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南方網評:趁時光未老 常回家看看

2020-10-09 21:27:00
來源:來源:南方網
字號

  紅薯、南瓜、花生、蔬菜、雞蛋……後備箱塞滿了、後排座位堆滿了,就連副駕駛室也放滿了,國慶中秋8天超長假期之後,網友們紛紛曬朋友圈並感慨:“回趟老家跟進貨似的!”

  兒行千里母擔憂。把行囊包裹壓了又壓、塞了又塞,多裝一點,再添一些,一包包裝滿行囊的土特産幾乎成了所有雙節回家看望父母返程時的“標配”。其實,在物質生活早已豐富的今天,吃好已然不是問題,很多所謂的家鄉土特産在自己生活的城市也能“唾手可得”,但是沉甸甸的後備箱裏飽含著家人的深情,彰顯著父母深沉的愛,還有內心深處對漂泊在外的孩子的一種擔憂和心疼。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詩經》裏這般描繪父母的養育之恩。親情的意義,家的價值,在這種溫情的連接中盡顯。裝得滿的是行李箱、後備箱,裝不下的是父母對我們的愛。“這世間,有種愛叫媽媽覺得我在外面永遠吃不飽,有種愛叫恨不得把全世界塞進你的後備箱。”在為“父母裝的行李箱”濕潤眼眶之時,我們也應該借此反思自己對親情的關照是否足夠。近些年來,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子女,給予了父母物質上的滿足,卻忽略了情感撫慰;注重了父母的身體健康,而輕視了心理關懷。他們都忘記了,除了送錢送物,還要在精神上、情感上、心靈上,對父母進行關愛與慰藉。

  “候鳥”難回的原因不盡相同,有地理原因,回家太週折;有收入原因,回家成本太高;還有工作原因,探親時間過短,等等。不要在遙遠的距離中隔斷了真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遺忘了真情,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趁時光未老,父母健在,常回家看看,陪他們散散步、聊聊天,聽聽他們的嘮叨、講講你的故事,讓父母感到“我在他鄉很好的”“不要為我牽掛”,以此紓解他們因為孩子不在家而産生焦慮、苦悶甚至抑鬱“分離綜合徵”。“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再後悔,善待父母與長輩,請從現在開始,從力所能及的地方做起。

  家是離別的起點,愛是啟航的開始。拖著沉沉的行李箱,揣著滿滿的親情,我們再一次啟程。當年,習近平總書記的母親給予兒子的鼓勵和告誡:“只要你把工作做好了,就是對爸爸媽媽最大的孝心。千萬不可大意,千萬不能犯錯誤。你把身體搞好,安全第一,健康為重,沒有後顧之憂,全身投入,把工作做好……”“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帶著愛出發,把親情化為奮鬥激情,照顧好自己,學習要刻苦用功,工作要踏實勤奮,做人做事要遵守本分,不越規不逾矩,用自身的健健康康、清清白白、平平安安來面對塞滿了愛的後備箱,讓愛我們的人放心。(南方網樂兵)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