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北京最後兩家鐵礦停産——昔日排土場 如今樹成行

2021-02-18 11:26: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為保護環境,北京市對境內固體礦産現有採礦權到期後不再辦理延續審批。2020年末,隨著位於北京密雲區的首雲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威克冶金有限責任公司這最後兩家鐵礦企業的採礦許可證到期,也意味著北京最後兩家鐵礦停産。

  3年間,密雲5家鐵礦全部退出生産

  密雲城區往東,十余公里距離,就到了首雲礦業礦區。經過長期開採,這裡産出了3000余萬噸鐵礦石,但同時也留下了一座巨大的露天礦坑。首雲礦業總經理周慶忠介紹,這家鐵礦始建於1959年,前期為露天開採,2012年開始井下開採。作為北京市最大的鐵礦開採企業之一,首雲礦業2020年共生産鐵精粉62.7萬噸。

  近年來的勘探查明,北京超九成的鐵礦總儲量都集中在密雲區,儲量高達9.5億噸。密雲區國資委副主任姚建國介紹,經過多年整合治理,密雲共有5家鐵礦企業,自2005年以來,累計上繳稅金近50億元。

  然而,密雲是首都重要的生態涵養區。為了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密雲區決定關停相關礦山企業——2018年3月,位於密雲水庫上游的北京雲冶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正式關閉,隨後,放馬峪鐵礦、建昌礦業相繼關停。

  剩餘兩家鐵礦要不要關停?這也是最讓人糾結的。兩家鐵礦位於密雲水庫下游,並非水源保護區。同時,環保監測顯示,這兩家企業工業廢水全部迴圈使用,各生産環節均採取封閉處理防止揚塵污染,尾礦庫及排洪系統運作正常。

  但另一方面,密雲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齊力也表示,挖礦畢竟會對當地生態環境産生影響,如果將這兩家企業關停,無疑會實現當地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提升。最終,北京市、密雲區決定,對非水源保護區的兩家礦山企業也一併實施關停退出,實現北京全面退出採礦行業。

  部分治理項目,被納入新一輪百萬畝造林

  “礦區廢棄地主要包括開採坑、排土場、尾礦庫三種類型,普遍存在地形破碎、土壤貧瘠,缺少植物生長的情況。為了創造植物生長的有利條件,必須進行地形整理、土壤改良作業,提供植物生長的適宜土壤基質條件。”密雲冶金礦山公司事業發展部部長、原建昌礦業總工程師徐興華告訴記者,早在關停之前,建昌礦業就有計劃有步驟、分期分批實施土地復墾、生態修復治理工程,2010年—2020年累計投入資金2100多萬元,實施了蘆頭礦區、頭道嶺礦區、桑園礦區和尾礦庫治理等一系列項目。

  在經過治理的蘆頭礦區,一排排、一行行棗樹矗立在山坡上。很難想像,這裡以前是礦區的排土場。“所謂排土場,其實就是堆放廢石的地方,地表幾乎全部由廢石構成,土壤貧瘠,保水保肥力差。”徐興華説。

  而在雲冶礦業礦區白棗峪尾礦庫,記者看到,昔日裸露堆積的尾礦砂灘面已經按照設計完成覆土。密雲冶金礦山公司主管負責人田繼軍介紹,尾礦庫灘面平均覆土0.8米,377畝新增耕地共計覆土量達到20萬立方米。通過對尾礦庫灘面的土地復墾,不僅防治了風沙,還增加了耕種作業的土地。

  密雲區規自分局副局長王國輔介紹,5個關停礦山安全治理和生態恢復項目已全面啟動,2020年完成土地復墾項目9個、新增耕地面積約1170畝,完成安全治理土地面積600余畝。接下來,有12個安全治理和生態修復項目將開展,修復治理範圍面積約5500畝。

  根據關停礦山不同情況,明確不同轉型方向

  “1萬多畝國有工礦用地、10余萬平方米的工業廠房、大量可以綜合處理利用的尾礦廢石,這些都將成為密雲礦山關停後實施綠色轉型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有效發展空間。”姚建國表示。

  初步統計,這幾家關停礦山光是尾礦廢石就有8000萬噸,經過加工後可成為優質的砂石骨料。砂石骨料是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原材料,據介紹,僅北京每年需求量就達1億噸。

  2020年3月,按照“迴圈利用、變廢為寶”的思路,北京首個建築砂石綠色基地在威克公司礦區掛牌成立。“經過機器粉碎處理後的砂石大小顆粒均勻,抗壓、滲透性也較好。”該綠色基地技術組組長何平説,為了避免在生産過程中産生粉塵,基地採用了除塵工藝,在運輸方面也投入了45輛純電動重卡實現砂石綠色運輸。2020年,威克公司共生産砂石骨料247萬噸、銷售16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6377萬元。

  “我們還根據關停礦山的不同情況,明確了不同轉型方向。”姚建國介紹,對密雲水庫上游的雲冶礦業、放馬峪鐵礦、建昌礦業3家關停礦山,提出的要求是全面做好生態修復和土地復耕復墾;對不在水源保護區範圍的“首雲+威克”礦區,將充分利用其良好的條件和區位交通優勢,在6平方公里的礦區範圍內打造高端文旅綜合體産業集群。

  “目前總體方向已經確定,就是引進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密雲綠色發展要求的高端文旅綜合體項目、高水準體育運動産業項目。”密雲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葛俊凱説。

[責任編輯: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