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高水準開放提升中國金融業實力(開放談)

2020-04-14 13:23: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擴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是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的必然要求,既是金融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要求。

  中國按照國際標準,持續推動股票市場、債券市場、金融衍生品市場對外開放,擴大跨境投融資的渠道,完善相關制度安排。通過擴大市場開放引入各類金融機構、業務、産品,鼓勵良性競爭,增加了中國資本市場的有效供給,有利於統籌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優化資源配置,更好地滿足差異化、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和投資需求,以此促進服務水準實現躍升,以更優質的金融服務滿足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中國資本市場越來越多的開放措施體現在制度性突破方面。取消外商來華投資入股相關市場機構的總資産規模限制和股權比例限制,有利於更多中小外資機構進入國內市場,豐富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強調內外資一致原則,在不斷對外資開放的路上,中資機構也享受同等待遇公平競爭。通過完善資本市場開放的制度規則,實現制度性、系統性的開放,加快相關制度與國際接軌,不斷完善財務會計、稅收、公司治理和資訊披露監管等配套制度,推動開放措施落地實施,同時加強動態評估,提升資本市場監管水準和風險管理能力,促進市場健康發展,確保新時代改革開放行穩致遠。

  中國資本市場越來越豐富的開放渠道,吸引越來越多境外投資者。中國接連推出QFII、QDII、RQFII和RQDII制度並不斷完善,截至2020年3月31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審批QFII投資額度1131.59億美元,審批RQFII投資額度7124.42億元人民幣,審批QDII投資額度1039.83億美元。啟動“滬港通”,開創操作便利、風險可控的跨境證券投資新模式;推出“深港通”,促進香港與內地市場進一步互聯互通;此後,又開通了“滬倫通”和“債券通”。當前,滬深港通、滬倫通成交金額明顯提升,互聯互通模式初具成效。

  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程度、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受到國際市場的普遍肯定和認可。MSCI新興市場指數、富時羅素指數、標普道瓊斯指數紛紛將A股納入其中,彭博、摩根大通則將中國債券納入其全球指數。

  中國資本市場的高標準開放促使人民幣地位不斷提升。中國按照國際標準,持續推動金融行業和金融市場的開放,銀行保險業、證券業、評估行業、貨幣經紀業以及貨幣市場、外匯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金融衍生産品市場對外開放,提高金融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擴大跨境投融資渠道,完善相關制度安排。資本市場的開放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境外投資者可投資境內市場,同時也意味著跨境投資開始越來越多使用人民幣,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在金融交易領域越來越被接受。

  長遠來看,資本市場的高水準開放將不斷完善金融制度的供給,推動營造良好的市場生態和營商環境,持續提升中國金融業的實力和水準。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