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日報網評:中國經濟發展韌性和活力進一步彰顯

2020-07-21 19:03:00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逐步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經濟運作呈恢復性增長和穩步復蘇態勢。國家統計局7月16日對外公佈: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456614億元。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二季度比一季度增速提高了10個百分點。這表明中國經濟增長由負轉正,發展韌性和活力進一步彰顯。

  上半年國民經濟逐步復蘇,增幅好于預期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衝擊前所未有,世界經濟陷入二戰以來最為嚴重的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6月24日對全球增長率的預計為–4.9%;7月17日在結束對美國第四條款磋商的聲明中説,受新冠疫情重創經濟活動影響,預計美國經濟二季度按年率計算萎縮37%,全年萎縮6.6%。

  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全國上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上半年經濟先降後升,二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主要指標恢復性增長,經濟運作穩步復蘇。

  一是供給端,工業、服務業均實現正增長。二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8.4%轉為增長4.4%,服務業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5.2%轉為增長1.9%;二是需求端,消費、投資降幅大幅收窄。二季度,社銷零總額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個百分點。上半年,固定資産投資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個百分點;三是看月度數據,回升態勢更加明顯。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已連續三個月保持正增長,服務業生産指數連續兩個月正增長,出口額連續三個月正增長;四是就業總體穩定。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64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2.7%。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連續兩個月小幅下降。在增速回升的同時,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發展的含金量十足,好于預期。

  經濟回升仍屬於恢復性增長,需繼續發力

  當前全球疫情依然在蔓延擴散,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巨大衝擊將繼續發展演變,外部風險挑戰明顯增多,國內經濟恢復仍面臨壓力。從上半年發佈的核算數據和累計的速度看,GDP、工業、服務業、投資、消費等領域大部分指標仍處於下降區間。可以説,目前我國經濟回升仍屬於恢復性增長,疫情衝擊的損失尚需彌補。

  以中國經濟增長第一引擎消費來看,上半年,我國社消零總額仍然處於下降區間,比上年同期下降11.4%。這説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一些聚集性、接觸性的消費活動仍然受到一定制約,直接影響了居民的消費。其次,疫情衝擊導致今年就業壓力較大。上半年,雖在穩就業、保民生等方面,各地區各部門採取了強有力的措施,使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逐步下降,但就業壓力依然較大。從總量上看,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同比少增173萬人;從結構上看,一些重點群體的就業壓力更突出。二季度末,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同比減少496萬人,下降2.7%。受疫情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招聘需求下降。

  全面小康目標會如期實現,矢志不渝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個完整、系統、綜合性的目標體系。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經過努力,“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量化指標絕大部分都可以超額完成或者全面完成。例如,GDP、城鄉居民收入翻番的目標,目前都接近實現。

  推動我國經濟回歸正常水準還需要付出艱苦努力,也是具備支撐條件的。一是上半年經濟穩步復蘇為下半年持續恢復打下了堅實基礎。很多指標在3月份以來都明顯回升或者降幅收窄,這種運作態勢表明,疫情衝擊總體上是可控的,而且中國經濟自我調整的能力強;二是疫情期間催生了很多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將為經濟回升提供有力支撐。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技術快速發展,數字經濟、智慧製造、生命健康等新産業形成了更多增長極,將為經濟下一階段增長提供更多支撐;三是宏觀政策效應將進一步顯現。上半年,為應對疫情衝擊,我國採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適度的貨幣政策,及全面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已收到顯著成效。對經濟運作中暴露的短板無論是供給端還是需求端,以及消費和就業方面的問題,國家宏觀政策都會既要考慮保持政策力度,也要考慮可持續性,未來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最近,國家在宏觀政策方面圍繞助企紓困先後出臺了90項政策,在需求端堅定實施擴大內需基本戰略。相信在國家宏觀政策的作用下,我國經濟將會逐漸暢通生産需求迴圈,最終推動整體經濟回歸正常軌道。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