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大江東︱更開放、更共用!上海,為全球科學家合作創造機遇

2020-10-31 11:29:00
來源:上觀新聞
字號

  “2020全球疫情寓意著什麼?”“我們這個星球和世界會進一步失控嗎?”

  無懼全球新冠疫情蔓延,第三屆頂尖科學家論壇10月30日在上海如期開幕。大會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為主題,全球300余位頂尖科學家主要通過線上方式參與大會,包括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其中,諾貝爾將得主達到61人。2020諾貝爾獎新晉得主:生理學和醫學家得主哈維阿爾特教授、安德烈婭蓋茨教授,物理學獎得主阿爾特教授與會。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邁克爾萊維特,則克服疫情期間的種種困難,抵達上海,在隔離14天后亮相論壇現場。

  論壇由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發起,上海市政府主辦,此後3天,科學家們將通過線上線下方式,發表全球“最強大腦”的科學思想與態度。

  本屆論壇還有一大亮點:亮出了中國對全球科技合作的態度,讓與會全球頂尖科學家看到了中國,特別是上海,對人類科學技術合作的真誠態度與實際行動。

  開幕式上,上海特別為全球頂尖科學家送來厚禮:建立世界頂尖科學家發展基金,基金會正式揭牌;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正式啟動,科學家可以正式入駐。

  走進上海國際會議中心一樓大廳,世界頂尖科學家的照片涌入眼簾。

  一次致賀信,一次視頻講話,國家主席習近平傳來期待:國際科技合作“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用”

  在今天(10月30日)舉行的第三屆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向論壇作視頻致辭。習近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國科學家協力尋求抗疫之道,在治療、藥物和疫苗研發、防控等多個重要領域開展科技攻關和跨國合作,為抗擊疫情作出了重大貢獻。在當前形勢下,尤其需要開展新冠肺炎藥物、疫苗、檢測領域的研究合作,聚焦氣候變化、人類健康等共性問題,讓科技創新更好造福人類。

  習近平強調,中國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國將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用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願同全球頂尖科學家、國際科技組織一道,加強重大科學問題研究,加大共性科學技術破解,加深重點戰略科學項目協作。希望各位科學家積極交流思想、推進合作,共同推進世界科學事業。

  “開放包容、互惠共用“、“讓科技創新更好造福人類”,這是習近平主席全球科技合作的理念與思想,這一思想一脈相承。

  一年前,2019年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給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發來賀信,他在信中指出:“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加強國際科技交流,依託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等平臺,推動中外科學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希望與會代表圍繞“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這個主題,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扶持青年成長,為共同創造人類更美好的未來做出貢獻。”

  習近平主席對“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關心、支援,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對科學事業發展和科技合作創新的高度重視。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開幕式上説,國際科技合作是個大趨勢,也是科技不斷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習近平主席鮮明地提出中國將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用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再次表明瞭中國願意同全球頂尖科學家、國際科技組織一道,加強重大科學問題研究,加大共性科學技術的破解,加深重點戰略科學項目協作的真誠願望,為我們深化國際科技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指明瞭方向。

  依託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等平臺,加強國際合作,誠如習近平主席所願。如今,這一平臺正日益顯示其作用與影響力。

  中國科協常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談到,期待論壇開闢更多合作平臺,鼓勵開源開拓,以開放的知識分享,彌合知識鴻溝、數字鴻溝、發展鴻溝,讓科學成為社會文明之橋,嫁接文明斷裂帶和文明斷層,讓開放、包容成為一種信仰。

  全球100個城市的科學家線上與會。

  頂科基金聚焦四個方向,全面提升中國的科學研究與科學教育生態建設,服務上海科創中心建設

  兩年間,上海牢記總書記囑託,在國際科技合作領域積極作為。“以世界眼光,匯聚全球智慧;以開放胸懷,推動全球合作;以一流環境,吸引全球科技精英”,這是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提出的三大具體目標。

  這些目標,正一一成為具體的行動。

  建立世界頂尖科學家發展基金,是其中之一。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式上,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與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羅傑科恩伯格,共同為上海世界頂尖科學家發展基金會揭牌。

  為實現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這一重大平臺功能,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全資子公司上海諾隈科技有限公司,發起成立上海世界頂尖科學家發展基金會。

  這一基金會依託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的智庫智慧,聚焦最熱門最前沿的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支援和培養全球最具創造力的青年科學家及青年科學家團隊,助推青少年科學素養教育,全面提升中國的科學研究與科學教育生態建設,服務上海科創中心建設。

  據介紹,目前基金會設立項目聚焦以下四個方向:

  科學交流類項目。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包括匯聚全球頂尖科學家的主旨會議,聚焦世界未來的基礎科學峰會,關注科學未來的青年科學家論壇等內容。

  青年發展類項目。設立“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青年科學家”大獎及青年科學家支援計劃,項目旨在聚焦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發揮世界頂尖科學家們在學術、科研等方面的資源優勢,吸引和培養一批全球高層次青年科學家人才,促進科學家跨代際跨國界交流與合作,助力全球科技創新人才成長。

  科研轉化類項目。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建設,充分實踐“以人為本”的中國智慧,以頂尖科學家為核心,打造集科學家生活區、聯合實驗室基地、頂尖高校資源、創新孵化中心等一體的未來科學社區新形態。

  科學教育類項目。引入牛津大學等全球最頂尖的教育資源與發展理念,加強國際科學教育交流合作,舉辦青少年科學論壇、賽事,全面提升少年兒童的科學素養教育,增強全社會的科學與研究氛圍,進一步完善多層次科學人才培養與發展。

  這是上海為支援全球合作所作的創新舉措。

  130余場頂尖科學家個人演講,70余場物理、化學、生物、醫學、資訊、數學等基礎科學峰會,和人工智慧、轉化醫學、精準治療、新材料、新能源等應用技術峰會。監控中心一片繁忙。

  打造最符合創新規律的空間載體,科學家社區以“領先未來20年,儲備未來50年”為戰略使命

  搭建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是上海的又一舉措。

  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是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重要成果,是固化論壇思想成果的重大行動。2018年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宣佈啟動;2019年第二屆論壇上,社區方案面向全球首次公開展示;2020年第三屆論壇上啟幕。

  開幕式上,這一社區舉行了雲啟幕儀式,首批實驗室進駐社區。

  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位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是新片區國際創新協同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規劃東至南港大道,西至海港大道,南至海基一路、北至環湖南三路,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銜接臨港科技城及總部灣。

  會場展示了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的規劃。

  “你看吧,這裡將成為一塊熱土”,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秘書長王侯介紹。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將與新片區戰略同頻共振,充分依託上海優勢,面向“國際協同創新區”重大期待,集聚全球頂尖國際組織總部、頂尖科學家創新實驗室基地,形成具有強大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核心區;面向國家重特大需求,聚焦生物醫藥、人工智慧、整合電路、新能源、新材料、量子科學等世界科技前沿領域,將“最先一公里”優勢轉化為“最後一公里”的發展動能,將頂尖科學資源與醫院、學校等配套建設融合起來,打造最符合創新規律的空間載體。

  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依託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平臺,固化科學家及相關資源,以創新的制度設計,成為推動中外科學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王侯介紹,社區以“領先未來20年的科技戰略力量,儲備未來50年的科學資源”為戰略使命,以“全球極具特色的新時代重大前沿科學策源地”為定位,將借助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集群效應,以頂尖科學家資源為核心,立足基礎研究打造國際聯合實驗室,打造國際領先的科技策源地、聯通世界的科學創新港、聚智全球的科學組織總部基地、機制靈活的離岸創新區。

  我們期待,世界“最強大腦”在這塊熱土碰撞出絢麗的科技之光。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本文配圖均為謝衛群攝)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