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交通強國試點先行 | 綜合交通樞紐體系怎麼建?

2020-09-07 20:50:00
來源:交通運輸部
字號

  “構築多層級、一體化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依託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世界級城市群,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海港樞紐、航空樞紐和郵政快遞核心樞紐,建設一批全國性、區域性交通樞紐,推進綜合交通樞紐一體化規劃建設,提高換乘換裝水準,完善集疏運體系。大力發展樞紐經濟。”

  ——《交通強國建設綱要》

  解讀:

  多層級、一體化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就是統籌融合鐵路、公路、內河航運、海港、運輸管道和航空為一體的海陸空協同樞紐體系。由於不同性質的客貨需求對時間、距離、費用以及個性化服務等各不相同,不同交通模式的客貨流存在較大差異,各種交通方式自身也存在不同層級體系等,這些都決定了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必須是多層級、一體化,並且要在節點上實現更高層面的客貨供需動態平衡。

  一是依託超大型城市群內高度發達的多方式一體化綜合立體交通網,以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為核心,建設面向世界的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4大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

  二是加快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以及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有效支撐國際和跨區域人員交往、物流轉机集散、資源高效配置。

  三是建設一批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港站、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港站,推進綜合交通樞紐一體化建設。要提高換乘換裝水準,加快完善集疏運體系,滿足行業發展對綜合交通樞紐區域交通功能的需求,儘量避免綜合交通樞紐對城市交通和城市功能的干擾。

  四是大力發展交通樞紐經濟。大型交通基礎設施普遍都是區域性重大基礎設施,如機場、鐵路客運站、汽車客運站等大型交通樞紐,直接影響所在地區經濟發展,並輻射周邊區域。要補齊交通樞紐基礎設施短板,推進要素集聚、資源整合,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樞紐服務網路,提升實體經濟發展活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打造多層級

  一體化的

  綜合交通樞紐體系

  是提高群眾出行體驗

  構建立體交通網路的重要一環

  江蘇、浙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以及河北雄安新區

  開展了有關探索

  江蘇

  ● 優化樞紐空間佈局。推動寧鎮揚板塊一體化發展,提升南京綜合交通樞紐的國際性功能,推動鎮江、揚州融入南京樞紐佈局。推動蘇錫常通泰樞紐功能提質升級,加快推進蘇州機場規劃建設,積極發展蘇州港集裝箱運輸近洋航線,加快打造無錫綜合交通樞紐,積極發展蘇南碩放機場,高標準推進南通港通洲灣港區建設,大力發展常州江河聯運綜合貨運樞紐、長三角區域航空旅遊集散中心和物流集散中心功能,積極推動泰州融入蘇錫常通樞紐佈局。高標準規劃建設以連雲港港、徐州國際陸港、淮安空港為支撐的連淮徐“一帶一路”聯運交通樞紐板塊。推動鹽城、宿遷融入連雲港海港物流、徐州鐵路物流、淮安航空物流。

  ● 提升機場、港口、鐵路樞紐綜合服務能力。提高國際航空客運自給能力和航空貨運物流服務效率,加快提升港口樞紐功能,打造現代化港口群,完善鐵路樞紐佈局,引導鐵路樞紐功能優化升級。

  ● 加快推動樞紐經濟發展。建立綜合交通樞紐用地綜合開發機制,強化樞紐與城市經濟産業、商業商貿融合聯動發展,大力發展臨空經濟、臨港經濟、高鐵經濟。依託南京、無錫、淮安等機場,積極發展航空製造、航空物流、航空培訓、航空金融、臨空高科技製造、跨境電子商務、國際會展等現代空港産業。以連雲港港、南京港、蘇州港、南通港為重點,推動港産城融合發展,積極發展現代港口物流業、航運服務業以及高端裝備製造、精細化工等臨港産業。圍繞鐵路樞紐,突出發展高端商務商貿、文化創意、旅遊休閒等産業,發展高鐵快運物流,推動與郵政、快遞業融合發展。

  預期成果:

  通過3年時間,寧鎮揚、蘇錫常通泰、連淮徐宿鹽三大板塊交通樞紐網路格局基本形成,南京、徐州、連雲港、無錫、蘇州、南通等城市綜合交通樞紐作用顯著提升。以航空、鐵路、港口等重大交通樞紐為依託,綜合客運樞紐覆蓋60%左右的縣級及以上城市,多式聯運綜合貨運樞紐覆蓋所有設區市、50%左右的沿江沿海重點港區和內河重點港口,重點港區集裝箱集聚能力不斷增強。依託南京祿口國際機場、蘇州港太倉港區以及徐州鐵路樞紐,樞紐經濟快速發展,集聚一批臨港、臨空、臨鐵産業園區和物流園區,實現交通與産業、城鎮融合發展。

  浙江

  ● 構建優質高效的快速網。全面構建“五橫五縱”快速鐵路網路,加快完善滬昆、沿海通道,提升京滬(杭)通道能力,增強浙江與周邊中心城市通達能力,推進高速輪軌列車和超高速磁懸浮鐵路前期工作。完善高速公路網路佈局,加快繁忙路段擴容改造,強化對省際介面、四大都市區、加快發展縣、10萬人口以上城鎮的覆蓋支撐。完善運輸機場佈局,打造“一核兩心、三商三旅”的運輸機場體系(杭州為核心機場,溫州和寧波為中心機場,義烏、嘉興和臺州等機場以商貿為特色,舟山、衢州和麗水等機場以旅遊為特色)。

  ● 建設方便快捷的幹線網。完善普速鐵路和都市區城際鐵路網,提升陸路貨運能力。有序推進普通國省道建設,推動普通國省道全面實現二級以上技術等級。完善水路運輸網路,打造形成以寧波舟山港為主、以浙東南沿海港口和浙北環杭州灣港口為輔的“一主兩翼”發展格局,推進沿海港口一體化發展和“八通四暢”內河高等級航道主骨架建設。強化油氣管網供應格局,優化甬滬寧原油管線位,構建以舟山綠色石化基地為中心、南北雙線共同保供的格局。

  ● 打造普惠公平的基礎網。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提高特色精品村、民俗文化村、風景旅遊村等經濟節點聯繫通暢水準。推進支線鐵路建設,強化與重要港區、物流園區、産業園區等銜接。加強內河支線航道建設,強化與經濟開發區、産業集聚區等重要經濟節點連通。完善通用機場和油氣支線管道佈局。

  ● 構建一體化銜接樞紐體系。支撐服務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打造“4 6 N”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杭州、寧波、溫州、金義4大全國性綜合樞紐,臺州、衢州、麗水、紹興、湖州、嘉興6大區域性綜合樞紐,“N”為若干個地區級綜合樞紐)。以高鐵站、機場為節點,建設一批立體互聯、便捷高效、零距離換乘的綜合客運樞紐。以港口、物流園區為節點,打造多式聯運型物流樞紐。

  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網路規模進一步擴大,沿海高鐵大通道初步形成,京滬(杭)通道能力有效提升,浙江與周邊中心城市通達能力顯著增強。

  通過3—5年時間,綜合立體交通網更趨完善,全面實現3個1小時交通圈(省域1小時、市域1小時和都市區1小時通達),基本建成發達的快速網、完善的幹線網、廣泛的基礎網和銜接順暢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全方位支撐長江經濟帶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帶一路”倡議。在各方式一體化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各方式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等方面取得典型經驗,並形成相關政策成果。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推進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建設。加快中歐班列(中亞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建設,積極推進多式聯運中心智慧場站平臺建設,推動設立汽車整車進口口岸、進境糧食、原木指定監管場地和烏魯木齊國際陸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推進國際紡織品服裝商貿中心綜合配套服務區建設,加快推進空港物流服務産業區、鐵路國際快件交易中心、北站物流資源聚集區、“一帶一路”核心區(烏魯木齊)國檢試驗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功能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國際陸港區周邊交通基礎設施,加強各功能區銜接,優化港區集疏運體系。

  ● 完善新疆國際陸港體系。以全疆重要城市和口岸為節點,建設功能覆蓋全疆的“大陸港”體系,形成“集貨”效應,帶動全疆物流産業集聚發展。分類建設一批陸港型、空港型、生産服務型、商貿服務型、陸上邊境口岸型等物流設施,加快推進霍爾果斯、阿拉山口口岸綜合貨運樞紐(物流園區)項目建設。加快喀什、克州、塔城、哈密等陸路口岸建設,強化大宗貨物、快速消費品等貨物轉机、倉儲的基礎設施建設。

  ● 優化提升國際陸港服務功能。大力推進國際陸港物流通道體系、集貨體系、功能體系、政策體系、設施建設體系、信用體系、交流機制建設,推動貿易便利化、負面清單管理、跨地區合作、陸路規則制定等先行先試。積極推動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成為國際運輸“始發港/目的港”,提升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運輸服務能力和運輸保險、金融代理等高端服務業聚集能力。

  ● 提升國際陸港運營組織效率。加快完善內聯國內重點城市和港口、外通中亞、西亞、南亞和歐洲的國際陸港雙向網路節點體系。拓展國內互聯互通班列,實現與國內重點城市班列雙向穩定開行,加強中歐班列與沿海港口鐵海聯運班列的對接。穩定西行班列,積極與中西亞和歐洲鐵路樞紐城市加強合作,拓展國際班列境外開行城市數量,提高班列開行數量。積極開行電商班列、冷鏈班列等,發展保稅物流。創新班列運營模式、規則標準、經營管理、技術手段以及在促進産業發展、服務創新、班列開行等方面的優惠舉措,提升運作效率效益。推動設立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建設專項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入。

  ● 大力發展樞紐經濟。以國際陸港區為核心,建立“物流 貿易産業”的運作模式,打造國家物流樞紐、國際供應鏈組織中心、跨境電商物流服務基地,建設物流組織平臺、國際商貿平臺和外向型産業發展平臺。以中歐班列運輸服務為基礎,加大貿易、物流、金融一體化等服務産品提供力度,拓展國際物流、商務諮詢、交易結算等服務功能。以進出口貿易和出口産品加工為重點,加快構建符合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需求的産業體系。發揮國際陸港區産業集聚和輻射作用,重點培育和發展現代物流業、國際商貿業、高端服務業、先進製造業等先導産業。

  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建設取得顯著進展,國際陸港區取得國際港口代碼,設立汽車整車進口口岸、進境糧食、原木指定監管場地和保稅物流中心(B)型,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建成運作,班列運作線路進一步增加,運作效率不斷提高。空港物流服務産業區、鐵路國際快件交易中心、北站物流資源聚集區、“一帶一路”核心區(烏魯木齊)國檢試驗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基礎設施基本建成,陸港區周邊交通集疏運網路體系基本建立。

  通過3—5年的時間,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基本建成,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喀什、霍爾果斯國際樞紐地位進一步強化,服務“一帶一路”向西開放能力達到新臺階。中歐班列集拼集運模式廣為推廣,班列運營模式、規則標準、經營管理、技術手段不斷完善,境內外輻射的線路、城市進一步拓展,定制化、專業化班列穩定開行,出臺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東聯西出獎勵辦法等支援政策。國際陸港體系建設運營、協調聯動機制和服務方式等方面形成較成熟的模式,貿易便利化、跨地區合作、陸路規則制定等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並出臺一系列政策成果。樞紐經濟發展水準大幅躍升,以國際陸港區為核心的國際産業合作不斷深化,培育形成現代物流、快消品加工、高端製造等優勢産業,新疆開放型經濟發展達到新高度。

  河北雄安新區

  ● 以雄安高鐵站、雄安城際站等項目為依託,推廣樞紐綜合開發理念,推動站城一體化發展。組建樞紐聯合體,明確主體責任,有效協調建設運營目標。優化進出站客流組織,減少重復安檢,實現一體服務。推動軌道、城市道路、公交系統等與綜合客運樞紐緊密銜接,實現多種交通方式順暢換乘、無縫銜接。依託綜合客運樞紐設置周邊機場異地候機樓,在行李托運、安檢、進出關等方面提供陸空一體化服務。創新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機制和管理模式,制定現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發展規劃,明晰交通建設與運營管理職責許可權、新區相關部門與平臺機構交通管理職責範圍。

  預期成果:

  通過1—2年時間,出臺新區綜合交通運輸體制機制管理辦法以及關於人才隊伍培養模式、智慧管理裝備發展計劃等政策性文件。出臺《雄安新區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專項實施規劃》。建成雄安城際站綜合開發及運輸服務一體化工程、容城城市交換中心工程,實現綜合交通和城市功能一體化佈局、容東片區樞紐建設與城市開發協同實施,建成一批具有餐飲、零售、加油、物流、旅遊集散等綜合功能的組團、社區、鄰里型城市交換中心及雄安驛站,出臺關於綜合交通樞紐站城一體化、立體化開發新模式的政策性文件。依託雄安高鐵站,建成無縫換乘、高效便捷的運輸服務系統和暢通有序、協同一致的運營管理系統。以雄安城際站為依託,拓展城市綜合功能。雄安高鐵站、京雄城際、機場快線等周邊的大興機場異地候機樓全面實現行李托運、安檢、進出關一體化,出臺綜合交通樞紐運輸服務及運營管理一體化模式的政策性文件。

[責任編輯: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