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為人類走出至暗時刻指明方向

2020-09-25 21:03:00
來源:求是網
字號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不斷反覆,給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帶來嚴峻挑戰,給各國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劇烈衝擊。與疫情的鬥爭,不僅是維護全人類健康福祉之戰,也是維護世界發展繁榮之戰,人類沒有退路。

  歷史的十字路口、發展的關鍵階段,需要審時度勢、撥雲見日的思想引領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面對疫情“要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要加強團結、同舟共濟”、“要制定全面和常態化防控措施”、“要關心和照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等4點主張,既凝結著中國抗疫鬥爭積累的寶貴經驗,又針對全球抗疫的難點痛點提出破解之策,猶如暗夜中的燈塔,為人類走出至暗時刻指明瞭前行方向。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全球抗疫必須踐行的重要理念。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不會再來。在指揮中國戰“疫”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什麼都可以豁得出來”。從出生僅30多個小時的嬰兒,到100多歲的老人,為挽救每一個生命傾盡全力;從組織為武漢人民供應活魚,到聚焦“六穩”、“六保”,為呵護人的價值和尊嚴不懈努力。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國抗疫鬥爭最鮮明的底色,也是中國抗疫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根本遵循。當前全球疫情嚴峻,截至9月24日累計確診病例超310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97萬例。在沉重的數字面前,沒有任何議程比挽救人的生命更重要;沒有了生存權,什麼權利都無從談起。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才是遏制疫情蔓延、切實保障人權的應有之舉。

  加強團結、同舟共濟,是打贏全球公共衛生保衛戰的必由之路。疫情以生命作為代價啟示我們:各國緊密相連,人類命運與共,任何國家都不能從別國的困難中謀取利益,從他國的動蕩中收穫穩定。如果以鄰為壑、隔岸觀火,別國的威脅遲早會變成自己的挑戰,唯有團結合作、同舟共濟才是人間正道。中國積極投身國際抗疫合作,同各國分享抗疫經驗和診療技術,向有需要的國家提供支援和幫助,確保全球抗疫物資供應鏈穩定,為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不斷貢獻中國力量。反觀個別國家,唯我獨尊、甩鍋退群,將疫情政治化、污名化,企圖推卸責任、轉嫁矛盾,嚴重破壞國際社會團結合作的大局。“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各國應秉持科學精神,反對政治化、污名化,充分發揮世界衛生組織關鍵領導作用,推進國際聯防聯控,相向而行、同心協力,才能打敗疫情這個人類共同的敵人。

  制定全面和常態化防控措施,是世界經濟復蘇發展的前提和保障。疫情防控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消耗戰,不能有絲毫疏忽懈怠;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不能長時間停擺。如何處理好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考驗著各國的智慧和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準確把握疫情形勢變化,統籌兼顧、協調推進,毫不放鬆抓好疫情常態化防控,推動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産。中國經濟發展穩定轉好,生産生活秩序穩步恢復,二季度GDP由負轉正、同比增長3.2%,成為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還承諾兩年內提供20億美元國際援助,助力各國抗疫鬥爭和經濟社會恢復發展。當前世界經濟面臨“大蕭條以來的最嚴重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0年全球GDP將急劇跌入負增長,增速為-4.9%。各國要在做好全面和常態化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有序推進復商復市復工複學,創造就業,拉動經濟,恢復經濟社會秩序和活力。

  關心和照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就是幫助各國自己。病毒無國界,只有每個國家都控制住疫情,全球才有共同安全可言,幫助發展中國家就是幫助各國自己。中國全力支援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的抗疫行動,還承諾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産品,優先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國際社會要伸出援手,在減緩債務、援助等方面採取及時和強有力舉措,確保落實好《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幫助他們克服困難。

  莫道春光難攬取,浮雲過後艷陽天。疫情終將被人類戰勝,勝利必將屬於世界人民!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