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習近平戰“疫”兵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

2020-04-14 13:30:00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字號

  【編者按】“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始終親自指揮、親自部署。

  從“遭遇戰”到“阻擊戰”,從“重中之重”到“人民戰爭”,從“頭等大事”到“全面勝利”……觀勢、謀局、落子,總書記在親自指揮這場人民戰爭的過程中,很多對策、措施與中國古代兵家思想高度契合。央視網《人民領袖》欄目推出系列特稿《習近平戰“疫”兵法》,與您一同領悟其中精髓。

  病毒來勢洶洶,防控形勢嚴峻。經過數月艱苦努力,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産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不斷鞏固和拓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該堅持的堅持,該完善的完善,該建立的建立,該落實的落實,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

  這正如中國古代兵法所言: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鞏固政治優勢——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正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而制度優勢正是我國的最大優勢,也是戰勝疫情的最可靠保證。

  習近平在疫情暴發伊始就指出: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疫情發生後,習近平親自指揮、親自部署,黨中央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國務院啟動多部門參與的聯防聯控機制,31個省區市啟動Ⅰ級響應,解放軍及各地醫療隊奮力馳援武漢,19個省區市以“一省包一市”的形式支援湖北,社區以網格化管理逐戶排查……這充分顯示了我國強大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和組織優勢。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中國共産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正是我國最大的政治優勢。在這次戰“疫”當中,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黨員、幹部也提出了更多要求。

  大考面前,我們更加深刻認識到堅持和加強中國共産黨領導的重要性,並要不斷把我國的政治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強化法治優勢——築牢法治堤壩

  法者,治之端也。

  法律制度是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的制度基礎。2月5日,習近平專門主持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強調,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

  此次疫情發生不久,國家衛生健康委便發佈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並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同時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檢疫傳染病管理。

  此後,我國又接連發佈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關於依法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見》《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等相關文件,為疫情防控築牢法治堤壩。

  與此同時,此次疫情防控過程中也暴露了一些有法不依、工作落實不力等問題和短板。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全面依法履行職責,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在處置重大突發事件中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提高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水準。

  完善體系建設——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這次應對疫情中,暴露出我國在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等方面存在的明顯短板,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準。

  在2月14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具體提出五點要求。

  此外,完善平戰結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科研攻關體系、著力完善城市治理體系、著力完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等,也是習近平反覆強調的內容。

  寧可備而不用,萬不可用而無備。

  要構建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真正解決長期以來重救輕防、重短輕長、各管一段、資源分散等突出問題,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從體制上築牢應急管理的銅墻鐵壁。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完善制度建設、提升治理能力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的韆鞦大計。只要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銳意進取,就一定能讓制度更加成熟,讓發展更有品質,讓治理更有水準;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類突發事件,真正做到有備無患。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