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忙碌並幸福著的“花樣年華”

2020-09-12 10:48: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每到七夕,雲南省昆明市呈貢區鬥南地區的鮮花市場都會迎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節之一。走進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2號拍賣大廳時,記者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600個席位已經滿員,人們聚精會神盯著電腦螢幕。交易大廳前端,6個形如表盤的交易大鐘上,隨著時針逆向變化,價格隨之發生變化,每個交易大鐘上顯示一種花卉的名稱、價格等資訊。價格從高到低一直不斷變動,參與拍賣的交易者在某一價格時點按下搶拍鍵。

  “這種倒競價的拍賣方式是荷蘭式拍賣,也就是降價式拍賣。這樣一個限時的、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交易的手段,能夠保證賣家利益,促進市場的良性發展。”在2號大廳最後一排的一個席位上,花商鄭軍正緊盯著當日的花卉價格。他關注的花卉品種名為“7250—伊洛斯”,當時拍賣價格是82.5元一束,“一年365天,有300多天我都在這裡盯著。等降到75元左右我就買。七夕前,鮮花的價格明顯偏高,這也是市場趨勢決定的。”鄭軍拍賣得到的鮮切花,主要發往陜西、內蒙古等地。

  這是亞洲交易規模最大的花卉拍賣市場,2019年通過拍賣交易鮮切花近14億枝,全年共舉辦拍賣會351場次,成交率95.71%,年度總交易額達12億元。這裡匯集了2.5萬個花卉生産者(供貨商)會員與3100多個産地批發商(購買商)會員,每天有大約300萬枝到350萬枝鮮切花在這裡成交,最多時超過800萬枝。

  “這裡的拍賣價格,已成為中國花卉市場的‘風向標’、亞洲花卉價格的‘晴雨錶’。”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榮梅説。

  拍賣市場裏的鮮切花大多産自雲南,稱為“雲花”。經過多年發展,“雲花”已形成一條集種植、包裝、銷售、運輸、推廣于一體的完整産業鏈。

  雲南的花農花商們都説,“雲花”是有故事的。這還要從承載了它靈魂和新生的發祥地昆明呈貢的鬥南地區講起。

  鬥南最早的鮮花市場,嚴格來説並不能稱之為“市場”,只是比較原始的“以街為市、街邊售賣”。“那是1987年,昆明最早賣花的4戶人家,開始在白塔路邊的大樹下襬攤賣花。那就是鬥南花市的雛形。”鬥南第一代花農華明升對當年的場景記憶猶新。

  “那時,我以種菜為業,1公斤大白菜賣5分錢。當我看到一枝鮮花能賣到3角錢時,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華明升想了幾天后,決定拿出一分地來種植劍蘭。

  他花90元買來了種球,往那一分地上種下了第一批劍蘭。在3個多月的時間裏,搭棚、施肥、澆水、除蟲……華明升精心撫育著那些花,眼看著乒乓球大小的種球長大、抽穗、露出花骨朵、綻放。

  第一次出售,華明升就賣了165元,“比種菜的利潤高出三四倍呢!”嘗到甜頭後,他還引進了康乃馨、勿忘我、滿天星、玫瑰等品種。在腳踏實地的奮鬥中,華明升的鮮花事業一步步做大了。鬥南的鮮花事業,也在花農花商們的共同努力下,一步步成長了起來,逐漸實現從“種植生産型”向“市場服務型”的華麗轉身。

  花田變花都,希望之花綻放。“鬥南”二字,逐漸成為花卉的代名詞,人們開始熟悉這樣一句話——“中國花卉看雲南,雲南花卉看鬥南!”

  “以鬥南為主的鮮切花在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了70%,全國每10枝鮮切花中有7枝來自鬥南,鬥南花卉産業園區承載了雲南全省80%以上的鮮切花交易份額。”雲南斗南花卉産業集團計劃運營總監董瑞説。

  亞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鬥南花花世界”位於呈貢區,記者趕到這裡的對手交易大廳時已是晚上,正是忙碌時分,來自全國各地的花商花農推拉著裝滿各色鮮切花的平車、板車,蜂擁進入,緊追快趕,搶佔有利的攤位。短短幾分鐘,之前空曠無人的一樓交易大廳已然人頭攢動,2700多個攤位“座無虛席”。“這就是每秒交易1.56萬枝鮮切花的亞洲花市——鬥南花卉市場的縮影。”董瑞説。

  這無疑也是雲南花卉産業的縮影,更是中國花卉産業由小變大的活力所在。

  “未來,鬥南要力爭打造‘千億雲花’産業,推動雲南花卉交易向國際化、現代化、標準化邁進,建設花卉交易數據為核心的‘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三鏈融合的複合花卉生態圈。”高榮梅信心滿滿。

[責任編輯:馬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