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青島老城區推進“智慧”垃圾分類

2020-11-28 10:1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對標國內先進城市,從最基層入手,採用最先進技術,通過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方式,引進市場競爭機制,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走出一條老城區“智慧”垃圾分類創新路。

  “老城區垃圾分類的痛點和難點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城區設施不完善,但高密度人口産生的垃圾數量大,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勢在必行;二是老城區居民以中老年人和外來務工的新市民為主,環保意識相對淡薄,有的居民對垃圾分類還有抵觸情緒。”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委書記張新竹告訴記者,對此,市北區對標國內先進城市,通過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引進市場競爭機制,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成立了由交運集團(青島)有限公司、市北區北潔環衛公司、深圳市粵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參股的混改企業——交運北潔(青島)環境有限公司參與垃圾分類運營,走出了一條老城區“智慧”垃圾分類創新之路。

  從最基層入手

  早上6點半,家住市北區鎮江路街道東仲社區的居民韓英準時來到樓下的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她先將手裏裝有廚余垃圾的袋子打開,將廚余垃圾倒入綠色的塑膠收集容器中,再將塑膠袋投入灰色的其他垃圾收集容器中。韓英還拿了一包舊衣物,她使用自己的智慧IC卡開啟智慧回收箱,將衣物投入回收箱,回收箱顯示屏隨即顯示出她此次投放的織物重量和所獲得的獎勵金額。

  “市北區的居民小區以開放式樓院為主,東仲社區就是比較典型的開放式老舊樓院。只要我們把東仲社區的垃圾分類工作做好,老城區的垃圾分類工作就有了可複製的解決方法。”市北區城市管理局垃圾分類管理中心主任劉冉介紹,東仲社區的老舊樓院每個單元出入口都擺放了垃圾桶,由於沒有物業公司管理和清洗,垃圾桶常散發出難聞的氣味。為此,市北區城市管理局召集鎮江路街道辦事處、東仲社區和交運北潔(青島)環境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多次討論,最後決定採用科技引領、積分獎勵的方案,在東仲社區北仲路73號設置垃圾集中投放點,打造開放式樓院垃圾分類示範區,對附近約600戶居民實施撤桶並點和垃圾集中投放。“集中投放點配置了最先進的智慧回收箱收集可回收物,居民投放可回收物可獲積分獎勵,以此激勵居民參與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還配置有專用有害回收箱以及全新、密封性好的塑膠容器收集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並安裝了洗手池,配備了兩名分類指導員,全天候指導居民垃圾分類投放,對現場衛生進行管理。”交運北潔(青島)環境有限公司董事長羅惠軍説。

  “實行垃圾分類之後,我們小區的蚊蟲減少了,環境變美了,居民們都切身體會到了垃圾分類帶來的好處。”韓英説。

  用最先進技術

  居民分類投放習慣難以養成、廚余垃圾異味大,政府監管難以形成閉環……這是各地在推行垃圾分類過程中普遍遇到的難題。

  市北區運用“五新”理念打造了“物聯網+智慧分類平臺”用於垃圾分類,形成了集垃圾分類宣傳、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監管全智慧化的完整閉環,既有效調動了居民的積極性,又節省了政府在垃圾分類宣傳、監管等方面的成本。

  據了解,“五新”理念是指新服務、新技術、新能源、新金融、新製造。智慧回收箱能實現人機對話,替代人工進行宣傳,體現新服務;系統搭載聲音識別、圖像識別等技術,體現新技術;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數據採集、分析、決策、分享等大數據功能,體現新能源;系統搭載線上商城和線下商戶聯盟,實現居民獎勵積分線上、線下消費綜合體驗,體現新金融;設備能承受零下40攝氏度至70攝氏度的溫差範圍,採用太陽能供電,體現新製造。“我們開發的智慧垃圾分類平臺和智慧回收設備擁有3項發明專利和100余項實用新型專利,可以保證10萬戶居民同時上線。”為市北區智慧垃圾分類平臺提供技術支援的深圳市粵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江説。

  記者在大山寶城物業小區垃圾集中投放點看到,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桶能通過感應自動開蓋,系統對居民投放的廚余垃圾現場評分,分類合格的居民獲得積分獎勵。同時,通過廚余垃圾處理機現場處理,廚余垃圾能夠實現自産自清,可減量達85%以上。處理産生的有機肥用於小區居民種植綠化,整個過程無異味。“垃圾桶能自動開蓋,廚余垃圾分好了還有獎勵,現在我們小區的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都很高。”大山寶城物業經理王珍瑄説。

  “利用可回收物産生的利潤反補居民垃圾分類投放,無需政府財政出資,這是我們運營上的一大創新。”羅惠軍説。

  在市北區城市管理局智慧平臺演播大廳,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該系統的雲端數據平臺。進入平臺查詢,各類垃圾的日統計、月統計數據一目了然,回收設備是否滿載、收運車輛所處位置在大螢幕上一一顯示,處於實時監控狀態。據工作人員介紹,滿載的智慧回收箱將自動發出警報,“呼喚”收運車來回收。還能自動形成決策圖表,對居民的投放正確率和參與率進行分析,並對回收物品的銷售情況進行追蹤和統計,為政府制定生活垃圾減量目標和方案提供數據支援。

  行最有效措施

  “為幫助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習慣,我們採取積分獎勵方式激勵居民。”市北區城市管理局副局長鄭樹明告訴記者,市北區安裝了250套智慧回收箱,居民可通過手機APP、智慧IC卡、人臉識別等任何一種方式開啟智慧回收箱,智慧回收箱能對居民分類投放的各類可回收物自動稱重、計算積分,計入居民的綠色賬戶作為獎勵,居民獲得的積分可在禮品兌換機上兌換禮品,在網上商城購物,在指定消費點刷卡消費,也可以提取現金。“這種激勵機制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居民的生活習慣。”鄭樹明説。

  “區裏還依據《青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對居民開展宣傳、教育,實行強制分類,對不執行垃圾分類的居民進行批評教育,重者加以處罰。”市北區城市管理局局長王傳勇説。

  據了解,市北區提出了打造“四個一”示範工程,即在全區每個街道至少打造一個集中投放點作為示範區;全區打造一條宣傳示範路線;每條街道打造三至四個示範小區形成一片;全區所有街道全部打造成達標街道形成一面。截至目前,市北區已根據不同的社區環境打造了7類不同模式的集中投放點,分別是:開放式樓院模式、商住樓院模式、封閉小區一般模式、封閉小區中高端模式、四新智慧平臺模式、五新智慧平臺模式和公共區域模式,這7類模式涵蓋市北區所有社區類型,各社區可因地制宜,選擇不同的模式進行複製和推廣。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