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外媒:中國頂住了疫情衝擊 經濟顯現回暖跡象

2020-05-10 20:40: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面對疫情衝擊,中國迅速採取強有力的防控舉措,為企業紓困與後期復工復産作準備。近日,隨著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好轉,居民外出日漸活躍,復工復産穩步提升,市場人氣逐步回升。外媒表示,中國頂住疫情衝擊,4月份出口逆勢增長,經濟顯現回暖跡象。

  《華爾街日報》:頂住疫情衝擊 中國4月份出口逆勢增長

  《華爾街日報》對此評論稱,中國4月份出口逆勢增長,在新冠疫情大流行引發經濟下滑、需求疲弱,並擾亂全球供應鏈的背景下,這一齣口表現令人感到意外。

  中國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4月份出口較上年同期增長3.5%,3月出口同比下降6.6%。此前,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的經濟學家曾預估中國4月份出口同比下降18.8%。

  經濟學家同時表示,中國4月份出口數據可能得益於今年早些時候因新冠疫情暴發而積壓的訂單。報道還指出,東盟作為一個整體,在今年早些時候超過歐盟和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抵消了對西方經濟體出口的損失。

  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中國對東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逆勢增長,對歐盟、美國和日本進出口下降。前4個月,東盟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1.35萬億元,增長5.7%,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4.9%。

  《金融時報》:亞洲需求回升帶動中國4月出口反彈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5月7日報道,隨著亞洲需求的回升,帶動了中國4月出口反彈,但服務業依然不景氣,意味著結束新冠疫情封鎖措施後重振經濟仍面臨挑戰。

  報道指出,中國出口量的恢復主要是受到東南亞強勁需求的推動,該地區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隨著疫情日益緩和,東南亞的市場正逐步重新開放。海關數據顯示,東盟今年前4個月的採購額增長了3.9%。

  報道指出,中國大宗商品進口也正在提速。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恢復,1—4月鐵礦石和銅的進口量相比同比大幅增長。

  相比之下,經濟處於封鎖狀態的歐盟和美國的貿易額分別下降了6.5%和12.8%。

  儘管狀況喜憂參半,但經濟學家們稱,這些數字表明,即便仍存在硬著陸的風險,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在證明是經得起摔打的。總部位於北京的諮詢機構莫尼塔集團的首席經濟學家鐘正聲説:“經濟有回暖跡象。”

  路透社:中國普惠資金扶持企業復工復産 將利好銀行長期盈利

  路透社引用了德勤發佈的一項報告,指出中國內地銀行體系風險應對能力已大幅提升,雖然今年業績受到衝擊將無可避免,但風險可控。

  5月7日,專業服務機構德勤發佈了《砥礪前行,智啟新章:2019—2020中國銀行業發展回顧與展望》報告。報告通過分析境內6家大型商業銀行2019年的財務業績,梳理並觀察其業務發展情況、經營模式及監管環境變化,並與全球大型銀行進行對比,展望了中國銀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報告》認為,隨著中國國內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形勢進一步好轉,企業信貸需求增速上行,預期銀行信貸增長將加快。央行釋放低成本普惠資金支援企業復工復産,企業資産品質穩定則利好銀行長期盈利。

  德勤中國審計及鑒證合夥人曾浩表示,當前由於經濟週期和疫情造成的疊加影響,導致國際供應鏈體系受到影響,從而引發産業結構調整及影響銀行體系未來的信貸投放佈局。但內地銀行體系風險應對能力已大幅提升,雖然對業務和業績的衝擊無可避免,但風險可控。

  監製丨王姍姍 張鷗

  製片人丨王薇

  主編丨李瑛

  編輯丨章文君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