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一張白紙如何演繹人類奇跡

2020-10-15 22:04: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14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上指出,深圳是改革開放後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深圳廣大幹部群眾披荊斬棘、埋頭苦幹,用40年時間走過了國外一些國際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歷程。這是中國人民創造的世界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

  “經濟特區”是這麼來的

  深圳經濟特區于1980年8月26日正式成立,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

  歷史的鏡頭拉回到40多年前,當時的中國正徘徊在“向何處去”的十字路口。1978年冬,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

  1979年4月,中央工作會議期間,廣東省委負責人習仲勳向中央提出:允許在毗鄰港澳的深圳、珠海和重要僑鄉汕頭舉辦出口加工區。這一建議得到鄧小平同志的大力支援。

  但是,這些地方該叫什麼名稱才好?有關方面提出過“貿易合作區”、“出口工業區”等等,都覺得不合適,定不下來。鄧小平説:“就叫特區嘛!陜甘寧就是特區。”根據鄧小平提議,會議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等劃出一定地區試辦出口特區。深圳、珠海兩地可以先行試辦。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廣東省委、福建省委關於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的兩個報告,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試辦特區。這就是推動設立經濟特區的關鍵的“50號文件”。

  上圖:開發前的蛇口老街(1979年5月23日攝,資料照片)。下圖:高樓林立的蛇口工業區(2008年10月10日任勇攝)。

  1980年5月16日,黨中央、國務院在批准《廣東、福建兩省會議紀要》時,將“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進一步明確了特區的地位。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5次會議決定: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省的廈門四市分別劃出一定區域,設置經濟特區,會議還批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

  至此,經濟特區在中國正式誕生了。

  8年後,1988年,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設立。

  特區的驚人飛躍

  經濟特區的設立,讓相關地區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進入了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歷史新階段,邁上蓬勃發展的快車道。

  深圳地區生産總值從1980年的2.7億元增至2019年的2.7萬億元,年均增長20.7%。正如美國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在《向深圳學習》的序言中所説:“世界上沒有哪個城市能夠趕上深圳的發展速度,這是中國通往世界的一個南大門。”

  深圳市城區景色(2020年8月2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40年前,珠海只有一間糧站、一家飯店、一條馬路……今天的珠海已成為現代化花園式海濱城市,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超36倍。

  40年前,汕頭經濟特區發祥地的龍湖區,還是一片荒無人煙的海邊灘塗。今天的汕頭日益發展成為內秀外名的活力特區、和美僑鄉、粵東明珠。

  40年前,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湖裏,只是農業大村下轄的一個小漁村。今天,廈門地區生産總值近6000億元,每人平均GDP首超2萬美元。

  設立經濟特區以來,海南地區生産總值、每人平均生産總值、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增長超過21倍、14倍、226倍,從一個邊陲海島發展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40年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5個經濟特區不辱使命,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歷史進程中譜寫了勇立潮頭、開拓進取的壯麗篇章,在體制改革中發揮了“試驗田”作用,在對外開放中發揮了重要“窗口”作用,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四十不惑再出發

  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賦予經濟特區新的歷史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曾寄語經濟特區,要成為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試驗平臺、開拓者和實干家。

  2018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的重要節點,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來到深圳、珠海等地考察調研。

  習近平總書記在此次考察調研期間説:“實踐證明,改革開放道路是正確的,必須一以貫之、鍥而不捨、再接再厲。”他同時對深圳特區提出新要求,希望深圳在共建“一帶一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準參與國際合作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港珠澳大橋(2018年7月1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2019年7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深改委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8月18日,意見正式發佈,承載黨中央創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意圖,賦予深圳更高的國家使命。

  2020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

  在新的更高起點上,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賦予經濟特區新的重大使命,為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再出發擘畫宏偉藍圖、注入強大動力。

  邁向下一個40年,經濟特區將更高舉起改革開放的大旗,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探索新路徑。

  邁向下一個40年,經濟特區將繼續在新征程上勇當尖兵,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探索新路徑。

  邁向下一個40年,經濟特區將繼續保持“開拓者、實干家”的奮鬥姿態,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實踐中走在前列。

  

   策劃:霍小光

  監製:車玉明

  統籌:杜宇

  主筆:葉前

  視覺 | 編輯:朱舜、顧天成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