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天天學習丨從一則典故讀懂習近平生命至上理念

2020-09-13 22:31: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精闢概括並深刻闡釋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在近萬字的講話中,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人民”和“生命”。他還借 “愛人利物之謂仁”這句古語闡明生命至上的歷史文化根源,充分展現了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

  【釋義】

  “仁”是儒家學説的思想核心,道家亦講求“仁”,這是儒、道思想契合之處。但儒家所説的“仁”主要是對人而言,莊子的“齊物論”則將“仁”推及萬物:“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莊子天下》)主張“愛人利物之謂仁”。把“仁”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拓展,不僅要“愛人”,而且還要“利物”。所謂“利物”,即要愛護自然界所有生命物質和非生命物質,充分體現了道家人與自然和諧、“天人合一”的思想。

  【解讀】

  “愛人利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得到充分彰顯。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中國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統攬全局、果斷決策,為中國人民抗擊疫情堅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瞭方向。黨中央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使命擔當,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切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惜經濟出現短期“停擺”,不惜財政面臨巨大壓力,也要集中一切資源、想盡一切辦法,全力抗擊疫情。在全國範圍調集最優秀的醫生、最先進的設備、最急需的資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過程中不遺漏一個感染者,不放棄每一位病患,實現“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應檢盡檢、應隔盡隔”,從出生僅30多個小時的嬰兒到年過百歲的老人,救治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回溯抗疫歷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國抗疫的鮮明底色,盡最大努力挽救生命是中國社會的普遍共識。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掌舵領航下,中國創造了無數生命奇跡,取得了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14億中國人民同舟共濟、並肩戰鬥、共克時艱,用實際行動書寫了人類與重大傳染性疾病鬥爭的偉大篇章。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戰勝這次疫情,給我們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國人民。”“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只要緊緊依靠人民,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一個珍視人民的國家必將興旺發達,一個為人民謀幸福的政黨必將基業長青。

[責任編輯:王博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