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雙創”讓千年瓷都青春綻放

2020-10-31 11:1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圖① 景德鎮禦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我國唯一一處全面展示官窯陶瓷生産和文化資訊的公園。

  圖② 今年的“雲瓷博會”現場直播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

  圖③ 10月18日,2020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在江西景德鎮開幕。工作人員在瓷博會現場展示瓷板畫繪製技藝。 本報記者 王 晉攝

  江西景德鎮素有“千年瓷都”之美譽,憑藉著陶瓷業的興旺發展,這裡已經成為中國陶瓷文化創意和傳承的核心地帶。隨著去年《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正式印發,一年來景德鎮持續做強瓷博會品牌,培育陶瓷文化創意街區,扶持陶瓷文創企業,讓“千年瓷都”煥發青春活力。

  深秋時節,走進江西省景德鎮市禦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就像走入了時空隧道。一個個古窯坑、上億片古瓷片、精心修復的瓷器……這些文物無聲地訴説著“千年瓷都”的輝煌,這裡是明清兩代御用窯器的製造地,在我國陶瓷史上留下了珍貴的印記。

  走進景德鎮禦窯廠工坊,68歲的非遺傳承人張茂生正在為瓷器修胎。“這把壺叫‘公道壺’,如果只倒半壺水,一點兒都不漏。但如果你想加滿,就會漏得一點兒不剩。古人用這把壺教育世人不得貪心。怎麼樣,這技藝精巧吧?”張茂生一邊為經濟日報記者展示瓷壺,一邊講述優秀傳統技藝的傳承與創新。作為國家一級高級技師,他不僅能復原古人的創意,而且能根據客戶需求為瓷器造型,他設計的鳥巢、水立方、“中國館”等陶瓷工藝品被選定為特許禮品。

  古典與現代、傳承與創新就這樣交融在一起,讓景德鎮這座古老的瓷都迸發出新活力。去年8月28日,《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正式印發,一年時間過去,“千年瓷都”邁出了“雙創”新步伐。

  創新路上不停歇

  一年一度的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已成為陶瓷業的盛事。在這裡,各種陶瓷製品意趣盎然,各種新技藝、新創意匯聚一堂,各産瓷區攜手亮相,展現了行業發展的最新成果。

  前不久,2020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盛大開幕,在瓷博會現場,一幅長圖格外引人注目。這是一幅題為《碧海青花》的瓷板畫,10.02米長、0.9米高,繪製了100多個中外人物與挂滿風帆的鄭和船隊,生動再現了古絲綢之路場景。景德鎮景浮宮陶瓷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徐丹説,這是該公司開發的鈦纖藝瓷,畫的長度可根據需要延長,瓷板只有4毫米厚,有綠色環保、輕薄、規格大、耐腐蝕、耐高溫等優點。這家企業成立於2013年,其創新點一是坯體獲得了國家級專利;二是薄、環保、易上墻,産品含有長纖維以及鈦元素,硬度和韌性更強;三是高清噴墨彩印技術,採用八色通道噴墨,經過1200多攝氏度高溫燒制,永不褪色。

  您見過瓷地毯嗎?看上去像地毯、摸上去有纖維質感、走上去有地毯腳感,但材質卻是陶瓷,大大降低了後期清理成本。在景德鎮市名鎮天下陶瓷文化創意有限責任公司,100多個款式的瓷地毯讓人眼界大開。該公司董事長歐陽琦告訴記者,企業投入3000多萬元,經過5年研發,在業界率先自主研發製造出具有傳統纖維地毯紋理並有陶瓷物理質感的“陶瓷文創地毯”,引領了家居裝飾新風向。由於有特殊釉面處理,瓷器不再“冷冰冰”,瓷磚也擁有地毯毛料的纖維效果,取得了外觀設計專利與實用新型專利證書。歐陽琦充滿激情地説,“景德鎮是個神奇的城市,這裡的窯火千年未斷,也沒有歷史斷層。作為文創建陶行業擁有版權、專利的企業,我們要站在世界角度創新,期待名鎮瓷毯成為中國文化符號再次走向世界”。

  大眾創業熱力足

  入夜,景德鎮陶溪川陶瓷文化創意街區燈火輝煌。一個個小棚子下面,年輕的笑臉與充滿創意的瓷器共同演繹著“雙創”魅力。創意集市是陶溪川週末最吸引人的地方,這裡的瓷杯、瓷瓶、瓷胸針、瓷項鍊、瓷冰箱貼等小瓷器充滿奇思妙想。很多攤主是在讀或剛畢業的大學生,年輕創客活力四射。

  在一個攤位上,小拇指高的微型花瓶裏插著花,袖珍而可愛,小型拉坯機是製造這種袖珍瓷藝的機器。攤主王文化是安徽阜陽人,自稱“微陶老王”,他推廣的是指尖陶藝。“2008年,我從景德鎮陶瓷大學畢業後創業。瓷器做大不容易,做小也很難,小陶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開始只是自己做著玩,沒想到自己的作品在抖音、快手上火了,現在擁有了幾百萬粉絲。”王文化説,由於大型制陶機器不好攜帶,他就琢磨著用小馬達製作小型拉坯機,這樣可以讓小朋友學手工,很受市場歡迎,今年還獲得了第四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景德鎮賽區二等獎。如今,王文化在景德鎮安了家,他笑著説,“創業很開心,景德鎮的創業環境很好,既有補貼貸款,又有好的平臺,還有很多創業夥伴,我想堅守這份愛好一直做下去,傳承景德鎮的陶瓷文化”。

  景德鎮陶瓷文化旅遊發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子力告訴記者,陶溪川由老廠房改造而成,工業遺産變成了“雙創”空間、開放街區、文化創意街區。從2016年開業時的55個攤位到現在1.5萬個創客報名,每週都有近2000個攤位營業,這裡已成為“景漂”的創業樂園。“我們希望創造一個集創業、貿易、文化于一體的社交平臺,不排斥任何一個人群社群,讓年輕人愛上傳統技藝,讓年長者與年輕人互動溝通,同時也希望以此為外地創業者賦能。”劉子力表示,要想讓傳統文化為年輕人所喜歡,就需要讓傳統文化與科技、時尚結合,讓傳統與未來溝通。

  應對挑戰謀轉型

  産品創新、科技創新、模式創新讓“千年瓷都”更加富有青春活力。今年5月,陶溪川建成了直播基地,通過“網紅+電商+直播+集群”的模式整合主播資源,服務陶瓷産品外銷,目前已吸引“抖音平臺全國陶瓷直播産業帶”在這裡落戶。

  今年,線上瓷博會成為新亮點。主辦方與天貓共同打造運營“雲瓷博會”,搭建了800平方米的官方直播基地,聘請專業策劃團隊運營。讓景德鎮誠德軒瓷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蘇元陽沒想到的是,就在瓷博會開展第一天,直播間裏就以16.6萬元成交了兩把壺。

  蘇元陽是瓷器行業的行家裏手。1999年,他自己研究釉料配方,製作了第一套茶具,憑藉精美的設計、過硬的品質,他的産品逐漸打開市場。2003年,他註冊了誠德軒品牌,堅守“純手工制瓷,追求零瑕疵”目標,主攻高端市場。做高端就要減少産品瑕疵,不少人曾提出質疑,“陶瓷是泥做火燒,怎麼可能零瑕疵”?蘇元陽的做法是將有瑕疵的瓷器一律砸毀,“砸出品牌誠信”。如今,這家企業越做越大,旗下擁有蘇公窯、誠德軒、元佳窯、元薪號4大品牌,主攻不同消費群體。他説,“今年銷售最好的是線上直播,借瓷博會契機,直播突破歷史新高,獲讚60多萬,最高觀看人數達137.7萬,今年網上銷售額比去年同期上升了55%”。

  蘇元陽告訴記者,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以來,當地手工瓷器企業享受到了政策紅利,稅收從13%降到3%,每年僅這一項,就能為企業減負幾百萬元。他不禁感慨,“現在,景德鎮環境越來越美了,很多城中村都變了模樣,世界各地的遊客和匠人慕名而來。這裡環境美、政策好,我們更要堅持千年手作,守住老祖宗的東西,把手工制瓷做到極致”。

  記者發現,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增速放緩帶來的衝擊,很多企業發力線上線下融合,創造新的增長點。觀宋瓷器品牌在瓷博會期間正式招募全球合夥人,觀宋瓷器品牌創始人、景德鎮德韻陶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瑞華告訴記者,近日,該公司新總部基地竣工並投入運營,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設有創新研發精品展廳、觀宋博物館、精工制瓷工廠、文創衍生品展廳、陶藝研學培訓區等。該公司希望在未來3年內開設200家品牌實體店,覆蓋至少10個國家。此次招募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品牌獨家代理商、聯合藝術家以及新時代匠人。

  回顧《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發佈這一年來,景德鎮“抓環境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必須抓環境”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雙創雙修”工作持續推進,改造了棚戶區、改善了民生、改變了城鄉面貌;成功創建景德鎮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為國家試驗區建設提供了環境支撐。

  昔日,“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景德鎮向世界講述了china(瓷器)的故事。如今,抓住歷史機遇,千年瓷都正煥發“年輕態”,繼續書寫傳承創新的故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 晉 賴永峰)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