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戰“疫”説理】科學抗疫彰顯中國文明意蘊

2020-04-29 13:01:00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字號

  作者: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李敏

  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成為肆虐全球的國際性公共衛生危機。中國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始終將注意力集中于抗“疫”本身,在尊重科學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抗擊疫情的實踐方案,疫情態勢向好。2020年3月18日,武漢市全市新增病例變零,新增疑似清零;4月24日,國家衛健委宣佈武漢現有重症病例清零;4月26日,國家衛健委宣佈武漢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在穩抓常態化防控的精準定位下,穩步推進生産生活秩序全面恢復成為當下工作中心。從疫情爆發武漢封城到全國有秩序地復工復産,從民眾談新冠肺炎恐慌到理性應對,從接受國際援助到積極援助國際社會......這些積極成效不僅反映中國疫情防控的科學性與有效性,還彰顯出中國人民至上、科學至上、規則至上、人類命運共同體至上的文明意蘊。

  一、全力阻擊 彰顯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

  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産黨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堅持人民至上,即是要把人民的生存與發展放在第一位,其中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基礎。此次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因其傳播速度快、傳播性強、感染範圍廣、防控難度大等特徵使人民的生命健康面臨巨大威脅,也使我國公共衛生面臨非常嚴重的挑戰。面對這一嚴峻局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迅速作出全面部署。針對患者,黨中央制定“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的防控舉措,這不僅是對控制疫情大面積傳播的有效支援,更是對每一患者切身利益的真切保護。為使“應收盡收,應治盡治”防控舉措得到落實,集結4萬多建築工人10余天建成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為患者治療、隔離提供了物理空間保障,解決了住院難問題;派出344支國家醫療隊、4萬多名醫務人員齊集武漢,充實醫療救治隊伍力量,解決了醫護人員短缺問題;調配重要醫療物資和醫療資源,加強資源保障,解決了醫療資源消耗大的問題;啟動新技術,在降低病死率上取得明顯的效果......針對居家抗“疫”的人民群眾,推動社區群防群控、各地政府加強市場供給保障、統籌安排物資資源,確保人民群眾正常基本生活;針對醫療衛生人員,落實防護設備配置與防護措施,關心和保護廣大醫療衛生人員......今天,中國國內疫情能夠得到有效控制,正是中國共産黨始終堅持將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的結果,人民至上是這場疫情防控始終秉持的價值理念。

  二、常態化防控 彰顯科學至上的求真精神

  傳染病有自身的規律,它對任何國家、任何人都給於同等待遇,遵循傳染病防治的規律才可能最終戰勝傳染病。中國國內疫情能得到有效控制,其根本就在於人們始終秉持科學至上的求真精神。在疫情爆發初期,科學家迅速分離出病毒基因序列,對新冠肺炎有了最基本掌握;醫護人員則根據傳染病特質,採取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科學方案,成功控制新冠肺炎的肆意傳播,“四早”也是中國成功防控疫情的經驗;各級政府針對各區域情況,實施差異化防控策略......根據國際疫情出現的新情況,中國迅速反應,從新冠肺炎的特質出發,將“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作為當前防控工作的重點,將常態化防控疫情作為當前疫情防控的最基本定位。日前,全國各個地區,包括上海等人員流動較大的城市都陸續復工復産複學,這本身就是科學抗疫的最好證明。

  抗疫成果得來不易,探索科學的實踐方案保證復工複學的基本安全便成為當前常態化疫情防控的重要任務。為保障復工,相關部門依據傳染病傳播規律分區分級推進復工復産,同時,大幅度提高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的生産供應,優化防護物資調配,確保員工安全健康的生産生活環境,利用資訊技術,保障人員的有序流動,如京津冀實行健康狀態互認,通過健康資訊共用實現了京津冀地區人員的有序流動,也為復工的有序進行提供了保障。在複學方面,在嚴防嚴控的前提下分年級錯時到校,分年級、分班級分批放學離校,對學校實行比一般場所更嚴格的防控措施,對師生進出校門管理、晨檢、健康巡查、日常消毒以及相關人員培訓等都作出詳細規定。上海市公交線路甚至還增加運能為學生復課提供出行保障。總體而言,中國能全面推進日常生活的正常化、復工複學的有序化,都源於其遵循科學的求真精神。

  三、法治護航 彰顯規則至上的文明風尚

  法治是現代國家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科學防控的有效方式。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中強調,要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發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在立法方面,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決定,它與我國相關法律一道為公民的行為提供法律依據,保障了有法可依;在執法方面,各地司法機關對趁機哄抬物價、利用疫情實施詐騙、製造並銷售假劣防疫物品、危害公共安全等違法行為進行依法辦理,做到嚴格執法;在司法方面,始終秉持公正司法;在守法方面,政府依法行使權力,如各省市在國家衛健委發佈將新冠肺炎列入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並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防控措施後相繼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人民群眾依法展開公共交往,依法展開社區自治。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僅保障疫情防控的有序進行,同時也彰顯規則至上的文明風尚。

  四、同舟共濟 彰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明情懷

  新冠肺炎波及全球,它沒有國界,不分種族,這使得全球公共衛生面臨巨大挑戰。在全球性挑戰面前,沒有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抑或獨自應對,人類命運休戚相關。對此,習近平主席多次呼籲要開展抗疫國際合作。在整個疫情防控過程中,中國既真誠感謝國際社會援助,同時也儘自身最大努力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疫情爆發初期,中國及時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疫情,第一時間公開病毒基因序列。在全球新冠肺炎大爆發之際,中國秉著負責任的大國態度,毫無保留地分享防控疫情經驗,與多國展開闔作,向多國提供醫療資源與資金援助,多次呼籲國際社會的當務之急是團結抗疫,抗擊疫情最需要的是合作而不是拆臺。中國所倡導的全球抗疫理念始終基於人類命運相連、人類理應友好共存的命運共同體的文明情懷,全球疫情防控中中國對全球的支援與援助就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文明情懷的實踐表達,它也是對當前全球疫情防控的科學認識。

[責任編輯:尹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