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東北營商環境如何“熱” 當地政府官員企業家詳解破解之道

2018-02-06 13:1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孫潛彤 李己平 倪偉齡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營商環境是重要的發展基礎。企業的壯大,創新創業的活躍,一刻也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産力、提升競爭力。東北各地各部門要時刻傾聽群眾心聲、企業呼聲,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潛力,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不斷改善基礎設施等硬環境,在提高服務水準、營造法治環境等軟環境建設上有新突破,為實現高品質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營商環境就是生産力”這句話已經贏得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同。當前,東北地區營商環境欠佳,有些地方政府與市場關係沒有理順,民營經濟活力不夠,不少黨員幹部市場意識比較欠缺,缺乏對企業家的尊重等問題還比較突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調查發現,東北地區營商環境的改變不能“等、靠、要”,必須在“闖、改、創”中不斷實現突破。

  轉變作風——

  增強政府服務意識

  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政府公務人員必須轉變工作作風,如何克服懶政、怠政及不作為、亂作為等現象?哈爾濱商業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項義軍認為,政府公務人員要強化服務意識,這要求政府必須加強自身改革,工作重點放在“放管服”改革上,由政府推行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必須做到真“放”、真“改”、真“服”,且要對“放管服”的推進落實和實施效果實行監管,根據監管情況進一步整改。這樣才能真正從體制、機制上敦促政府公務人員轉變作風。

  項義軍認為,真正強化服務意識,要求政府必須創新制度,通過制度變革和政策調整,劃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降低企業與政府之間交易的談判、履約和辦事成本。

  “政府公務人員要面向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切實解決企業所遇難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該管的事情一定管好管實管到位,助力創造良好營商環境,不該管的堅決不越位不伸手。”項義軍説。

  項義軍建議,政府要制定一系列促進公務人員轉變作風的獎勵與懲戒機制。各級領導要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從思想上、行動上肅清、改正自身“四風”問題,真心實意走進群眾中去,貼近群眾,按照“三嚴三實”的要求,帶動公務人員為企業謀實事、出實策、解實難,讓企業和其他實體在市場競爭中迸發出創新活力。

  提高認識——

  軟環境就是硬實力

  “在國家支援東北新一輪振興發展的大背景下,東北各省都在下大氣力解決軟環境問題,這是區域競爭力的重要一環。”吉林省長春市委常委、長春新區黨工委書記李忠斌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要把軟環境建設抓在手上,牢固樹立並踐行“軟環境就是硬實力”的發展理念,以軟環境的大改善促進硬實力的大提升。

  據介紹,近年來華為大數據産業園、航太資訊産業園、歐亞城市匯集商業中心等重大項目,從引進落戶到開工建設僅用了1個月時間,長春新區創造了“新區速度”。在全面推進政務服務“一門式、一張網”綜合改革的基礎上,從2018年起強力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在不遠的將來,90%以上特定事項或環節實現“最多跑一次”,全面提高行政效能。

  這樣的效率從何而來?李忠斌認為三個因素必不可少。

  首先,健全政策體系,加大扶持力度。一個區域有沒有吸引力和競爭力,關鍵看扶持政策。在吉林省和長春市兩級出臺支援新區創新發展相關政策的基礎上,新區研究制定了促進戰略性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高層次人才集聚等6方面7個專項政策。比如,每年拿出6億元資金支援實體經濟發展;對新入區戰略性新興産業項目,最高給予5000萬元投資補助;對現代服務業企業最高給予3000萬元投資補助;對總投資5億元以上的實體加工項目,額外再給予獎勵;對於入駐的世界一流創新創業團隊,最高給予5000萬元資金支援或股權投資;在吸引人才方面,公安部將長春新區列入出入境政策措施優化和擴大實施的範圍,為高端人才建立“人才公寓”,對於頂尖人才實行年薪制等等。

  其次,優化體制機制,強化制度保障。改善軟環境的根本在於體制機制,在於制度保障。為支援新區發展,長春市把2117項行政管理許可權全部下放給新區,真正實現了“新區事新區辦”。建立企業包保服務專員制度,選派副處級以上幹部作為重點企業服務專員,開展包保服務工作。建立軟環境建設警示通報告誡制度,對相關軟環境問題堅決曝光、通報批評,以至追究責任。同時,將軟環境工作納入績效考核,實行“一票否決制”。

  再次,創新服務舉措,提升服務效能。李忠斌表示,一方面,新區不斷創新企業服務方式,深入開展百戶企業大走訪和企業家座談活動,面對面解決問題,心連心共謀發展。僅2017年,通過開展百戶企業大走訪活動,對企業提出的64類、105個問題均給予了妥善解決。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