的時候,那麼總書記就是説這個(座談)會還是要開,要早開,這個等不起,等不得。

  【解説詞】

  這次座談會以電視電話會議的形式,開到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西部向中央簽署脫貧攻堅責任書立下軍令狀的22個省區市一直開到了縣,這是共和國扶貧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扶貧會議。

  【同期】習近平

  這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後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鬆,承諾了就要兌現。

  【同期】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委書記 納雲德

  就是在最後衝刺的階段,最後要取得勝利了,(總書記)發出的最後的號令,吹響的衝鋒號。

  【解説詞】

  疫情之下,兩支隊伍逆流而上,一支是從全國各地匯集湖北的抗擊疫情的醫療隊伍,一支是奔向全國各地貧困村的扶貧大軍。

  【同期】

  廣西田東縣扶貧幹部:我現在在長途汽車站,今天早上我們發車發了9班。

  山西省臨汾市科技企業辦公室負責人 馮曉玲:現在就是招工比較困難,然後人社局幫我們在網上線上招聘。

  湖北省宣恩縣萬寨鄉鄉長 張艷麗:雖然説受疫情影響,但是收購茶農的鮮葉不低於去年的平均價格。

  河北省淶源縣扶貧辦工作人員 李向君:2020年也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了,還是有很多要啃的硬骨頭,所以還是要加油。

  【解説詞】

  對52個未摘帽縣實施掛牌督戰,在穩崗就業、生産自救、復工復産等方面出臺一系列舉措,給予支援和幫扶,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根據黨中央部署,出臺的一系列快速精準的政策舉措,將新冠肺炎疫情對脫貧攻堅帶來的影響降到了最低。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考驗著中國共産黨人的信念和意志,疫情還在繼續,洪澇災害又接踵而來,一個月內,習近平對汛情三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統籌災後恢復重建和脫貧攻堅工作,對貧困地區和受災困難群眾給予支援,防止因災致貧返貧。

  針對頻發的洪澇災害,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要求第一時間對因洪澇地質災害造成返貧致貧的以及“回流”的貧困勞動力納入監測幫扶。

  面對突如其來的障礙和困難,衝刺脫貧攻堅的終點沒有變,最後的衝線時限沒有變。

  【解説詞】

  2020年10月9日,世界銀行發佈報告:由於新冠肺炎爆發以及由此導致的經濟衰退,可能將新增1億多人被推入“極端貧困”,這是世界銀行1990年開始編制該數據以來,極端貧困人口數量增加幅度最大的一次,這一逆轉,標誌著20多年來極端貧困人口數量持續下降的趨勢結束。

  而中國,2020年年底,卻歷史性地徹底擺脫了絕對貧困,實現了這個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兌現了中國共産黨對中國人民的承諾。

  【同期】原國務院扶貧辦主任 劉永富

  這次(脫貧)攻堅戰能打贏,最根本的一條是我們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像(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對脫貧攻堅這麼上心、抓得這麼緊、抓得這麼實。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反貧困理論,也為世界的反貧困鬥爭提供了中國的智慧和中國的方案。

  【解説詞】

  時光是忠實的見證者,更是偉大的書寫者。

  江西井岡山,中國共産黨創建的第一個革命根據地,當年一首《十送紅軍》,表達了老區人民對革命勝利的渴望。

  喚醒工農千百萬,同心幹。歷史的回音仍在耳邊迴響,中國共産黨在這裡承諾解放勞苦大眾,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今天,這個中國革命的搖籃,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兌現了中國共産黨當年的承諾,而這個承諾,更是讓中華大地煥發出勃勃生機。佔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國徹底擺脫了絕對貧困。減貧速度之快、脫貧規模之大、攻堅力度之強,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中國奇跡。

[責任編輯:樊繼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