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金牛迎春丨為民服務孺子牛

2021-02-12 14:47: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編者按:春回大地,金牛奮蹄。伴隨著早春的氣息,我們迎來辛丑牛年。牛,忠厚老實、吃苦耐勞,在中國傳統審美中一直有著吉祥美好的寓意。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歲末之際展望未來,特別提出要繼續“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鬥老黃牛的精神……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奮勇前進”。

  值此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和“十四五”開局的特殊之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特別推出系列策劃《金牛迎春》,帶您一同感悟總書記“三牛精神”的深刻內涵。

  回望2020,極不平凡;展望新征程,滿懷期待。

  2020年,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留下了令人難以忘懷的篇章:難忘抗疫一線,以生命赴使命的勇毅;難忘脫貧攻堅主戰場,“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決心;難忘中華大地上,每一個只爭朝夕的奮鬥身影。

  2020年12月31日,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回顧過去一年取得的成就並深情寄望未來,他特別提到“為民服務孺子牛”精神。

  我們黨從浙江嘉興南湖上的一條小船出發,燎起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如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政黨,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精神。踏上新征程,“為民服務孺子牛”精神,將依然在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時代課題中熠熠閃光。

  心中裝著人民“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什麼都可以豁得出來”

  時間回溯到2020年5月,因疫情而延期的2020年全國兩會召開。在這個特殊時期的特殊兩會上,救治一位湖北87歲老人的故事廣為傳播。

  作為首個亮相2020年全國兩會“代表通道”的全國人大代表,羅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講述了多名醫護人員奮戰47天全力救治一名87歲新冠肺炎患者的感人故事。

  2020年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的審議。

  習近平總書記對此“印象深刻”。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總書記説:“疫情發生以來我們成功救治的最大患者108歲。今天代表委員通道,我看到有代表介紹説,湖北治愈的8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3000多位。他講到為了搶救一位87歲的老人,身邊十幾位醫護人員連續忙碌了幾十天。”

  “什麼叫人民至上?這麼多人圍著一個病人轉,這真正體現了不惜一切代價。”“無論年齡再大、病情再重我們都絕不放棄。”

  一番情真意切的話語,是對“人民至上”的生動闡釋,體現了心中始終裝著人民的初心與信念。

  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從果斷決策武漢“封城”到各地紛紛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從迅速構建聯防聯控、群防群控防控體系到加強防護物資和生活必需品應急保供,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人民至上”,始終要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

  “越是發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群眾在家隔離時間長了,發幾句牢騷是可以理解的,誰願意老悶在家裏啊”

  …………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繫人民。

  這樣一組統計數據令人感動: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全國3900多萬名黨員、幹部戰鬥在抗疫一線,1300多萬名黨員參加志願服務,近400名黨員、幹部為保衛人民生命安全獻出了寶貴生命。

  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共産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

  腳下沾滿泥土“共産黨是一心一意為人民謀利益的”

  2015年10月16日,習近平主席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引用了這樣一句話:“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走遍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先後深入24個貧困村考察調研。常思百姓疾苦,常謀富民之策,是他多年來傾心投入扶貧工作的寫照。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為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帶來挑戰。

  2020年3月6日,疫情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方面最大規模的會議召開。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一語道出在此時召開會議的初衷,也道出了脫貧攻堅任務的緊迫:“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也考慮過等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再到地方去開,但又覺得今年滿打滿算還有不到10個月的時間,按日子算就是300天,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本來就有許多硬骨頭要啃,疫情又增加了難度,必須儘早再動員、再部署。”

  一個多月後,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陜西,此行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考察脫貧攻堅情況。一路走來,無論是關心移民搬遷還是關注群眾就業,乃至為産業脫貧“帶貨”……總書記情之所繫,都是希望群眾儘快致富奔小康。

  2020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同正在勞作的村民們親切交談。

  2020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又來到山西考察調研,脫貧攻堅同樣是主題之一。總書記步入田間,察看黃花長勢。正在勞作的村民們圍攏過來,習近平總書記向他們了解黃花的田間管理、市場價格、産品銷路等,叮囑當地幹部:“共産黨人就要為民辦事、為民造福,要扎紮實實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正如總書記所説:“我們黨堅持為人民服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堅持不懈的實際行動。”

  奮鬥為了人民“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羅霄山脈南段有一個瑤族村落——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

  1934年11月,紅軍長征經過此地,3名紅軍女戰士借宿村民徐解秀家中,臨走時把僅有的一條被子剪下一半留給她,也留下了一段軍民魚水情深的感人故事。

  徐解秀老人的孫子朱小紅年幼時,常聽奶奶講起這個故事,也常見她去村頭的小木橋張望。朱小紅説:“奶奶是在等3位女紅軍回來。她告訴我們,一定要跟著共産黨走,共産黨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2020年9月16日,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習近平總書記同村民朱小紅一家拉家常。

  2020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沙洲瑤族村的廣場上説:“作為一名共産黨員,我要不斷接受教育、接受洗禮,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同14億中國人民在一起、同9000多萬黨員在一起,把我們國家建設得更好,讓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更加開心、更加幸福!”

  “十四五”時期怎麼幹,事關人民福祉。在湖南考察期間,總書記開了一場特別的“問計”座談會,謀劃“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好的方針政策和發展規劃都應該順應人民意願、符合人民所思所盼,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座談會上,村支書、鄉村教師、扶貧幹部、農民工等基層代表齊聚一堂,10名代表先後發言。

  交流中,群眾的安危冷暖,牽動著總書記的心,基層的難點堵點,是總書記關注的重點。

  深入傾聽民聲,廣泛採納民意,細緻關照民心,努力為人民謀福祉,“人民”二字是底氣也是力量。

  懷揣赤子心,甘為孺子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向著更遠的目標謀劃共同富裕,提出了“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説:“我們要始終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不斷地、逐步地解決好這個問題。”

[責任編輯:普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