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智慧"教育産品家長不買賬 K12賽道燒出來的"假繁榮"

2021-01-04 11:14:00
來源:未來網
字號

  未來網北京1月2日電(記者 聶菲)"2020年,K12線上教育是在資本的過熱的情況下,燒出來的'假繁榮',是有很多弊端的,商業模式有問題,廣告投放處於盲打狀態……"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培專委副理事長俞勇表示,現在的K12賽道,資本投資過剩,廣告投入過剩,但技術創新卻不到位,線上産品沒有實質性解決學生的剛需問題,企業也沒有潛下心來去提高教學水準和服務。

  2020年是K12賽道的轉折之年。賽道進入深水區,馬太效應加劇,遭遇洗牌式調整。"一半是火焰":頭部成為資本寵兒,猿輔導、作業幫等頻獲大額融資,"巨頭拉鋸戰"一直在上演;"一半是海水":腰部及以下機構身處洗牌期,迎來整合併購浪潮,海風教育、優勝教育等黯然離場。

  在教育行業大額融資、加劇洗牌的大背景下,記者發現,K12賽道教育産品研發仍停留在表層,産品多是輔助完成教學的功能性應用,許多號稱"智慧"的教育産品並不智慧,真正能夠提供完整智慧教學的解決方案寥寥無幾。

  K12賽道的教育軟硬體産品尚處"低智慧"

  "'停課不停學'期間,給上六年級的孩子買了智慧音箱和平板,來進行線上學習。但孩子用平板當計算器來算數學題,沒有任何思考的過程就能得出答案。智慧音箱並不智慧,跟手機智慧助手沒有太大區別,都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來自洛陽的家長李女士告訴未來網記者。

  2020年疫情的到來,突然暴增的線上學習需求帶火了教育軟硬體,許多AI+教育産品涌入K12賽道。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2016-2020年這五年間,教育行業近5成的專利都來自於線上教育相關企業。

  前不久,老牌K12教培機構好未來,開發了拍照搜題工具類産品"題拍拍",然而以拍照搜題起家的作業幫、猿輔導早已有同類型的産品。

  公開資料顯示,"題拍拍"是一款應用人工智慧技術的工具類産品,學生用手機APP對題目拍照,APP識別後自動匹配題庫中的題目,並給出答案和解析過程。

  21世紀經濟報道曾報道,錯誤答案在題拍拍等拍照搜題APP中大量存在,數學之外科目的開放性題目的解答品質也令人堪憂。

  不少家長也頻頻訴苦,"孩子直接使用拍照搜題類APP搜索題目,難以抵住答案的誘惑,直接照抄,沒有思考的過程,平時學的好,考試卻傻了眼。"

  字節跳動、網易有道等網際網路廠商,也以平板、點讀筆、詞典筆等智慧硬體迅速切入教育市場。值得注意的是,在激烈地市場競爭下,這些網際網路廠商並未利用好先天的技術和流量優勢在教育領域創造出新品類,多為同質化産品。

  網易有道分別在去年8月和今年12月發佈智慧學習硬體産品有道詞典筆2.0、3.0。實際上,搜狗、漢王等至少十幾個品牌都在做詞典筆相關産品。

  10月底,字節跳動發佈智慧教育硬體"大力智慧作業燈",切入家庭教育場景,家長通過與孩子視頻來批改、輔導作業。

  藍鯨教育對"大力智慧作業燈"進行了測評報道,孩子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遇到大量詞彙查詢,通過語音、手指進行查詞的效率並不是很高。

  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張傑夫看來,目前市場上許多宣揚的 AI 教育産品採用的實際是電腦技術,還算不上智慧技術,或者只能算是"低智慧"。

  "其實,許多人在投入,許多人都在搞教育,在為教培行業賦能,但産品研發仍停留在表層,並未深耕教育的難點痛點。雖然有很多網際網路前沿的技術應用線上上教育上,但同質化的産品太多,並沒有給學生和家長帶來滿意度。"俞勇告訴未來網記者。

  俞勇補充道,現在涌入教育行業的網際網路機構更應該去思考,自己的優勢就是流量和平臺,那麼自己入局教育,到底是要做教育還是做商業,不要只是打著教育熱的旗號,進來撈一桶金。

  機構深陷"上癮式引流","智慧"教育産品裏運用了多少科技?

  在資本青睞、企業大額融資的背景之下,記者注意到,K12教培機構的産品研發費用遠遠小于行銷費用,企業已經把重心放在行銷投放之上,以期下一輪融資。

  "由於行業的惡性競爭,教培機構已經偏離市場軌跡,沒有把投放用在教育産品上,而是用到佔有市場上,都在爭廣告投放的份額,反而侵害了教育的價值。"教育界資深財務專家譚海忠坦言。

  記者發現,以跟誰學和網易有道為例,跟誰學2020財年 Q3最新財報中指出,其研發費用僅為2.2億元。而跟誰學的銷售費用高達20.56億元,超出研發費用18億元。網易有道發佈的2020財年Q3財報顯示,其行銷費用達到11.48億元,同比增長396.99%;而研發費用僅為1.21億元人民幣。

  作業幫、猿輔導今年在教育硬體方面押注不算太大,還是以錯題列印機為主。但融資動作頻頻。今年,猿輔導已經確認的融資金額超過35億美元,估值超170億美元。作業幫今年僅融資兩輪,累計融資金額也高達23.5億美元。

  "要想知道一個企業的健康程度,就要看這個企業把錢投在哪,到底是産品跑得快還是市場跑得快。"譚海忠稱,其實,現在大部分教培機構已經深陷"上癮式引流"之中,已經無暇顧及教育産品的完美度。

  早在2017 年,國務院就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在提及"智慧教育"時要求"要利用智慧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改革,構建包含智慧學習、互動式學習的新型教育體系。""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環境,提供精準推送的教育服務,實現日常教育和終身教育定制化"。

  教育部也已啟動實施教育資訊化2.0行動計劃,大力發展"網際網路+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階段,在擴大數字教育資源覆蓋面、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提升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目前,教育創新、教育智慧化迫在眉睫,教育機構和網際網路廠商也應審時度勢,把重點放在教學産品和教育效果上,做好教育産品和服務轉型。

  由此,譚海忠感嘆,如果機構不實現真正的産品升級和研發,資本砸再多的錢,産品本身沒有意義,最後只能變成軍備競賽,大家都靠燒錢活著,到底能夠燒到多久才能夠實現盈利,才能靠真正滿足客戶需求來達到企業自己的生存點。

  專家:須達成技術創新、産品創新和服務創新的良性迴圈

  "教培機構做教育創新一定要回到教育的本源上來。"譚海忠認為,在教育領域深耕多年的教育機構如果有足夠的規模體量,更應該承擔責任去進行産品研發和創新。此類教育機構有穩定的客戶群體,知道客戶的需求在哪,産品研發成功的幾率也會比較大。

  更重要的是,"教育機構一定要做好行業的'孵化器',參與投資的産品要找準方向,來進行技術革新。"譚海忠補充道,大數據分析演算法等技術能夠為教育賦能,但教育本身從來沒有改變過,要時刻把教育本身放在"主語"地位,如果過於強調"定語",企業做教育就會有跑偏的可能。

  "現在不管做廣告投入,還是市場研發,先要搞清楚市場的剛需是什麼?滿足用戶的剛需才會有市場銷路。"在俞勇看來,現在的線上教育還是一種格式化的教育,沒有溫度感,沒有儀式感,沒有關愛,也未做到個性化教育,應積極進行教育創新。

  俞勇認為,"教培機構首先要做到思路創新。企業要先思考,要不要做良心工程?要在哪個賽道上為中華民族的教育事業做出工作?針對個人的核心競爭力,要在哪個賽道上進行奔跑和創新?"

  "其次是道路創新,機構選定了一條賽道,就要在賽道上生根。"俞勇稱,創新來自於教培機構教學內容的升級和服務水準的升級,同時,需要借助各種教學管理軟體等技術,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給學生和家長帶來滿意度。

  最後,教培機構在創新之前要進行"企業體檢",即"望聞問切",找到自己的漏洞和核心競爭力,給自身帶來最少的沉沒成本。降低機構的沉沒成本,才能贏得利潤,來進行人才創新、技術創新、産品創新和服務創新,達到良性迴圈。

  "網際網路廠商也要知道,流量是在流動的,只是虛擬財産,並非私有財産。"俞勇稱,在資本的大框架中,總資産包括固定資産、流動資産和無形資産,機構的無形資産是由商譽度和美譽度構成的,要想提高自己的美譽度,就要紮下心來做教學研究,不斷的提高教學品質和服務水準,才能給機構帶來美譽度,才能給機構的無形資産和IP增值,這就是核心競爭力。

  此外,俞勇建議投資者在進行教育投資時,要先做好市場調研,找到剛需和核心競爭力,再去投資,否則的話一定是一地雞毛。

[責任編輯: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