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對偽劣化粧品就得“一鍋端”!

2021-02-02 11:19: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一起消費者使用“爆款”美白霜險毀容引發的投訴,牽出了波詭雲譎的偽劣化粧品故事。據澎湃新聞報道,近日,浙江臨海市警方會同市場監管部門輾轉浙江、重慶、廣州、黑龍江等地,行程十多萬公里,打掉了一個以伍家兩姐妹為首的重大生産、銷售偽劣化粧品團夥,斬斷了一條集生産、包裝、銷售為一體的産業鏈條,涉案金額3000多萬元。

  在查扣物品時民警發現,這些美白美容霜的生産地竟然在一處廢棄的公廁,現場雜亂地堆放著化粧品原料、銹跡斑斑的灌裝工具等,還散發著陣陣惡臭。誰能想,就是這樣不堪的生産場景,卻隱藏著一個暴利的非法産業!

  原本經營正規化粧品網店卻生意慘澹的包某瓊,通過誇大美容霜功效,發送虛假廣告等方式售賣汞含量超標7000多倍的“瓊曼”“豪曼”美白霜,實現了生意火爆;伍某潔夫婦通過生産、銷售偽劣美白霜,僅兩年就收入上千萬。低成本、高收入,偽劣化粧品儼然成為不良奸商的“搖錢樹”,而在這背後,卻是一個個消費者在花著高價錢透支著寶貴的健康。

  偽劣化粧品興風作浪,是可忍孰不可忍。那麼,這些偽劣化粧品又何以能有市場?不可否認,部分美容院和網店是銷售偽劣化粧品的“神秘王國”。在這些觸碰經營底線的美容院裏,他們可以宣稱這些化粧品有神奇療效,説得天上少有,地下難尋,將其裝在私家容器裏銷售;在網上,他們可以銷售到全國各地,讓這些擺不上臺面的三無産品成為速效而昂貴的“尖貨”。可以見得,這些美容院和網店是偽劣化粧品的“重災區”,也應是相關部門強化常態監管、加強重點監視的關鍵區域。

  值得一提的是,祛斑霜、美白霜等效果立竿見影的護膚品,往往汞含量極高,不可能通過合法途徑銷售。這些偽劣産品能在美容院和網上找到“溫席”,這和冒險求美的消費者不無關係。一款汞含量超標7000多倍的美容霜背後,違法者的道德良心理當譴責,但消費者也應自省,對所謂“立竿見影”的護膚品還應少一些迷信,多一些謹慎。

  當然,相關職能部門也應反思監管的缺位與失責。“瓊曼”“豪曼”品牌美容霜沒有特殊化粧品批准文號,包某煥卻從2014年開始銷售,到2020年9月才被抓獲;伍某潔夫婦早在2010年就註冊全昱潔系列化粧品許可證,卻一直“挂羊頭賣狗肉”銷售著“瓊曼”“豪曼”美容霜。偽劣化粧品能一而再、再而三逍遙法外,黑色産業鏈的形成,火爆生意的背後,暴露出監管環節的缺失。

  目前,辦案民警仍在積極對接廣州、哈爾濱警方,以更大範圍肅清生産銷售偽劣化粧品的源頭。只是,偽劣化粧品之亂,何止于“瓊曼”“豪曼”美白霜?于監管部門來説,還應以此為鑒,加強對美容産品的抽查力度和網路監管,多一些這樣順藤摸瓜,多一些這樣的“一鍋端”,或才能剷除偽劣化粧品滋生的土壤,維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胡輝)

[責任編輯: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