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焦點訪談:牢記囑託 脫貧攻堅 張莊的脫貧路

2020-08-11 09:54: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河南蘭考是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2014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把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考察地點選在了蘭考,並且走訪了張莊村。那時候的張莊村,守著焦裕祿精神50年,卻仍然是一個貧困村。那麼,現在的張莊村變成了什麼樣呢?焦裕祿精神又是怎樣落實到黨員幹部的工作中呢?

 

  夢裏張莊藝術團的村民們正在抓緊排練劇目《念奴嬌追思焦裕祿》,準備在2020年適當的機會,去巡迴演出。《念奴嬌追思焦裕祿》是習近平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期間,讀了《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所填的詞作。

  張莊的藝術團成立於上世紀60年代,當時叫張莊村治理風沙宣傳隊。那時候的張莊村遍佈沙丘,土地貧瘠,風沙肆虐。焦裕祿就是在張莊村創造了翻淤壓沙、大規模種植泡桐樹的治沙經驗,最後,把自己寶貴的生命奉獻給蘭考人民。焦裕祿是縣委書記的榜樣,也是全體黨員幹部的榜樣。

 

  2014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把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考察地點選在了蘭考,並且走訪了張莊村。

  總書記來到閆春光家的時候,閆春光剛剛經歷了一場挫折和打擊。六年前,閆春光因為奶奶年邁,孩子幼小,都需要照顧,所以就放棄了在外打工,回到村裏。從親戚朋友那裏借了幾萬塊錢,學習養雞,結果遭遇禽流感,損失慘重。

  那時候,閆春光的家境很困難,僅僅處在可以吃飽飯的程度。很多村民的家境與閆春光家類似,張莊村是一個貧困村。

  在蘭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員幹部要特別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僕情懷,還誦讀了自己所填詞作《念奴嬌追思焦裕祿》。

  《念奴嬌追思焦裕祿》表達了習近平對焦裕祿的崇敬之情,著名藝術家小香玉、賈文龍都曾經在舞臺上用豫劇的形式錶演過這首詞。村民們正在抓緊分段進行排練,力求在演唱和伴奏上達到最佳效果。

  總書記離開蘭考縣之後,蘭考縣委發出新時代的“蘭考之問”:“守著焦裕祿精神50年了,為什麼蘭考的貧窮落後仍沒有根本改觀?”

 

  學習焦裕祿精神,就是要黨員幹部起到先鋒模範作用,心裏想著群眾,一切為了群眾,才能帶領群眾改天換地,共創美好的生活。

 

  2015年,中央提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基礎設施、人居環境的改善,産業項目的落地等等,一系列的扶貧政策相繼落地張莊村。眼見著道路硬化了,路燈點亮了,貧困戶的危房都變成了嶄新的民居。

  好的政策需要村民理解和配合,需要大家擰成一股繩才能做好。拿什麼做突破口呢?基層幹部應該怎樣帶頭,才會得到村民的認可呢?村幹部們決定,每天早上帶頭打掃一個小時的街道衛生。

  群眾的參與和理解也讓幹部們重新審視了自己。

  現在,來張莊村的人越來越多,光顧春光油坊的客人一撥接著一撥。

  2015年,在村幹部幫助下,包括閆春光在內的60多戶貧困戶,每家貸款5萬元,辦起養雞場、養豬場,當年都脫了貧。現在,閆春光的養雞場有1萬隻蛋雞,每天産蛋900多斤,純收入1000多元。2016年,閆春光又在村裏的幫助下貸款30萬元,辦起了春光油坊。現在,閆春光從村裏雇了五六個留守婦女來打工,自己已經當起了老闆。

  産業興旺,大家才能共同富裕。這幾年,張莊村通過土地流轉,積極引進企業投資,興辦現代農業;通過成立合作社,發展特色高效農業示範基地,實現了張莊村村民1100多人的穩定就業,村集體經濟收入也從過去的一窮二白,發展到現在的年收入50萬元左右。2017年,張莊村一舉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遊文超的兒子過去在外打工,腰部受傷,失去勞動能力,一家子成為因病致貧的貧困戶。2015年,兒子病治好了,一家人商量著搞副業,賣饅頭,當年就擺脫了貧困,這時候,村幹部來做工作,希望老遊帶頭把民居改造成民宿。

 

  張莊是焦裕祿精神發源地,又緊鄰黃河最後一道彎,村幹部們就大膽作出了發展鄉村旅遊的決定。這幾年,老遊發現幹部們想法越來越多,幹勁越來越大,出於對村幹部的信任,就把自家農家院裝修成了民宿。

  從2017年開始,老遊的遊家小院每年都有五六萬的收入,成為遠近聞名的遊客打卡地。

  去年冬天,有個別村民家的自來水管凍裂了,為了消除隱患,村幹部們又在忙著走家串戶。經過排查,發現村裏一家非貧困戶房頂漏雨,兒女又在外打工,家裏只有留守老人。按理説,非貧困戶房屋修繕,上面並沒有政策支援。

  人不閒著,地也不能閒著,集體的大棚剛空出來幾座,村幹部就決定利用大棚的空閒期培育紅薯苗。

  翟茂盛是張莊村的老村委會主任,前兩年退了下來,現在,擔任起夢裏張莊藝術團團長。

  看到年輕人幹勁兒十足,翟茂盛説,自己是快樂退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高品質完成,關鍵在人,關鍵在幹部隊伍作風。”當年,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除風沙、鹽鹼和內澇,靠的是“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如今,我們依然需要這樣的精神。從張莊的變化就可以看出,幹部作風改變了,思想解放了,幹群關係改善了,措施對路了,就一定能拔掉窮根,脫貧致富再出發。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