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好産業帶來好日子

2020-09-12 11:25: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開欄的話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當前,我國還有52個未摘帽貧困縣,是脫貧攻堅難啃的“硬骨頭”。本報記者近期隨中央和地方媒體組成的採訪團,赴四川、甘肅、寧夏、貴州、雲南、廣西、新疆等7省區,深入未摘帽貧困縣和貧困人口多、扶貧難度大的貧困村調研採訪。今日起,本報開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督戰未摘帽貧困縣”專欄,展現深度貧困地區幹部群眾“一鼓作氣、頑強作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昂揚鬥志,為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採取的舉措、取得的成效,以及當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敬請關注。

  微風吹過,四川涼山州布拖縣木爾鄉600畝茭白稈變成一片綠色波浪。豐收在望,羅雲的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作為鄉黨委書記,他曾一度擔心海拔2000多米的大涼山腹地能否成功種植茭白。

  “過去這片地一直種玉米,每畝收入不到1000元。兩年前,我們試種了100畝茭白,每畝收入達到4000多元。試種成功後,今年茭白種植面積擴大到600畝。”羅雲高興地説,目前,木爾鄉5個貧困村都有了特色産業,已全部脫貧。

  馬鈴薯、玉米、苦蕎是涼山種植業的“老三樣”,這些作物收益低,農民難以脫貧。近年來,涼山把産業扶貧作為實現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大力調整農業産業結構。如今的涼山,不只有茭白,藍莓、草莓、葡萄、錯季蔬菜等經濟價值較高的農作物,相繼在深溝峽谷、平壩半山得到大面積推廣,並形成了以核桃為主的生態林業和以“果薯蔬草藥”為主的農牧業等特色産業,告別了廣種薄收的歷史。

  昭覺縣姐把娜打村:

  草莓紅了 農民笑了

  在海拔2600多米的昭覺縣灑拉地坡鄉姐把娜打村草莓基地分揀車間,50多歲的吉各次洛和幾位姐妹正忙著分揀裝箱。她告訴記者,以前她家9畝半地全部種植苦蕎和馬鈴薯,一年收入不到1萬元。去年5月,政府動員村民流轉土地種草莓,她還擔心會不會有收成。但這一年多的收入賬讓她踏實了:她和老伴都在草莓園裏打工,加上土地流轉租金,全家一年收入有近5萬元。吉各次洛笑著説,“生活改善了很多。但如果還是種馬鈴薯,就很難脫貧”。

  吉各次洛和老鄉們高興了,昭覺縣農業局局長羅俊也放心了。他説,當初對口扶貧方廣東佛山提出要建夏草莓基地,他也擔心農民願不願意,能不能成功?“現在看來擔心是多餘的,草莓實打實增收了,還吸納了300多名農民在基地打工。這種高原錯季草莓在北上廣等大城市是搶手貨,走的是高端市場。”羅俊介紹,當地在去年試種幾百畝的基礎上,今年擴大到了2000多畝,明年還將增加1000畝。

  近年來,昭覺縣傳統産業和現代農業産業齊頭並進,創建了13個現代農業産業園區,178個畜牧科技示範園區,發展高山錯季蔬菜2萬畝,加快核桃、花椒等特色經濟林發展,種植核桃81萬畝、花椒8萬多畝。

  金陽縣尼波洛村:

  重樓豐收 增收有保障

  “重樓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最適宜種植在海拔1600米到3100米的地區。我們村不僅海拔適宜,而且整村依山而建,在山坡上種植重樓,還利於排水。”金陽縣絲窩鄉尼波洛村駐村第一書記鄔磊告訴記者,和村裏曾經種植的馬鈴薯、玉米相比,如今重樓的畝産産值可以增加200多倍。

  鄔磊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19年9月,村裏在一分土地上試種重樓,並很快和一家中藥材加工企業簽訂了保底收購協議,每公斤收購價為300元。今年10月,這一分地可以産出150公斤重樓,收益將達4萬多元。“重樓長勢很好,經濟效益可觀。今年我們加大了種植規模,讓400名周邊群眾實現就近務工。”

  如今的金陽縣,把培育特色産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動力。當地大力發展青花椒、核桃、華山松等産業,共種植200多萬畝;種植魔芋8萬多畝,套養畜禽260多萬頭(只、羽)。正是這些産業讓老百姓實現了“林上有果摘、林中有畜養、林下有芋挖、包裏有錢裝”。

  越西縣呷古村:

  彝繡傳承 靈活就業

  走進位於越西縣普雄鎮呷古村的普雄鎮彩遺坊彝繡專業合作社,幾十名彝族婦女正伴隨著音樂,埋頭做著刺繡。

  呷古村是成昆線上的“彝繡第一村”,彝族刺繡成為該村彝族婦女居家靈活就業、增收的好項目。

  據呷古村村委會主任阿候熱曲介紹,著眼貧困戶後續脫貧成效鞏固,村裏牽頭組織了176名擅長彝族刺繡的婦女,成立了普雄鎮彩遺坊彝繡專業合作社,許多鄰村的婦女也加入進來。合作社目前登記在冊的繡娘有778名,現有刺繡産品20余種。2019年,合作社生産彝族服裝、包、圍巾、裝飾品共計3000件,銷售額達50萬元。

  村民沙馬五呷莫穿梭其中,時不時停下來指導繡娘。“我是合作社的培訓老師,從事彝族刺繡工作有十幾年了,現在只要有空就義務指導她們做刺繡。”沙馬五呷莫告訴記者,成立合作社之後,繡娘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經驗的繡娘每月可掙4000多元。

  當前,越西縣正加大對彝族刺繡、漆器、銀飾等傳統工藝的傳承保護力度,幫助加工企業做大做強,通過設立非遺扶貧工坊、開展傳統工藝培訓、搭建平臺等方式,動員更多群眾加入其中,爭取早日脫貧致富。

[責任編輯:馬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