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習近平經濟發展新常態重大論斷,引領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2020-05-11 10:08: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六年前的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首次明確提出經濟發展“新常態”這一重大論斷。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講話中闡述了 “新常態”的內涵,即經濟增長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他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深刻剖析,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根本戰略指導。

  △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陜西考察時強調,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不僅強調要加大“六穩”工作力度,還明確提出“六保”任務。4月下旬,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強調,要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16年1月18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在中央黨校開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

  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説:“經濟發展面臨速度換擋節點,如同一個人,10歲至18歲期間個子猛長,18歲之後長個子的速度就慢下來了。”這是經濟發展客觀的、必然的、趨勢性現象。

  受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下降6.8%,主要經濟指標明顯下滑。但數據同時顯示,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呈現回升勢頭,降幅明顯收窄。

  △工人在深圳光明區普聯技術有限公司出口産品生産車間作業。3月份,工業産出規模接近去年同期水準;全國貨運週轉量和客運週轉量同比增速比上月分別加快9.9和14.3個百分點;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環比下降0.3個百分點至5.9%。

  △在北京市順義區菜鳥物流倉庫,一名工作人員在擺放貨物。一季度,網上會議、線上交易、線上教育等促進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2%;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9%。

  △在甘肅張掖市甘州區一家機器人製造企業,工作人員在改裝醫用機器人。3月份,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智慧手錶、3D列印設備、伺服器、半導體分立器件等電子類産品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2月23日,習近平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指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我國經濟展現出巨大韌性,復工復産正在逐步接近或達到正常水準,應對疫情催生並推動了許多新産業新業態快速發展。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5月6日公佈,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企業復工復産進程加快,市場需求不斷釋放,4月份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3.6%,較上月回升2.1個百分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習近平在陜西考察時強調,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把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做實做強做優,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産業鏈,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陜西考察。這是4月22日,習近平在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考察時,同企業職工親切交流。

  “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邁出更大步伐”,這是總書記為我們指明的方向、提出的要求。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不會因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而中斷或延遲,相反將邁出更大的步伐。

  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隨著境外疫情加速擴散蔓延,國際經貿活動受到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同時也給我國加快科技發展、推動産業優化升級帶來新的機遇。

  △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浙江考察。這是3月29日,習近平在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同港口職工代表親切交流。

  3月29日至4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提出,要抓住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賦予的機遇,加快5G網路、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抓緊佈局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産業,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

  在應對疫情的過程中,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創造了更多元、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催生並推動了許多新興産業快速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蘇低迷開出的藥方。中央在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時反覆強調,要堅定不移貫徹這五大發展理念。

  創新,位居五大發展理念之首,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發展動力決定發展速度、效能、可持續性。要在當前形勢下化危為機,培育發展新動力,必須靠創新。

  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逐步演化。習近平在中國經濟發展上所做的這一重大戰略性判斷和部署,不僅引領當前經濟發展,也為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在這場抗擊疫情的嚴峻鬥爭中,我國經濟經受住衝擊,展現出巨大韌性。我們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真抓實幹、穩中求進,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迎來更好發展。

  監製丨王姍姍 張鷗 閆博

  製片人丨興來 吳璇 申珅

  編輯丨楊彩雲 張亞楠

  視覺丨王煥琴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