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深圳:奮力跑好先行示範區建設第一程

2020-08-18 14:02: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光明日報記者 嚴聖禾 黨文婷

  8月17日上午,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實施一週年之際,一場名為“點亮深圳,5G智慧之城”的發佈會在深圳舉行。

  會上,深圳市市長陳如桂宣佈,深圳已建成46480個5G基站,成為全球首個5G獨立組網全覆蓋的城市。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正式發佈。一年來,深圳緊緊圍繞“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的使命要求,堅定信心決心,保持戰略定力,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戰,冷靜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一線城市中率先實現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由負轉正,奮力跑好了先行示範區建設的第一程。

   審批服務能秒盡秒:改革舉措更加深入

  2019年9月19日上午,深圳市企業“秒批”系統正式上線啟用。受益於這一新系統,深圳市瀚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幾十秒就完成了原本需要1天時間的登記手續。

  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深圳等特大城市的重要使命。深圳牢記囑託,把優化營商環境列為“一號改革工程”,近3年來每年都推出一批重大改革舉措。

  今年,深圳的“一號改革工程”依舊是營商環境改革。用“精準式、點穴式”功夫制定的《深圳市2020年優化營商環境改革重點任務清單》,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發展方向,圍繞“一網通辦、智慧秒批、精準服務”的全新服務理念,堅持改革先行。深圳的政府部門正在以更大的力度進行自我革命,認真分析影響群眾辦事的體制機制障礙,協同高效推進營商環境改革。全面“優環節、減材料、縮時限、降成本”,對各類審批事項進行流程再造,持續提升政務服務效能,例如探索企業開辦全環節全鏈條無人工干預審核,推動實現能秒盡秒。從內地前來創業的蒙古族女孩巴德瑪,儘管對她來説深圳是個完全陌生的城市,也沒有任何“人脈”,但她很輕鬆就註冊了自己的文化諮詢公司,準備借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之機幹一番事業。

  一年來,深圳的全面深化改革亮點紛呈:在科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實行項目推薦“懸賞制”、評審專家“邀請制”、項目評審“主審制”、項目經費“包乾制”;前海法院不僅打通了從立案、裁判到執行都適用香港法律處理案件的全部流程,還率先建立了系統規範的香港地區陪審員制度;在生態領域推進水污染治理決戰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推行“全流域治理、大兵團作戰”“地方政府+大企業”EPC治水等模式。

  30平方公里全球招商:開放格局更加凸顯

  2019年12月18日,深圳全球招商大會盛大舉行。會上,寸土寸金的深圳史無前例地集中推出30平方公里産業用地面向全球招商。當天化身為“招商專員”的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説得非常誠懇,深圳將堅持服務企業、企業至上,個性問題個性解決、共性問題政策解決。

  “新增産業用地的推出將促進新的産業集聚,為專業服務機構帶來大量資源和服務機會。”畢馬威中國副主席黃文楷對深圳優質的營商環境大加讚賞。

  作為展示我國改革開放成就的重要窗口和國際社會觀察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深圳被賦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光榮使命,就是要向世界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得通、走得對、走得好,向世界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勃勃生機和光明前景。

  “要以改革開放的眼光看待、以改革開放的辦法推進先行示範區建設,加快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新格局。”王偉中強調。

  政府的真心誠意換來的是外商紛至遝來。據統計,2020年上半年,深圳全市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接近2000個,吸收合同外資近80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超4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5%。

  如今的深圳,正在加快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體系,以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建設為引領,借鑒自由貿易港政策,助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正在以實施“灣區通”工程為抓手,以規則相互銜接為重點,推進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在擴大專業資質認定範圍、支援港澳青年就業創業等方面推出更多便利措施。借助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深圳高水準對外開放的格局更加凸顯。

   研發投入佔比4.2%:創新動力更加強勁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了“非接觸式”服務的火爆。借助3D感測器這一避障、導航、交互的“智慧眼睛”,各種機器人活躍在抗疫一線,承擔送餐、巡邏、消毒等任務。

  主攻3D感測器的深圳獨角獸企業奧比中光在今年上半年不僅實現了業績穩健發展,還在3D感知技術創新和落地應用上取得多項突破。據公司創始人黃源浩博士介紹,他們自主研發的全球最新iTOF感測器,在最大調整頻率、讀數噪聲、自動對焦等關鍵指標做到了行業第一,為公司未來的更大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堅持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主導戰略的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的4.2%,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佔全國的34.8%,連續16年居全國城市首位。

  一年來,深圳不斷加大科技創新的排兵布陣,一方面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實施“5G+8K+AI+雲”新引擎戰略,一方面深化科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産業化+科技金融”全過程創新産業鏈,深入實施科技創新能力躍升等“七大工程”,聚焦提升“基礎創新”“原始創新”能力,既從産業、政策上安排,也從平臺、載體上佈局。

  在深圳西北部的綠水青山之間,早年曾是遍佈農田和養殖場的光明農場,如今,一座集聚大科學裝置、前沿交叉研究平臺及高水準研究型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光明科學城正在拔地而起。

  今年3月,有關部門確定深圳成為我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後,深圳以主陣地的作為全力投入科學中心的建設——高水準打造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高標準建設光明科學城,高起點推進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建設,高品質推進高新區建設,瞄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衝鋒,加快解決部分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正逐漸成為全球創新版圖中的重要一極。

  消除159個黑臭水體:居民生活更加美好

  站在寶安區松羅路燕川大橋上眺望茅洲河,綠水潺潺、白鷺翩翩,市民悠閒地漫步在河邊碧道上,享受著自然的美景。難以想像,這曾是深圳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沿岸居民多年不敢開窗,走路都要捂著鼻子。

  4年來,深圳全市累計投入1200億元,統籌推進茅洲河、深圳河等重污染河流的治理,並以此為牽引帶動周邊環境整體提升。2019年年底,深圳終於全面消除全市159個黑臭水體,實現了水污染治理的歷史性轉折。河裏的水變綠了,頭頂的天則更藍了。今年1—7月,深圳PM2.5降至16.9微克/立方米,創同期最好水準;空氣優良率達99.1%。

  打造民生幸福標桿,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的一個主要發展目標。

  一年來,深圳以“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為總目標,將財政收入的六成以上投入民生領域,在民生福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促進教育增量提質。加大中小學學位供給,規劃佈局建設“高中園”,推進深圳技術大學等新高校籌建,爭創“雙一流”大學。

  擴大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供給。建設好全新機制的醫學科學院,讓群眾少生病、少住院、少負擔、看好病。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在就業、養老、住房保障上下功夫,加快落實“住有宜居”,提出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十三五”建設籌集40萬套公共住房的目標。

  今年7月6日,深圳獲評2019—2020年度“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這是由目前全球最大規模的民生感受型調查——“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發佈的榜單。這表明,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努力,切切實實變成了這座城市裏居民們有溫度、可感受、可擁抱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0年前,先行先試深圳經濟特區,為當時的中國殺出了一條改革開放的發展道路。

  40年後,正在奮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深圳,立志以“一馬當先”帶動“萬馬奔騰”,更好服務全省全國發展大局。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18日 01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