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與時俱進全面深化改革(深化改革開放 更好惠及人民)

2020-10-17 14:39: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深圳,這個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因改革開放而強的經濟特區,再次見證改革開放的重要時刻。10月14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大會併發表重要講話。

  2012年12月,習近平同志擔任總書記後首赴地方考察就來到深圳,他號召全黨上下“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波瀾壯闊的八年間,改革走過千山萬水,給新時代的中國帶來巨變。

  在浙江龍泉市小梅鎮黃南村村民王登輝眼裏,改革是綠水青山換新顏——受益於河長制推行,家門口的小河又變回兒時的水清岸綠。

  在山東平度市蓼蘭鎮種植大戶李春香眼裏,改革是不斷釋放的生産潛力——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持續深入,一紙權證激活土地要素,李春香順利拿到種糧貸款。

  在深圳優必選科技公司創始人周劍眼裏,改革是越來越好的發展環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科技創新企業大顯身手,公司的智慧機器人産品加速推向市場。

  “在新時代,中國人民將繼續自強不息、自我革新,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敢於向頑瘴痼疾開刀,勇於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將改革進行到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導、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從黨的十八大向全黨全國發出深化改革開放新的宣言書、新的動員令,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再到黨的十九大將“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確立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全面深化改革一往無前、碩果纍纍,讓中國道路越走越寬廣,成為實現中國夢的不竭動力。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改革廣度更大

  16個部分、60項具體任務、336項重大舉措……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甫一披露,世界為之讚嘆。這份1978年以來歷次三中全會中篇幅最長的重大決定,將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大藍圖展現在世人面前。

  改革潮涌,風正帆懸。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生動局面,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國防和軍隊、黨的建設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明顯提高。

  ——強化統籌謀劃、頂層設計,改革著眼全局。

  紅布揭開,北京西城區阜內大街64號有了新“名字”:自然資源部。2018年4月10日,正式掛牌當天,自然資源部就發佈第1號公告。整合8個部門和單位相關職能後,自然資源部全力守護綠水青山。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一項涉及全局的頂層設計,又是一項著眼長遠的制度安排,更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委員會)累計召開50多次會議,出臺一大批重大改革舉措。更加注重頂層設計和系統配套,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鮮明特色。

  ——全面發力、多點突破,改革成果豐碩。

  看工廠車間,焊花飛濺,機器轟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十三五”期間,我國“三新”經濟增加值從2016年的113719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61927億元。

  看科技前沿,成果涌現,浪潮激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5G行動通訊、超級計算、特高壓輸變電等産業技術創新取得重大突破。

  看神州大地,青山常在,綠水長流。聚焦打贏藍天保衛戰等七大標誌性戰役,去年,全國重點城市PM2.5和二氧化硫平均濃度分別比2013年下降43%和73%,重污染天數下降81%。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面深化改革迎風破浪、攻堅克難,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

  ——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改革協調推進。

  道路一塵不染,清水繞村而過,走進甘肅西和縣盧河鎮董河村,一派田園風光。難以想像,董河村過去是“貧困戶多、糾紛多、垃圾多”的後進村。

  選能人當村幹部,配強基層黨組織;發展中藥材,讓村民有增收路子;改廁改水、美化庭院……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系統推進的鄉村振興讓農業強起來、讓農村美起來、讓農民富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改革的重要方法。”黨的十八大以來,每一項重大改革都著力於打地基、立梁柱,整體設計、協同推進。

  “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改革力度更強

  簡政放權,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2014年,天津市濱海新區整合109枚公章,實現“一顆印章管審批”,但改革並未就此止步。今年以來,濱海新區繼續改革挖潛,推出“一企一證”等舉措。“一張行政許可證包含各種審批,又幫我們節省兩個月時間。”一家民營幼兒園負責人陳霄深有體會。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改革是一場深刻的革命,需要披荊斬棘的勇氣、勇往直前的毅力、雷厲風行的作風。“改革再難也要向前推進,敢於擔當,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

  ——改革決心更堅定,將改革進行到底。

  “終於再次見到了‘汾河流水嘩啦啦’的美景,只要下定決心,沒有辦不成的事。”站在山西太原汾河三期治理工程現場,全國人大代表李桂琴感慨萬千。

  巨變的背後,是黨中央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堅定決心。“中國改革的領域將更廣、舉措將更多、力度將更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旗幟鮮明地宣示改革開放決心。

  聚焦利益掣肘的領域,突破條條框框的限制,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成就。

  ——改革導向更清晰,瞄準問題、持續發力。

  醫改,一道世界性難題。3年多前,北京市民侯敏剛患上重病時,使用的靶向藥吉非替尼,每月要花費幾萬元。如今,這種藥每月只需自付幾百元。“抗癌藥經過談判降價,再加上醫保報銷,患者負擔逐步減輕。”解放軍總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胡毅説。

  “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産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從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群眾不滿意的地方改起,敢於較真碰硬,勇於破難題、闖難關,在破除體制機制弊端、調整深層次利益格局上再啃下一些硬骨頭。

  就業壓力較大,就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教育需要均衡,就加快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脫貧尚需攻堅,就明確脫貧攻堅責任制……“這些改革舉措,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突出問題導向,解決實際問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鮮明特徵。”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説。

  ——改革落實更有力,抓鐵有痕、踏石留印。

  全面深化改革,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2014年1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明確提出,“三中全會各項具體改革舉措,要有時間表,一項一項抓落實”。

  “我們要拿出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韌勁,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落實”“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實”……這些年,習近平總書記的許多改革“金句”,都聚焦于改革舉措的落地生根。

  “要以釘釘子精神抓改革落實,盯著抓、反覆抓,直到抓出成效,讓人民群眾更加滿意。”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嚴書翰説。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改革更有溫度

  田間地頭傳遞豐收喜悅,棚改房裏傳來陣陣歡笑,溪溝水澗飄來縷縷荷香……伴隨改革向前推進,這樣的生動畫面越來越多。

  “要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推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鮮明回答了改革“為了誰”。

  社會保障城鄉統籌、有序銜接,讓人民獲得更可靠社保;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取消藥品價格加成,讓人民獲得更高水準醫療衛生服務;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讓人民獲得更舒適居住條件……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為群眾帶來實打實的獲得感。

  ——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抓住什麼、推進什麼。

  “孩子上學的事落定了,我們很開心。”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入學政策,幫在濟南打工的梁紅梅解決了一件頭疼事。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加大教育資源向中西部和農村傾斜等舉措,讓義務教育有保障的目標基本實現。2019年,全國小學凈入學率達到99.94%,初中毛入學率達到102.6%。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切入,從老百姓身邊事改起,推進民生領域重大改革和制度建設。全面深化改革擘畫出最美民生圖景,兌現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的莊嚴承諾。

  ——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收入多了,負擔輕了,生活更豐富多彩了。”對於北京西城區居民張掣來説,現在小區周邊體育場是下班後的活動首選,優質國産電影成了週末的盛宴。這背後,是減稅降費、建設體育強國、文化體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帶來的“利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收入持續提高,分配更公平;築牢民生保障,日子更安心;建設平安中國,社會更安定……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推進,廣大群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更好地共用發展成果,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改革永遠在路上,改革之路無坦途。勝利完成“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改革大有可為。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動力,全面深化改革將續寫壯麗篇章。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17日 01 版)

[責任編輯: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