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優化營商環境 凝聚發展合力

2021-02-18 11:27: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相關制度體系不斷健全,市場準入大幅放寬,公平監管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持續優化。但同時,在市場化程度、法治化保障、國際化步伐、便利化水準等方面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仍需久久為功。

  日前,全國政協召開雙週協商座談會,就“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進行協商議政。

  ——編 者

  加強頂層設計 完善體制機制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

  建議把營造現代化的一流營商環境作為“十四五”規劃的重要目標,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政府推動發展的首要任務。首先,要持續放寬市場準入,清除隱性壁壘,推進簡政放權、減政減權。其次,要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打通各部門各地區“數據孤島”,推進涉企事項線上辦理。三是制定全國統一的收費清單,清理規範減少涉企收費,加強對壟斷行業的收費監管。四是優化融資環境,形成有效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市場結構、金融機構結構和金融産品結構。五是依法平等保護各種所有制企業的産權和自主經營權。六是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嚴格區分企業和企業家法律責任。七是建立解決拖欠企業賬款長效機制。八是完善對企業檢查的國家規範,減少對企業檢查的頻次,規範行政執法檢查程式。九是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加快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十是增強政策穩定性透明度,制定涉企的法律、司法解釋和規劃,增設企業家聽證環節。制定和執行規劃、政策,遵循“法不溯及既往”原則。

  全國政協委員、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志列:

  建議把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引入我國地方政府考核。目前,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構建的中國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已經在部分城市開始試評價,希望儘快公佈實施。建議同時出臺對應的考核指標體系,作為對政府官員業績評價、職務晉陞的依據之一。

  建議各地政府以政策和法規的形式出臺“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在構建親清政商關係方面提要求、劃界限。讓企業家對當地政府服務水準的評價打分成為制度,出臺對應的考核細則,明確要求應該做的,獎勵積極主動作為,處罰懶政和越紅線行為。倡導政府工作人員和企業家交朋友,要求政府工作人員把服務意識落實在行動上。

  提高法治化水準 杜絕不作為亂作為

  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建議依法嚴肅查處各類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行為,繼續甄別糾正侵害企業産權的錯案冤案。從立法上賦予私有財産和公有財産平等地位並平等保護,注重全面完善公平公正的産權制度,全面依法平等保護民營經濟産權,健全涉及産權冤錯案件有效防範和常態化糾正機制,依法嚴肅查處各類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行為,已經成為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前兩年人民法院依法重審了幾個典型案件,社會反響很好。

  加強司法保護,嚴格區分企業和企業家的法律責任。落實好黨中央對企業和企業家的財産權、智慧財産權等合法權益保護的戰略部署,要精準施策,重點是要嚴格區分企業經濟糾紛與刑事犯罪的實際界限,嚴格區分企業和企業家的法律責任。公安機關要避免使用刑偵力量干預經濟糾紛,堅決防止將經濟糾紛當作犯罪處理,將民事責任變成刑事責任。完善涉及查封、扣押、凍結和處置企業、企業家財産行為的法律制度,完善行政執法程式和方式。

  全國政協常委、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谷振春:

  針對“重招商、輕養商”和個別基層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東北地區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改革,營商環境已有改善。但橫向比仍存在差距,建議:

  強化國家戰略引領。建議對各地改革創新舉措,進行系統整合並複製推廣;在一些重點産業上幫助導入資源,圍繞稅費、融資、物流等降低企業要素性成本。

  以良法推動善治,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建立企業家容錯機制,嚴格規範涉企案件處置法律程式,依法審慎採取強制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對正常生産經營活動的影響;為企業提供訴訟“一站式”服務,將案件繁簡分流,由速裁團隊對簡易案件迅速調解、快速裁判;堅決杜絕“新官不理舊賬”,對地方政府拖欠企業賬款,建議開展“回頭看”,避免表面“應清盡清”,但實際以審計等名義久拖不決。

  建設數字政府 保護商業秘密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

  當前,跨部門、跨地域、跨層級的數據共用難,仍是數字政府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的難點和堵點。為加快推進數據有序共用,努力破解“數字孤島”問題,建議:

  加快數據立法。儘快出臺政務數據開發利用和個人數據保護並行的法律法規,設立統一的大數據管理機構,明確數據歸屬權、管理權、使用權、監督權的邊界,實現數據的依法收集、匯聚、共用、管理和利用。

  擴大數據來源。調動各社會主體積極性,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政務數據資訊源。提高數據品質,統一標準,優化管理和監督監控,使政務數據能夠做到及時發佈、立即回應、迅速反饋。

  加強應用牽引。擴大開發應用場景,加快公共數據與行業數據深度融合應用,探索建立一批多元覆蓋、反映社會實際需求、以政務數據為基礎的優質應用,促進公共數據社會化應用、便民化利用,持續推動營商環境改善。

  全國政協委員、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立:

  高科技企業有一些員工,掌握了公司的商業秘密,卻被其他企業高薪挖走。還有一些員工,通過頻繁跳槽,將竊取的公司商業秘密賣給下一家企業,以此牟利。這些現象在高科技企業普遍存在。就商業秘密保護,提出以下建議:

  進一步完善以商業秘密保護為核心的法律法規和運作機制。一方面,加快制定商業秘密保護法,科學界定商業秘密保護範圍和商業秘密持有人可以採取的保護手段,適當減輕被侵權人的舉證責任,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解決侵權證據取證難問題。另一方面,相關部門對勞動者繳納社保情況進行有條件的開放查詢。

  開展打擊侵犯商業秘密專項行動。加大對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監管執法力度,加大對跨區域、跨行業侵犯商業秘密等案件的處理力度。相關部門設立常設協調機構處理企業類似案件的投訴、報案、立案等工作,特別是解決企業取證難和立案難的問題。

  (本報記者李昌禹採訪整理)

[責任編輯: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