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春走基層】安康,懷揣夢想的村莊

2021-01-26 10:18:00
來源:青海日報
字號

  蔡庚銀家女兒、兒媳正忙著包餃子。

  村裏筆直的柏油路四通八達。馬振東攝

  農曆“臘八”節,慣常寒風凜冽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在氣溫上升中迎來了回暖,這塊土地上的人們開始等候“春天”的臨近。

  1月20日午後,記者乘車出德令哈市西行,路旁田野裏的積雪正在消融,順著一條嶄新的柏油路我們走進柯魯柯鎮的安康村。

  “這條通村公路是咱村去年十一月剛修起來的,一水兒的柏油路直接修到了村民家門口。”剛一進村,村黨支部書記周統壽就迫不及待地向我們介紹這條新路。

  “此前村裏的這條路,因為臟亂差成了壓在鄉親們心頭上的一塊病!”周統壽至今説起早些年村裏這條泥水肆流的土路仍然直搖頭。

  “後來村裏修了水泥硬化路,可咱們安康村屬於鹽鹼地,沒幾年功夫硬化路又變得坑坑洼洼。現在好了,柏油路鋪到了各家各戶的院門外,鄉親們心上的石頭算是落了地。”周統壽説,去年州市下撥的交通建設資金600余萬元給村裏修了7.4公里的柏油路,這條路不僅帶起了村裏整體環境的改善,也方便了村民生産生活。

  “要説修成這條路,得到實惠最多的可能就數我了!”作為村裏唯一的“商業中心”,開在這裡的“忠福商店”的“老闆”李忠福笑著説道。

  李忠福的商店貨物都是從德令哈市區進貨,可批發商一聽是往安康村送貨,每次頭搖得都像撥浪鼓,原因就是因為以前這條路送一趟貨大費週折——“送不了,送不了,你們那的路也太難走了!”

  沒辦法,李忠福每次都得求爺爺告奶奶地懇求批發商,實在沒辦法還得自己騎著三輪摩托去市裏進貨。

  “去年三月,從市裏進貨了一批雞蛋,到了家打開一看,一車雞蛋顛碎了一大半!”因為村裏修了這條新路,李忠福打心裏感覺到日子在腳下重新起步。

  來到村民吉成彪家,吉成彪不是先往客廳讓,而是領著大家先“瞅一把”他家的廁所。

  “咋樣?抽水馬桶裝上了不説,我還裝了熱水器,24小時的熱水,隨開隨用!”得益於和修路同時進行的污水管網改造,吉成彪家裏進行了一場“廁所革命”。

  “以前的旱廁就是一個土坑兩塊磚,三尺土墻圍四邊,冬天冷得蹲不住,夏天熏得沒法進,為了遮氣味就用煤灰或者沙土覆蓋一下。若是起風了,一不小心還被吹得灰頭土臉。”周統壽説,現在日子好了,家家戶戶都想填了旱廁改水廁,隨著村裏公共設施的健全完善,村民們以前想辦卻辦不成的事兒在今天都變成了現實。

  “管網改造完短短兩個月,村裏就有23戶完成了廁所改造,等不到明年夏天,咱村家家戶戶就都能告別旱廁了。”

  安康村眼下正在寒冷的冬季熱火朝天地進行一場“廁所革命”,讓人感受到,其背後所折射的是群眾生産生活點點滴滴的變遷,都與身處的時代進步息息相關。

  來到村裏的老黨員蔡庚銀家,一家老少正在忙活著包餃子。“俗話説,過了臘八就是年,今天一家人圍在一起包餃子就跟提前過年一樣。”眼前的其樂融融,讓蔡庚銀的晚年活得很滋潤。

  安康村屬於移民村,1993年由當時的海東地區搬遷而來,蔡庚銀一家就是當時搬遷至此。

  “當時老家的腦山裏實在是太窮了,為了奔個好日子,鄉親們才搬遷到這兒。可到這兒一看鄉親們都傻了眼。”蔡庚銀説,剛剛搬遷至此的時候,好些人都住在農場的職工宿舍,不少人還住過“地窩子”,屋頂上鋪的都是草,晚上躺在床上甚至能看見天上的星星。

  “除了住的,吃水也是個難題,當時村東頭有個大積水坑,吃的水都是那裏面的,後來村裏才有了水井,家家戶戶吃水都得排著隊去打水。”今年72歲的蔡庚銀當年正是家裏的頂梁柱,吃水挑水全靠他一個人。

  當時的日子有多困難,就越能體會到現在的日子有多甜。周統壽介紹,通過黨政軍企共建、電力扶貧、美麗鄉村建設等數不清的好政策,如今的安康村吃水用電早就不是難題,日子整個變了樣。

  走出蔡庚銀家已是傍晚,蔡庚銀扯著我的手説:“嘗嘗剛出鍋的餃子吧!”告別了挽留,夕陽的余暉照射著村莊,顯現出濃濃的暖意。(馬振東)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