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寧夏同心縣:扶貧小車間 脫貧大作為

2018-08-14 16:54:00
來源:寧夏新聞網
字號

  

  第十四屆全國網路媒體寧夏行記者走近寧夏同心縣扶貧産業園。

  8月13日下午,第十四屆全國網路媒體寧夏行記者走進寧夏同心縣扶貧産業園。入駐該園區的企業設立扶貧車間,專門招收建檔立卡戶,讓更多的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脫貧。

  寧夏伊興羊絨製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企業2003年成立以來,年生産無毛絨500余噸,生産量佔同心的1/20,全國的1/30,世界1/30。實現年産值3.1億元,利稅2380萬元。目前正在致力於生産世界一流羊絨,與此同時,該企業也在努力為當地脫貧攻堅作貢獻,已吸納120個建檔立卡戶就業。在這裡工作的建檔立卡戶日均百元收入,收入最多的一個月拿到了6000元。

  

  最好的羊絨到底是啥樣,手感如何?記者們充滿好奇。

  走進寧夏大斌家紡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34歲的李玲正在用縫紉機加工褥子,其實她還是公司的廚師,僅做飯一個月就能收入2700元,再做點加工活,一個月能收入3000左右。而且,從公司騎電動自行車10分鐘就能到家,中午還能回家給3個孩子做飯。這樣的日子是她和家人在2014年搬出大山之前,所不敢想像的生活。

  大斌家紡是同心縣唯一家生産毛氈的企業,也是繼同心刺繡、剪紙、炕圍畫之後,又一個進入市場流通的民族特色工藝製品。近兩年,憑藉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公司與陜西、甘肅、青海、新疆、西藏等地簽訂了大量訂單,年産值最高達到9000多萬元。公司董事長馬小兵告訴記者:“我們公司的‘扶貧車間’招收的都是當地的移民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廠子的效益好了,工人們的收入自然就提高了。”

  馬小兵所説的“扶貧車間”是同心縣近兩年推行的一種新型勞務脫貧方式。政府通過建設扶貧産業園,利用政策紅利,扶持企業發展,同時,鼓勵企業建立“扶貧車間”,招收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成為産業工人。“在我們公司,建檔立卡戶就有30多人,佔到總用工的近一半,每人每月的工資在2800元到5000元。”馬小兵説,政府幫企業發展,企業也要承擔社會責任,幫助貧困戶解決就業難的問題。

  目前,同心扶貧産業園及中小企業創業孵化園入園企業已達33家,完成投資18億元,有15家企業投産,2017年實現工業産值近12億元,解決近1500人的就業,帶動600多戶家庭脫貧致富。(記者 楊洲 張靜 胡俊/文 祁瀛濤/圖)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