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戰“疫”説理】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彰顯法治思維

2020年03月20日 21:32:00來源:人民論壇網

  法治思維是指以法治價值和法治精神為導向,運用法律原則、法律規則、法律方法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思維模式。2020年2月5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全面依法履行職責,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在處置重大突發事件中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提高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水準。”他還強調:“堅持依法防控,要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發力,切實推進依法防控、科學防控、聯防聯控。”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四個方面努力彰顯法治思維。

  在疫情防控的立法工作中彰顯法治思維。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每向前推進一步,法治建設就要跟進一步。突如其來的嚴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國在疫情防控法制建設方面存在的明顯不足和短板:如國家應急管理法律制度和機制不夠健全、城市公共環境治理方面法規不夠完善、國家生物安全立法缺失等,都給我國的法治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推動力。推動疫情防控的立法工作,是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推動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環節。我們必須堅持法治思維,完善疫情防控相關立法,加強配套制度建設,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作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體系。要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強和完善公共衛生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建設,認真評估傳染病防治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修改完善。還必須認識到,引發這次疫情的病毒,包括此前的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的病毒,多數病原體來自野生動物或與之有關。生物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全世界、全人類面臨的重大生存和發展威脅之一,必須從保護人民健康、保障國家安全、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要全面研究全球生物安全環境、形勢和面臨的挑戰、風險,深入分析我國生物安全的基本狀況和基礎條件,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儘快推動出臺生物安全法,加快構建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制度保障體系,這是最近一個時期我國立法的重點工作。這次疫情也暴露出我國在城市公共環境治理方面還存在短板死角,要進行徹底排查整治,補齊公共衛生法制制度建設短板。要堅持頂層設計和法治實踐相結合,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體制機制,提升法治促進國家疫情防控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效能。

  在疫情防控的執法工作中彰顯法治思維。疫情防控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它是考驗我國法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試金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前,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時期,依法科學有序防控至關重要。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各級黨組織和政府有關部門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的重要講話精神,明確責任分工,積極主動履職,抓好任務落實,提高疫情防控法治化水準,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目前,在疫情防控執法中,還存在不規範、過度執法甚至野蠻執法、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現象,嚴重影響了黨和政府部門的形象和威信。針對這些情況,政府有關執法部門在疫情防控、發佈應急通告、封城、封閉小區等採取應急措施限制公民權利的時候,應當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公民權利為原則,廣泛聽取公眾意見,在充分尊重公民權利的基礎上進行科學依法有序防控,防止疫情防控期間發生侵害公民權利的行為。要嚴格執行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法律法規,加強風險評估,依法審慎決策,嚴格依法實施防控措施,堅決防止疫情蔓延。要加大對危害疫情防控行為執法力度,嚴格執行傳染病防治法及其實施辦法、野生動物保護法、動物防疫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依法實施疫情防控及應急處理措施。要加強治安管理、市場監管等執法工作,保持嚴打高壓態勢,依法嚴厲打擊利用疫情哄抬物價、囤積居奇、趁火打劫等擾亂社會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衛生材料等違法犯罪行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要依法行政保持生産生活平穩有序,避免因確診病例增多、生活物資供應緊張等引發群眾恐慌,帶來次生“災害”。對暴力傷害醫務人員、擾亂醫療救治秩序的,要果斷加以處置,落實依法辦理、輿論引導、社會面管控“三同步”要求,嚴防造成不良社會影響。各地要加強統籌協調,加強道路法規的執法工作,確保人員、車輛正常通行秩序。要依法規範捐贈、受贈行為,確保受贈財物全部及時用於疫情防控。要依法做好疫情報告和發佈工作,按照法定內容、程式、方式、時限及時準確報告疫情資訊。要把控好整體輿論,努力營造良好輿論環境。要加強網路媒體管控,推動落實主體責任、主管責任、監管責任,對借機造謠滋事的,要依法打擊處理。要堅決取締和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市場和貿易,從源頭上防控重大公共衛生風險。

  在疫情防控的司法工作中彰顯法治思維。此次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形勢快速發展變化和防控工作任務的艱巨,都給司法工作帶來許多新問題、新挑戰、新考驗。各地司法機關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切實擔負起非常之時的非常之責,堅持依法辦案,公正司法。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發佈的《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和最高人民法院、國家衛健委、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的《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保障醫務人員安全維護良好醫療秩序的通知》,依法從嚴從快打擊影響疫情防控的各類犯罪,嚴厲打擊暴力傷醫和擾亂正常醫療秩序的違法犯罪,為醫務人員和廣大患者創造良好診療環境,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在辦理“涉疫”案件中,司法機關要依法提前介入,主動加強與公安機關的溝通交流,在法律適用、證據收集等方面達成共識,形成打擊犯罪的有效合力。刑事審判既要及時,又必須嚴格依法辦案。要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要堅持罪刑法定、證據裁判、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確保所判決的每一起妨害疫情防控刑事案件都經得起法律和歷史檢驗。要通過司法部門的積極主動工作,依法及時從嚴懲處一批妨害疫情防控的犯罪,發揮震懾作用,有效維護醫療秩序、防疫秩序、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堅決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在疫情防控的守法工作中彰顯法治思維。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凝聚著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是中國之治最基本最穩定最可靠的保障。疫情防控是一場保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嚴峻鬥爭,必須動員全體人民參戰,堅持法治思維,依法防控、科學防控。在這場鬥爭中,每個公民都必須承擔法定責任,履行法定義務。我國2013年修訂實施的《傳染病防治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了傳染病防治工作方針、工作原則、防控措施,明確了公民、社會、有關組織和政府有關部門在傳染病防治工作中的責任。我國頒布的《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境衛生檢疫法》等法律法規也對依法防控疫情提供了基本法律遵循。但是在現實疫情防控工作中,有些公民卻沒有尊法守法。因此,強化公民法治意識,讓每一個公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是取得疫情阻擊戰徹底勝利的關鍵之一。對此,黨員領導幹部更要帶頭,做出表率。要積極組織基層開展疫情防控普法宣傳,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增強法治意識,依法支援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要弘揚社會主義法治思維和法治精神,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引導全社會依法防控,提高人民群眾自我防護能力。要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積極推進法治中國建設。要夯實依法治國社會基礎,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強化疫情防控法律服務,加強疫情期間矛盾糾紛化解,為困難群眾提供有傚法律援助。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疫情防控法治建設,努力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和社會秩序。要有針對性地開展精神文明教育,加強對健康理念和傳染病防控知識的宣傳教育,教育引導廣大群眾提高文明素質和自我保護能力,堅決革除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堅定在黨的領導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必勝信心,不恐慌、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保持理智健康心態,積極傳播正能量。加強對疫情防控的國際法的學習和運用,提高涉外工作法治化水準,為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做出貢獻。

  (作者:仲計水,北京聯合大學黨委委員、馬克思主義學院常務副院長)

 

[責任編輯:100253]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