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20服貿會:一場超乎想像的科技盛景

2020-09-07 20:43:00
來源:科技日報
字號

  ◎ 科技日報記者 華 淩

  9月4日,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拉開帷幕。為期5天的展覽會呈現的是一場超乎想像的科技盛景:“智慧”服務機器人、“硬核”冬奧技術、科技與文化交融……據統計,來自148個國家和地區企業參展,超過10萬人註冊參會,190場論壇及洽談活動密集舉辦,381項展會預籌成果集中推出,異彩紛呈,世界矚目。

  “智慧”服務機器人超乎想像

  9月5日,科技日報記者探訪服貿會展館時看到,“智慧”服務機器人頗為吸引眼球,在家庭、物流、健康、商業、環境等工作和生活場景,全方位施展十八般武藝。來自中國、瑞士、日本、美國、以色列等10多家相關企業展出了他們的最新成果。

  只見一款垃圾分類機器人“眼疾手快”有條不紊地把一桶混合垃圾中的麵包、易拉罐、紙屑等分揀得清清楚楚。ABB展臺一位工程師介紹説,這是一個將自動化、人工智慧與雲計算等軟硬體技術結合一體的機器人,其整合了華為AI晶片模組,並運用華為雲服務,實現整個垃圾識別和分揀過程的自動化。

  一隻銀色金屬質地、指頭關節精緻的機器手令人駐足。“這是用於假肢的智慧可穿戴AI倣生手,內含微小電機,集合全關節倣生結構、多自由度協同策略、快速機電耦合/解耦機構和柔性觸控材料等前沿技術,通過識別肌電信號類別和速度,實現對倣生手的位置和速度精確控制,完成日常生活中80%常見動作,可應用於上肢傷殘人士、輔助裝配、智慧工廠、物流搬運、高危處置、精密製造和科研教學等場景。”智慧科技專題展區京東機器人産品部産品經理常荻介紹。

  “黑科技”助力冬奧會

  隨著北京冬奧會的臨近,冰雪運動愈發受到人們的重視。在設計、營造冰雪場景方面,越來越多依靠“黑科技”助力。

  幾個孩子路過天冰展臺,一下子被一部架在空中的造雪機徐徐噴出的片片“雪花”吸引。“隨著滑雪行業的興起,為了滿足國內多地區搭建室內雪場的需求,生産高品質的雪,需要研發出全新的技術解決方案,達到室內造雪的特殊要求。”天冰造雪設備(三河)有限公司市場推廣負責人沈玉梅介紹。

  走進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展區,看到一位腳蹬滑雪板的小夥子帥氣自如地在覆有白“雪”的斜坡上來回滑動。走近一看,“雪”並非是真雪。“這是從荷蘭引進的一種人工合成材料,可提供最佳摩擦系數,模倣真實滑雪體驗。其屬於新一代室內滑雪模擬系統的重要部分,能夠為運動員和教練提供適合的訓練方案。”在冬季運動專題展區,上海世諾企業發展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劉泉海介紹説。

  “大概在今年年底,冬奧會所有場館的建模倣真都將設計完成。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游泳中心、五棵松體育中心、首都體育館等場館都是採用數字虛擬倣真系統建模設計的,其可以虛擬數字化方式1:1還原體育賽事場館,大大節省場館運作設計和轉播規劃等成本。”相關工作人員在大螢幕上演示如何進行虛擬數字建模的操作。

  科技賦能傳統文化

  記者將一個類似“耳機”的裝置貼近前額戴好,旁邊電腦螢幕馬上顯示出:專注度閾值99%、共鳴度80%,情緒“平靜”,同時,還顯示出大腦左右反射區活躍狀況等。這種“隔空”了解大腦內部狀況的技術讓人眼前一亮。

  “這是基於腦波數據採集分析的沉浸式意念交互新技術,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鎖定’人的專注度,從而控制螢幕,開啟一個新的人機介面方式。利用這種3D交互手段陳列的藝術品,可給參觀者帶來不一樣的觀賞體驗。”北京鯨世科技總經理吳源介紹説。只見展示大螢幕上一個靜態的三彩釉陶載樂駱駝俑,隨著參觀者注意力的高漲,瞬間“活起來”,幾個俑人一個個從駝背上躍起。

  有了科技手段的加持,傳統文化煥發出嶄新的活力。服貿會展示科技與文化的水乳交融,讓觀眾有了更多的驚喜。

  北京樂石文物修復中心在文化服務專題展上,以數字化的形式再現30件文物修護的工藝流程。其中,北京房山雲居寺文物管理處“國家一級文物《清龍藏》木質經板保護修復項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2017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江口明末戰場遺址部分出水金銀器的保護修復與工藝研究合作項目”等相關修復技藝生動展示在觀眾面前。

  來源:科技日報(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