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太陽鳥漫評:以“鐵”的措施暢通經濟社會迴圈

2020-04-14 13:17:00
來源:四川新聞網
字號

  歲末年初的一場疫情,讓社會各行業發展都遇到了不小的困難。為了解決企業經營困難、激發國內有效需求,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鐵路部門繼續以“鐵”的措施為中國經濟發展貢獻了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研究部署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舉措、全面推進復工復産工作。會議指出,“不失時機暢通産業迴圈、市場迴圈、經濟社會迴圈”。中央有號召,鐵路有行動。階段性減半核收貨運雜費、精準開行務工專列、不忘初心開行“慢火車”,鐵路部門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來助力暢通經濟社會迴圈。

  暢通經濟社會迴圈,就要用“鐵”的措施架起連心橋。交通運輸是暢通經濟社會的“先行官”,鐵路部門承擔著社會各項物流、人流運輸的艱巨任務。受疫情影響,許多企業都面臨困難。上下産業鏈受阻,社會物流成本階段性上升,都加大了企業的生産經營成本。在此情況下,鐵路推出階段性減半核收部分鐵路貨運雜費,預計讓利3.8億元,極大地減少了中小微企業的物流成本,切實解決企業經營困難,進一步釋放了企業的發展活力,促進産業鏈更高層級發展,彰顯了惠企決心和誠意。

  暢通經濟社會迴圈,就要用“鐵”的措施打通大動脈。鐵路是交通運輸的“大動脈”,也是復工復産和物流運輸的“急先鋒”。鐵路部門開行務工專列、推出綠色通道、加開貨運列車,確保了常態化疫情防控和交通運輸兩手抓。助力更多務工人員,尤其是貧困群眾儘快返崗復工,使收入得到了保障,也解決了企業的用工荒。同時,也助力企業原料運得進和産品運得出,讓物流、人流、經濟流能夠得到高效運轉,為中國經濟發展行穩致遠提供了充足的運力保障。

  暢通經濟社會迴圈,就要用“鐵”的措施開行“慢火車”。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國堅持開行的81對“慢火車”,將東北、雲貴、湘西、南疆等偏遠貧困地區編織在了全國路網之中,也串聯起了沿線各個村落。實現了沿線百姓的致富夢、求學夢、經商夢,為貧困地區百姓脫貧提供了重要支撐,勾勒出來“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時代溫度,保證了經濟社會發展不落一戶一家。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鐵路部門以“鐵”的擔當、“鐵”的措施、“鐵”的決心,用實際行動去踐行“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初心。眼下,隨著各行各業的全面復工復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開始逐步凸顯出來。咬定青山不放鬆,堅定必勝信心,激活發展潛能,聚集全社會力量,我們必能讓中國經濟重新煥發澎湃動力。

[責任編輯:王琳]