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奔跑中,日子就此改變——獻給2020年戰貧路上的你

2020-12-28 17:52: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2020年,中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這一年,曾經的貧困群眾在致富道路上奮力奔跑。

  這一年,奮戰在扶貧一線的人們把汗水灑在鄉間。

  新冠肺炎疫情和各種自然災害阻擋不了前進的腳步。

  2021年,他們將在鄉村振興的新征途上繼續前行!

  她本是天上“飛”的空姐,卻選擇紮根家鄉賣石榴。

  “95後”姑娘何爽的家鄉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會理縣,冬暖夏溫,山地綿延,擁有獨特砂石紅土,石榴種植面積約佔全國四分之一。

  2017年,何爽看好當時水果電商崛起的機會,隨即從東航辭職。“空姐雖是一份體面的工作,但我更想擁有自己的事業。”她説。

  回鄉創業起步並不順利。她一度撞上“新手墻”,銷量不溫不火。直到2019年,何爽開始為電商平臺拼多多供貨,當年石榴上市季的供貨量達70萬單、銷售額超3000萬元,終於打開了電商市場的大門。

  會理縣有40萬畝石榴果園,95%以上都是農戶自主種植,抗風險能力弱。在他們眼裏,種石榴靠天吃飯,“從金沙江吹來一陣江風,一半果子都會被打落。”

  這一年,鄒文華家種了20畝石榴,其中10畝軟籽石榴一股腦賣給了何爽。“如果擱往年,石榴真有可能爛在地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首批石榴價格下跌,但線上訂單卻令人充滿信心。何爽説,今年日均訂單量遠超去年,銷售額保守估計有4000萬元左右。

  何爽不僅帶動當地農民脫貧增收,還一直資助當地貧困學子。“我的心願是將大涼山的石榴賣到更多人的餐桌,也讓更多孩子有機會走出大山。”她説。

  他沒有雙腿,卻從未放棄致富路上的“奔跑”。

  丁轉成,河南省嵩縣城關鎮王莊村農民,因患有先天性脊柱裂,不會直立行走,從小被父母拋棄,也被多家轉來轉去,直到這個村的村民丁金栓撿到他,取名“轉成”,意思是到這了就算“成了”。

  一晃29年,老丁終身未娶,沒有血緣關係的父子倆相依為命。眼看養父年紀越來越大,自己外出打工屢屢碰壁,小丁琢磨著在家養雞,靠雙手致富。

  “我想通過努力給我爸一個美好的晚年。”丁轉成説。

  2017年底,在社會各界幫助下,小丁買了2000隻雞苗。沒想到由於缺乏經驗,3個月後最大的還不足一斤;2019年,由於圈舍夜寒,上千隻雞苗幾乎全部凍死。

  2020年,小丁終於成功了——活了5000隻土雞。

  “去年只養活了一隻雞,今年是養得最好的一次,很滿足。”小丁説。

  憑藉著一股子韌勁,小丁學會了騎三輪摩托去縣城做買賣,還通過網路把自家的雞和雞蛋賣到廣東、四川、湖南多地。

  “明年願望是帶著我爸去北京看天安門。”小丁説完,父子倆對著笑開了。

  從貧困戶到種糧大戶,他始終在和時間“賽跑”。

  梁浩,湖南省汨羅市羅江鎮群英村種糧大戶,承包了130多畝水稻田,早稻、晚稻、中稻,從年初忙到年尾。

  2020年受南方極端天氣影響,他一度遭遇艱難時刻。從年初“倒春寒”到九、十月“寒露風”,水稻生産接連遭遇低溫連陰雨,早稻、晚稻接連出現爛種、倒伏等意外情況。

  “幸虧有政府和農技站技術人員多次到府指導,教我們抗擊寒露風,讓我們損失減到最低。”他説。

  陽光總在風雨後。6年前,梁浩因父母重病需要照顧而回鄉務農,不僅讓一家人如願脫貧,還成了村裏種糧大戶。

  年底,梁浩共收成10余萬斤,總利潤也超過7萬餘元。“今年最高興的事就是稻穀收完以後價格上漲,收入多。”梁浩喜上眉梢。

  農業看天吃飯,但也事在人為。和天氣賽跑、和時間賽跑,梁浩帶著鄉親們一刻也不閒。

  “把水渠修好,明年放水比較通暢,為來年的豐收做一個準備。”梁浩又忙活了起來。

  問及明年期盼,梁浩不假思索:“我希望明年風調雨順,有個好收成,可以蓋個大房子。”

  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他把論文寫在怒江峽谷岸。

  李進學,雲南省農科院熱經所黨委書記,2019年初挂職擔任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老窩鎮黨委副書記,村民親切叫他李博士。

  現在村民們都説,“種植柑橘,一定要聽李博士的。”可當初卻讓李博士碰了一鼻子灰。

  老窩鎮老窩村位於怒江大峽谷內,山坡陡,土層薄,耕地支離破碎,“春撒一片坡,秋收一籮筐”曾是當地真實寫照。

  柑橘研究出身的李進學很快發現,當地氣候適合種植柑橘,且有種植傳統,只是缺乏科學管理和技術支撐難以産生效益。

  科學種植,説得不容易,幹起來更難。

  李進學回憶,教村民剪枝技術,剛一修剪,村民急了,這橘樹好不容易長大個了,怎麼要剪呢?更別説施肥、病蟲害防治、灌溉等,老百姓都聽不進去。

  老百姓講實際,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為了提高村民種植柑橘積極性,李進學籌集40萬元,率先開展30畝示範種植,經過3個月就發展到80畝。

  2019年,在李進學帶領下,老窩村以132戶建檔立卡戶為主體成立了橘櫞種植扶貧專業合作社,利用社會資金和政府配套資金把種植面積擴大到300多畝。

  “最艱難也是最高興的事,是培養了一大批新農人。”李進學説,“我們構建了有效的運營模式,未來打算發展到上萬畝。”

  2020年,合作社在300畝橘園套種菊花,果園也是“花海”,周邊開起了農家樂。

  “我們脫貧了,但更值得高興的是,老百姓找到了穩定可持續的産業發展之路。”李進學説。

[責任編輯:樊繼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