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河南鄲城高效率利用扶貧資金

2021-01-10 15:2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訊(記者王偉)寒冬時節,河南省鄲城縣白馬鎮王河口村村民王世宏駕駛農用“小四輪”行駛在新修的田間水泥路上,準備給自家的7畝半小麥澆過冬水。望著無邊的麥田,王世宏喜悅之情不勝言表:“澆好小麥過冬水,立春漫過老鴰腿。來年小麥定能大豐收。”王世宏家位於“一腳踏兩省,雞鳴聽三縣”的豫皖交界處,村子裏1100畝耕地在界河南岸的安徽太和縣境內。“界河上的橋坍塌多年,農機無法過河,肥料種子都靠人背肩扛,農産品賣不上價。”

  在脫貧攻堅過程中,鄲城縣投入370萬元,修起了扶貧橋和扶貧路。“橋通了路通了,去年秋季俺家7畝半高澱粉紅薯大豐收,我用四輪車把紅薯運到鄲城工業園區的天豫薯業公司,每斤多賣4分錢,這一季就多收入3200多元錢。”王世宏告訴記者。

  説起王世宏的脫貧故事,鄲城縣財政局局長張振新介紹説:“王河口村原來只有水利局農田打井配套的資金,沒有修橋修路的計劃,之所以有這樣的轉變,主要得益於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集中使用。”

  作為大別山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重點縣,鄲城縣積極探索“多個渠道引水,一個龍頭放水”的涉農資金整合機制,統籌投入脫貧攻堅。張振新介紹,自2016年以來,鄲城縣共整合涉農資金25億元,投向最急需的地方,為支援打贏脫貧攻堅戰備足了“糧草”。

  鄲城縣財政局項目辦主任楊菲介紹,自2016年以來,該縣統籌整合涉農資金,用於農村危房改造資金10042.82萬元,讓6272戶貧困戶“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投資9.58億元,修建扶貧道路1599公里,行政村通班車率達100%;投資8997萬元,新建鄉村扶貧車間132個,帶動企業個人自建車間114個,落地製衣、製鞋、制傘、電玩、編織等項目246個,形成了“縣有總廠、鄉有車間、村有站點”的模式。如今全縣488個行政村舊貌換新顏,農村危房實現階段性清零,農村垃圾實現全面治理,貧困村硬化道路實現“五通”,安全飲水到人全覆蓋,文化廣場到村全覆蓋,一個個貧困村變身脫貧致富模範村。

  “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有效解決了以往多頭管理、交叉重復、使用分散等問題,使涉農資金‘擰成一股繩’集中使用,實現了效益最大化。”鄲城縣縣長李全林説。

[責任編輯:馬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