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決勝2020】寧夏旱天嶺村:養牛摘窮帽,小康路上一個不能少

2020-11-25 15:1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旱天嶺村55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全部脫貧。(台灣網 李寧 攝)

  台灣網11月25日寧夏訊 (記者 李寧)“以前生活不行得很,各方面都困難,現在好了。過去想吃點肉吃不著,現在不敢多吃肉。”説起今夕生活變化,今年58歲的旱天嶺村民馬志保感慨甚多。

  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同心縣河西鎮旱天嶺村是個移民搬遷村,位於“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腹地,地勢崎嶇、溝壑縱橫、十年九旱。全村戶籍人口959戶3135人,其中建檔立卡戶551戶1891人,屬於自治區確定的深度貧困村和掛牌督戰村。

  “以前喝的是溝裏收集的雨水,住的是窯洞,娃娃上學要翻過兩個大溝,手都凍腫了……”旱天嶺村黨支部書記丁建華回憶起搬遷之前的生活,仍然很揪心。

  馬志保還記得,從老旱天嶺搬來之前,自己哥仨和老母親住的是兩間土坯房、兩個土窯洞。

  2012年,村民搬遷下山,逐步解決了住房、飲水、上學等基本生産生活問題,慢慢在這裡紮下了根。基本生活問題解決了,如何擺脫貧困、過上富裕的生活?

  旱天嶺村通過養牛慢慢找到了發展之路。

  2017年開始,中央定點幫扶單位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對旱天嶺建檔立卡戶以“以獎代補”的形式幫扶,貧困戶每養一頭牛,就補助2000塊錢;2018年,自治區人大拿出50萬元補短板,對沒有享受到中核集團養牛補助的,每戶每頭牛補貼3000塊錢。此外,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還為建檔立卡戶每家每年補助8000-12000元,養牛、養羊、種地、務工均有補貼。種種鼓勵政策極大提高了貧困戶養牛的積極性。

2019年,馬志保家靠養牛純收入達到十二三萬塊錢。(台灣網 李寧 攝)

  馬志保回憶,剛搬來時基礎條件差,沒啥賺錢路子,在各級政府的幫助下,他開始嘗試養牛,第一年2頭,第二年5頭,到今年已經發展到30多頭。2019年,全家靠養牛純收入達到十二三萬塊錢。“以前生活不行得很,想吃點肉吃不著,現在為了身體健康,不敢多吃肉。這一切都要感謝國家的好政策。”馬志保説。

  要想帶動村民們整體脫貧致富,還要發展好村集體經濟。2019年,自治區人大辦公廳出資100萬、中核集團幫扶資金380萬、閩寧攜作資金200萬,其餘由縣裏牽頭整合各項扶貧資金投入,建立了標準化養牛場,今年出欄的肉牛純利潤達到150萬元以上。10月12日,旱天嶺村在養殖園區舉行村集體經濟分紅大會,村兩委拿出105萬元,按照每人平均300元標準,給本村所有戶籍人口實行分紅,實現了同心縣第一個村集體經濟分紅。

  如今,旱天嶺村肉牛養殖規模已從2014年的300頭左右發展至3300余頭,551戶貧困戶今年全部脫貧,村民每人平均收入達8000元。

丁建華榮獲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授予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台灣網 李寧 攝)

  “我們旱天嶺的人,90%已經富起來了。”丁建華驕傲地説,現在孩子們上學有了明亮的教室,村民們喝上了自來水,家家戶戶門口是硬化路,去年脫貧的村民今年一半都買上了轎車,“跟過去比是天地之差。”

  90%的人富起來了,剩下的10%怎麼辦呢?丁建華給出了六個字——“扶開工,送一程”。旱天嶺村集體經濟採用“361”的分紅模式,所有利潤提取30%用於合作社滾動發展,60%用於全體村民分紅,10%用於失能建檔立卡貧困戶或公益事業,如對於身體原因無法工作的貧困戶,以託管代養的方式,由合作社幫助養牛。

  10月17日,丁建華榮獲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授予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這個獎在丁建華心裏沉甸甸的,“獲獎心裏面特別高興,但也是一份擔當、責任。”丁建華表示,接下來,將按照總書記説的,在小康路上,旱天嶺村不能落下一個人,要帶領全村老百姓致富奔小康。(完)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