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日報網評:“雙迴圈”不是與世界脫鉤 而是為全球創造更多機遇

2020-10-09 21:29:00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當前,中國正逐步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雙迴圈”並不意味著關閉大門,而是更好地發展,進而為全球創造更多機遇。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中國經濟第二季度同比增長3.2%,相比一季度下降的6.8%,轉負為正。對此,香港《南華早報》評論稱,中國經濟表現與眾不同,經濟反彈令人印象深刻,近來的採購經理人指數表明增長勢頭強勁,與正在努力擺脫疫情影響的其他主要經濟體形成鮮明對比。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的經濟復蘇穩步推進。不過,國際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受疫情影響,世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重組,人們對“逆全球化”的擔憂與日俱增,特別是在美國加劇推進技術脫鉤的背景下。

  正是在這種形勢下,“雙迴圈”新發展格局應運而生。借助“雙迴圈”,中國將鞏固經濟發展支柱産業,並通過一系列改革和産業升級激發市場活力。今年“十一”黃金周展現的巨大消費能量,正是凸顯了構建“雙迴圈”新發展格局釋放的發展動能。

  國際社會對“雙迴圈”高度關注,並認為中國有推動這一新發展格局的基礎。為了推動國內大迴圈,中國需要增加家庭收入、促進消費。中國已經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超大型”消費市場,其迅速擴大的中産階層至少有4億多人。此外,“雙迴圈”的一大目標是推動技術創新,讓中國企業融入全球價值鏈,這是推進中國本土企業全球化、增加家庭收入、刺激內需的關鍵。

  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意味著中國需要處理好國內事務,充分發揮國內市場規模的優勢,優先擴大內需,並實現更多關鍵技術突破以擺脫對國外的依賴。不過,這並不等同於與外界脫鉤,更不意味著拒絕對外開放。“雙迴圈”並不是關上中國的大門,而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為那些願意抓住中國發展機遇的人提供更多機遇。

  毫無疑問,中國經濟已經與全球經濟深度融合,中國擴大內需離不開與國際産業鏈和供應鏈的協調與合作。本著開放與合作精神,一個更強大的中國可以幫助重塑國際經濟和金融秩序,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讓所有參與者的利益最大化。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