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上海,因科學而刷屏

2020-10-31 11:32: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屆論壇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為主題,採用線上視頻與線下出席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全球300多位科學家,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參會。圖為論壇上的“人類共同命運”科學對話。新華社記者 王翔攝

  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上海!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分佈在四大洲2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40位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200余位優秀青年科學家,將在3天的會期雲上相聚;130余場科學家獨立演講、70余場主題峰會,大部分活動將通過網路向公眾直播。

  史無前例的全球頂尖科學家聯動,造就一場疫情也阻礙不了的別開生面的科學盛宴。

  把科學分享給更多渴求的眼睛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邁克爾萊維特,克服疫情期間的種種困難,抵達上海,現場參加論壇;哈維阿爾特、安德烈亞蓋茲兩位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領銜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參會陣容。

  百位頂尖科學家雲端會聚,百場論壇活動精彩紛呈,共同探討“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這一永恒主題,同時立足於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致力青年成長三大任務,持續關注人類當前與未來面臨的科技挑戰,聚焦基礎科學和源頭創新,發佈最頂尖科技成果和思想理念,積極推動中外科學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合作與交流平臺。

  跨越疫情造成的重重困難,促成三屆論壇中頂尖科學家參與數量最多的一次論壇,如何、為何能做到這樣的增長?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上海中心執行理事長裘正義介紹,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係由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發起、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年度國際科學家論壇。

  裘正義告訴記者,三屆論壇是一個過程,第一屆的確是蠻難的,但是通過前面兩屆的鋪墊,科學界比較認同論壇,科學家們源源不斷把朋友拉進來,圈子快速增長很正常。現在科學中心是慢慢往東方轉移的,這是一個巨大的趨勢。這些科學家也有著對中國的認同,對上海的喜愛。因此,這屆論壇的最大特點就是在疫情的背景下,克服了種種困難,跨地域跨時區,把科學家聚合在一端,顯示了科學本身的力量和科學家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注,是“科學無國界”精神的有力實踐。

  把蛋糕再做大一點,把科學分享給更多渴求的眼睛。本屆論壇官方網站已正式上線,將提供71場活動、共計150小時的視頻直播和回放,打造永不落幕的雲上科學盛會。所有場次均向公眾免費開放。

  集聚“科學天團”的頂尖思想交鋒

  隨著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一場名副其實的科學馬拉鬆開跑。以參會科學家開放討論為最大特色的莫比烏斯論壇將貫穿會期3天,滿載100多位頂尖科學家大開的腦洞。

  人為什麼要睡覺?包括海爾兄弟在內,這個問題困擾過不少小朋友,同時也困擾著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邁克爾羅斯巴什,儘管他本人就是生物鐘揭秘者、晝夜節律研究的權威。“我認為這個問題是神經科學的一大挑戰,也是非常有趣的問題。落到實地來説,就是如何讓睡眠和晝夜節律更加有效。”

  生物基因大測序呼喚跨學科合作。2011年沃爾夫農業獎得主、“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負責人哈裏斯李文表示在自己的研究領域中,高品質基因組序列的數量非常有限。“因此,我們必須對所有生命進行排序,才能完全理解生命的起源,也才能更加明確對地球上的生命而言,未來應該是怎麼樣的。”

  奈米技術幫助人類變得更強。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本費林加希望能夠將奈米技術運用到人體上,建造微型的機器,幫助人類擁有更健康的身體。

  這是一群敢用科學撬動地球的人。這是一群能用智慧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人。

  議題設置上,第三屆論壇緊扣科學界和大眾關注的科學熱點,亮點頗多。

  面對仍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第三屆論壇特設病毒之戰——世界頂尖科學家病毒峰會,共話人類對抗病毒的持久戰役,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發表視頻演講,倡導科學抗疫、共同抗疫。“矽谷教父”、2017年圖靈獎得主約翰軒尼詩,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教授雷蒙德斯蒂文斯,諾華集團首席執行官萬思瀚,2015年阿爾伯尼醫學獎得主謝曉亮,分別就人工智慧、科學轉化、生物醫藥和疫情防控等熱門科學話題,發表主題演講。

  第三屆論壇還邀請多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把脈疫情中的全球經濟,展望全球經濟復蘇之途;緊隨國際科學研究前沿熱點,在量子科技、天體物理、人工智慧、新材料等領域均設置了系列峰會;設立世界頂尖科學家科學前沿話題講堂,邀請12個前沿科技領域的科學家,面向公眾介紹最新研究進展,暢談科學為人類帶來的福祉。

  “3天的時間遠遠不夠”

  論壇開幕當天,多項論壇成果集中發佈;舉行了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雲啟幕儀式;世界頂尖科學家發展基金會揭牌;上海交通大學與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上海世界頂尖科學家發展基金會是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重要成果之一。目前基金會設立項目聚焦4個方向:科學交流類項目、青年發展類項目、科研轉化類項目、科學教育類項目。為實現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這一重大平臺功能,為中國承接世界科學中心的向東遷移、實現從科技大國到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轉變,為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作出獨特貢獻。

  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位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內,是新片區國際創新協同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將與新片區戰略同頻共振,面向國家重特大需求,聚焦生物醫藥、人工智慧、整合電路、新能源、新材料、量子科學等世界科技前沿領域,將“最先一公里”優勢轉化為“最後一公里”的發展動能,將頂尖科學資源與醫院、學校等配套建設融合起來,打造最符合創新規律的空間載體。

  “時間不夠!”裘正義説,我們迫切地感覺到一個純粹的學術交流平臺是遠遠不夠的。在短短的3天內,哪怕科學家們連軸轉,也無法將科學家的思想全部留下來。上海需要頂尖科學家。我們要留住人,爭取能進一步帶出一流的隊伍。科學社區以及基金會的建設,有望把我們的思想有效轉化,來促進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很多好的項目、在論壇上比較熱點的課題,未來都可能落到社區裏進行一些實地研究。

  論壇打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國際科學交流平臺,對公眾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並形成了很多良性互動。羅傑科恩伯格在致辭中説:“上海促進國際科技交流、吸引全球頂尖人才的決心和行動力,令人印象深刻!願在推動科學事業發展、培育青年科學家等方面,進一步與上海加強合作交流,共同將美好願景變為現實。”

  科學家們説,上海是一座開放的城市,我們感受到了上海的魅力,對科學的尊重,對科學家的歡迎。在上海舉行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持續推進科創中心建設,為大家提供了極好的平臺,對中國的科技工作者來説,也是難得的良機。論壇的召開讓上海這座“世界城市”變得更有吸引力。上海充滿能量,是一座未來之城。

  (原標題《上海,因科學而刷屏》)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